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 过一个绿色清明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首页上一期 下一期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版面概览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祭扫 过一个绿色清明
在尧帝园,很多商贩主动把纸钱下架,摆起了鲜花。
杨柳风轻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寄托哀思,怀念逝去的亲人。桂林市相关部门也以多种方式引导市民进行文明祭扫活动,倡导大家度过一个环保、绿色的清明节。
改革传统祭祀的弊端,树立低碳祭祀新风,必将成为今后清明节的主旋律。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是我们在祭祀中应该提倡和弘扬的呢?
党员干部带头文明祭祀
为更好推行文明低碳祭祀,市民政局近年来积极引导广大市民移风易俗,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相关部门也在努力推行一些有效措施,在全社会营造文明环境,不断探索文明祭祀形式,还清明节“清明”之风。
今年,桂林市发出倡议书,倡议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共青团员要身先士卒,做“告别陋习,崇尚文明”的先行者,并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自觉以文明和安全的形式进行祭扫。
广大人民群众则要发扬勤俭节约的祭奠习惯,摒弃扫墓祭祖焚烧纸钱、香烛,燃放烟花爆竹等陈规陋习,抵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祭拜活动,不在街道、公园、广场、十字路口等公共场所祭祀。
祭祀中应防火
每年的清明节,焚烧纸钱等不文明的祭祀行为很容易引发火灾,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因此,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也提醒广大市民,大家在焚烧纸钱时要注意防止火灾,应使用焚烧桶或金属容器,且选择坚固地面作为焚烧点,远离其他易燃、可燃物品。在祭祀结束后,还应检查四周,将燃灰清理干净,确保冥纸、香烛完全熄灭、没有余火后再离开现场。
昨天,记者在尧帝园看到,为了进一步引导大家文明祭扫,公墓管理处特地在公墓入口处设立了焚烧区,焚烧区还打出了“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标语,一旁几位负责清扫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在清理焚烧垃圾。一位在公墓里工作了七八年的唐阿姨告诉记者,每到清明前后,公墓就四处散落着鞭炮屑,以及焚烧后的纸屑。“有时候一天就能清理出两车垃圾。”唐阿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祭祖是应该的,但到处点鞭炮,影响了先祖的清静,这样祭祖真的好吗?”
提倡鲜花祭奠
事实上,这几年桂林市一直都在努力推广生态祭扫,提倡以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祀、踏青遥祭、家庭追思等文明、安全、低碳、健康的现代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其实,生态祭祀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选择家庭追思会、踏青遥祭等方式祭祀。比如,播放音乐代替放鞭炮,既节约开支又减少污染;为逝者献上一束鲜花,表达缅怀之情;为逝者种上一棵绿树,不仅寄托了哀思,还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轻轻点下鼠标,也可以为逝者献上蜡烛、香炉、纸钱等虚拟物品。此外,诵篇祭文和放飞白鸽等,或将思念之情写在小卡片上,都是不错的选择。”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当然,经过多年的倡导,一些文明祭扫的观念逐渐普及开来。在尧帝园,记者碰到了多年在此售卖祭品的阳老板,今年她只摆了一个鲜花摊,纸钱、祭品等都没再摆出来卖,以此倡导文明祭祀。“以前,祭祀高峰时,公墓里真是乌烟瘴气,有时候我的眼睛都被熏得睁不开。今年,我想试一下不卖纸钱了,支持一下政府的工作。”尽管此举可能会影响阳老板的经济收入,但她还是坚持着,“现在还不是祭祀高峰,我一天也能卖几十把鲜花。”
随后,记者又在临桂凤凰山陵园看到,这里文明祭扫的风气更好,几乎没有燃放鞭炮的现象,少数市民祭扫时带来了纸钱,也都是在公共燃烧炉里焚烧。据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倡生态祭扫,在客户购买公墓时,他们都会口头告知陵园内是禁止燃放鞭炮和焚烧纸钱的,此举也得到大多数人认可。
“在墓前,多一些安静的追忆和思念,多一些对孝道的反思,多一些凝重的仪式感,都能给文明祭祀增添文化内涵。”这位负责人说。
错开高峰低碳出行
“清明节前后是上坟扫墓的高峰期,光是每年去尧山的祭扫人群就能达到30万人次。”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往年情况判断分析,预测今年全市各县(区)在清明节期间,外出扫墓的总人数将达到近50万人、车流量将近4万台,两 项 指 标 比 去 年 均 会 增加10%—15%左右。
据介绍,在市区内,清明祭祀活动的地域将主要集中在尧帝园(含骨灰堂)、天赐园和官帽山等三座经营性公墓以及东郊挂子山、北郊铜鼓岭、南郊九美桥等几处传统老坟场,重点是尧山脚南起航专北至天赐园一带;与此同时,各县也将迎来清明祭扫高峰。由于人流量大,时间高度集中,极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
为了确保各地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这位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最好避开高峰、错开时段祭扫,以防止车辆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提倡市民骑车、步行或乘坐公交低碳出行祭扫。
提倡开展网上祭祀
网络祭祀是近年来兴起并被各地民政部门大力倡导的一种文明祭奠方式。在桂林市殡仪馆的官方网站上也设有“网上纪念”这一服务,每一个逝者在此建立纪念馆时,会登记逝者姓名、忌日等信息,祭奠者可以通过献花、上香等方式向逝者表达自己的哀思。
据尧帝园一位姓贺的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起广西启动了网络实景拜祭,当时在全国都属首创,尧帝园就是其中一个试点单位。
记者在网上使用测试账号进行登录,尧帝园的实景全貌便呈现在网页上。点击“开始拜祭”,便有上香、祭酒、敬茶、点歌、诵经等15种拜祭形式可供选择。鼠标点击哪一项,相应的拜祭方式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可由用户自由摆放位置,场景跟到墓园实地拜祭是一样的。另外,用户还可以留言寄托哀思,并查看祭扫记录。
而网上祭扫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公众可对桂林本土的名人和英烈进行祭奠,如阳太阳、李天佑、黄钦华等人。“它不受时空限制,而且较好地保留了传统元素。”这名负责人说,通过网上祭祀,市民可随时表达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它为人们表达对逝者的思念提供了新的渠道,希望以此能推动祭祀风尚的变革。
记者点开网页发现,只有极少数人选择网上实景扫墓,大多数市民仍选择亲自到现场去扫墓。“这种网上祭奠方式已经推行了五六年,但是前来办理的家属很少,基本上没有客户前来。”这名负责人说。
“我们就是觉得直接来面对自己的亲人,会好一些,网上祭祀像是一个遥不可及,比较空虚的方式。”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当中很多人认为,网上祭祀就是不孝,再忙也得抽空来看看。
对此,贺先生表示,网上祭扫只是一种寄托哀思的形式。事实上,我们还是提倡子女对在世的长辈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感恩和怀念何必只在清明节,我们自己对于先祖美德的延承行动才是献给清明节的最温情的祭祀品。
记者庄盈文/摄
新闻推荐
2月桂林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2月桂林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房价据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的调查数据显示,2月份桂林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8.7%,涨幅比1月扩大1.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