祭品流行网购 款式无奇不有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首页上一期 下一期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版面概览
放大
缩小
默认
祭品流行网购 款式无奇不有
鲜花这样的低碳祭祀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实体店还是以传统祭祀用品为主。
清明节至,祭扫用品类消费开始大行其道,成为了市场主流。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网购的无孔不入也渗透到了清明祭品的采购中。
除了传统的香火、元宝等,网络上还出现了不少创新的祭扫用品,比如最新款的“ipad”,捎带了“房产证”的“别墅”等等。网购祭扫用品不仅便利还很新潮,自然吸引了不少网友采购。
不过,在被“新潮”祭品挑迷了眼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祭扫带去的更多是对亲人的怀念,而在提倡文明祭祀、低碳祭祀的今天,花样百出的祭扫用品究竟能够寄托得了多少哀思呢?
网上祭品无奇不有
清明节前一天,家住象山区的邓米准时收到一个包裹,拆开一看,正是清明祭祀要用到的一些元宝、纸钱等祭扫用品,其中还有一件高1.3米的折叠式“别墅”。
“下单的时候有点晚了,还怕赶不上祭扫呢。”邓米说着,开始把网购来的祭扫用品打包分装好,今年他从父亲那里接到了购买祭扫用品的任务,“要去市场上找的话,一是不清楚位置,二也没有时间,像这样直接网购寄到家里来,比较方便。而且反正是要烧掉的,质量不是问题,网上评价也都比较好,我差不多买了200块钱的东西。”
直邮到家的便利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像邓米一样选择网购祭扫用品。
记者登陆淘宝网站,搜索关键词“祭祀”、“祭扫”等,不一会儿就弹出了近万条搜索结果,其中就有二十多家桂林的网店在卖祭祀用品。多数店家将祭扫用到的纸钱、元宝、锡箔纸等做成套装销售,价格在30元到60元不等,一些包含“别墅”、“折叠房”的套餐价格则在100元到200元不等。一些网点的祭扫用品销售量已超5000件,且大多数商品都包邮。
网上还有不少“创意”祭扫用品,像仿真的苹果手机等数码套装、“洗衣机”、“整体厨房”等,无奇不有。
实体店销售稳定
线上一些创意祭品热卖,线下却不尽如人意。记者走访发现,在实体店,多数人还是倾向购买传统的祭扫用品。
“卖得比较好的就是这个衣服童装了,3块钱。”在临桂金山市场的一家百货店里,店主李老板告诉记者,这样的衣服套装也出现在了大多数的祭扫用品店。而与网上相同的别墅也有部分商店售卖,价格也在25元到30元不等。
“比起前几年网购商品刚刚兴起的时候,现在的生意又稍微稳定了一些,可能人们的新鲜劲也过去了吧。”李老板说,“像那些创意祭扫用品都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而且现在来实体店逛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对那些新潮商品也不感冒,购买的时候也更倾向于传统的元宝、纸钱这些。”
除了祭品,鲜花也成了实体店的热销品。清明当天,记者走访市内多家花店发现,各个花店的显眼位置都摆放着各色的祭祖花篮和花束,菊花价格比平时高出一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清明花魁”。
“单束的菊花卖3元钱,比平时高出了1、2块吧。”在三多路的一家花店老板告诉记者,在她的店里还有以菊花为主打,搭配康乃馨、百合等花的花束,售价为45元。“菊花一直卖得不错,清明节的时候价格自然会比较高。”
“奢侈祭品”价格让人咋舌
创意祭品花样百出,一些售价较高甚至近乎“奢侈”的祭品也在通过网络热卖。
通过网络搜索不难发现,一些祭品的定价着实不菲。像名酒、电器套餐,售价都在百元到千元之间,销量还不少。还有一些标榜着“纯手工”的锡箔纸元宝的套餐竟然卖到了1200元。
记者注意到,在一家网店售价为1248元的清明祭祖套餐内,虽然包含着万贯金钱、摇钱树、冥币、美元外汇、餐饮吃喝券等祭品,但林林总总加起来,只有18种祭品。还有一些“天价别墅”,售价也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这些别墅实际上都是使用瓦楞纸制作而成,虽然别墅内“装修”豪华,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但还是难免让人质疑这样的定价是否合理。此外,一些标榜着从日本等地进口回来的祭祀用品也出现在网店里面,售价都在1000元到2000元左右。
“像这种商品都是用纸制作,小一点的成本不超过1块钱,大的成本也就在30元这样,结果搭上了清明的噱头,售价翻了几十倍。”李老板说。
祭扫应回归本真
对于这些高价祭品,部分消费者保持了理性认识。
“一些创意的小商品像手机、电脑一类的,烧过去其实也就是抱着让祖先赶赶时髦的心思,也表达一下年轻人的心意。不过有些祭品也是比较夸张,买回去长辈也不喜欢,渐渐地还是回归了传统。”市民赵瑞说,“像一些天价的祭品我个人是不会去买的,首先觉得没有必要,而且祭扫最主要看的还是心意,这样的奢侈风气也偏离了原本的意义。”
大多数的消费者也保持着同样的观点。“祭扫的话还是要尊重先人的价值观和习惯,不要把世俗的东西和想法强加在祭扫上面。”邓米说。
实际上,在不断提倡文明祭祀的今天,这样的“白色消费”风暴也与一贯以来的倡议背道而驰。
在以往的数据统计中,我国每年的清明节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达千吨以上,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大气环境污染,也让“白色消费”成为了“绿色负担”。
另一方面,祭祀的铺张浪费,也违背了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祭祀的观念。真正的“孝心”,是把对先人的怀念和思念放在心里,亲人在世时就应多尽孝心,只有让清明节回归“清净”与“文明”,传统才能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清明节才能真正“清明”起来。如何让祭祀回归本真,也需要政府部门、市场机制和每一个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记者吴思思文/摄
新闻推荐
七十多年前,一位老人亲眼目睹了三位抗战中与日军激战的士兵身亡,埋骨山野;七十多年后,一群热心的志愿者重修坟茔,纪念英烈。为三位无名英烈修坟
当年,村民们在修缮3位无名烈士的坟茔。(资料图片)看到3位无名烈士的坟茔修筑完好后,唐洪宾禁不住地哭了。(资料图片)□通讯员卢兰本报记者景碧锋除了修复了位于尧山的无名空军的坟茔,桂林关怀抗战老...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