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临桂新闻 > 正文

历史文化名城 迸发新的魅力

来源:桂林晚报 2017-09-23 18:08   https://www.yybnet.net/

逍遥楼已成桂林新地标。

?正阳东巷别具特色。

市民在一家美术馆内欣赏作品。

百姓大舞台把众多精品文艺演出送到乡下。

“一院两馆”气势恢宏。

9月19日,“迎十九大·感恩祖国”桂林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歌咏大赛市直机关预赛在桂林大剧院举行;9月18日,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的40多个节目组成的“‘红领巾心连心\’艺术之旅———走进桂林”艺术大联欢在桂林大剧院举行;6月30日晚,秦腔现代戏《家园》在桂林大剧院震撼上演……桂林大剧院已经成为优秀艺术作品的展示台。不仅如此,作为临桂新区文化地标建筑,随着“一院两馆”(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中的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正式开放试运行,桂林市民受到了更多精神文化方面的殿堂级熏陶。

而这只是桂林在提升城市品位方面百花齐放中的一枝。随着正阳东巷、逍遥楼重建工程建成开放,2017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惊艳亮相,再加之常演常新的“百姓大舞台”、经久不衰的“百姓文化大讲坛”,桂林文化建设的步伐有目共睹,这些成就为老牌历史文化名城重塑“文化翅膀”。

经典文化地标重现历史名城再现新风采

繁华东西巷,再现桂林城。2016年4月27日,桂林历史将记录下这一天。历时2年多保护修缮的正阳东巷历史文化街区重获新生。保护恢复后的龙氏故居、岑氏公保弟旧址、马启邦旧居、谢氏故居以及熊同和药铺旧址等古建筑和“老字号”,时光倒流故景重现,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

正阳东巷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群众所盼、民心所向的文化惠民工程,耗资近6亿元对其进行修缮改造,承载着桂林市民难以割舍的历史记忆。

同样是在2016年4月27日晚,在全市人民的期待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宣布逍遥楼正式开楼。作为漓江边上一道璀璨的风景,逍遥楼穿越千年再次成为桂林市的地标性建筑。逍遥楼自古以来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名楼齐名。它始建于唐代,历代均有重建,直至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该楼仍确切存在。即便在坍塌后仅存废墟的年代,仍不断有人前来寻访凭吊,皆因楷体书圣颜真卿题写楼名而名扬天下。

如今,正阳东巷和逍遥楼,每日游客络绎不绝,成为了游客到桂林旅游的必到景点之一。时髦少女在此留影,文艺青年在此驻足。重建后的逍遥楼,建筑面积630平方米,总高度23.6米,为二层三檐式仿唐建筑,总建三层。其中,二楼是逍遥楼最佳的观景台,漓江、解放桥和七星景区尽收眼底。

以前的东巷,地上有污水,路边有落下的墙皮,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不敢带客人来玩的。但今天,老居民都说,改造后,城市升级,生活质量升级,住在这里让人自豪。更有人说,逍遥楼的重建,是在提振桂林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对提升桂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也意义非凡。

东西巷、逍遥楼等经典文化地标提纲挈领,桂林市其他的文化保护工程也在锦上添花。在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程中,桂林市还通过研究一批课题,开展一批活动,实施一批项目,扎实推进,进行抢救式搜集,整理归纳,装订成册,找专家进行鉴定,使其形成完整的桂林历史文化遗存。

“国际新闻社桂林总社旧址”标识在榕湖边上一个院落前,“柳亚子故居”碑刻就立在丽君路一商住两用楼楼下……在桂林,还有很多这样的文化标识,这些标识既是一个个精致的城市小景,同时又是宣传介绍桂林抗战文化的地标。第一批历史文化标识(桂林抗战文化标识)共19处,其中文化名人住地标识8处、重要文化团体地标9处、重要军事设施地标2处,总投资180万元。这批历史文化标识以城市雕塑艺术作为表现形式,彰显了桂林抗战文化元素,成为一个个精致的城市小景和一座座介绍桂林抗战文化的丰碑。

市各级文物部门和相关单位按照“成熟一个、修缮一个、开放一个”的原则,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对正阳东巷岑氏家祠、灌阳唐景崧故居、桃花江李宗仁公馆、会仙白崇禧故居、木龙湖李济深故居等进行保护和修缮。在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烟云留下诸多痕迹,其中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旧居)现存28处。桃花江畔的李宗仁公馆被再度开发,成为再现郭德洁女士风采的桂林市首个女性专题陈列馆。这是桂林市对历史文化名人故居进行深度挖掘和包装的全新尝试。

这些举措,让桂林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竞争优势,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再添助力。

“桂林分会场”惊艳全国文化精品精彩不断

“央视春晚,桂林最美!”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桂林分会场的惊艳亮相,给全球华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一场美轮美奂的山水文化盛宴,一场世界级的山水实景演出,一曲曲广西各族儿女的纵情欢歌,桂林分会场尽显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胜地的无穷魅力,把广西、桂林人民的春节祝福献给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亿万观众。

演出圆满成功后,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高度评价:今夜桂林美轮美奂,为央视春晚增光添彩,谨向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导演组的全体演职人员,及为分会场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表达问候,同志们辛苦了,给大家拜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对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演出成功实现“央视春晚桂林最美”表示祝贺,并向所有演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和新春祝福。市长周家斌表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特向大家表示祝贺和祝福。

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节目《歌从漓江来》/《带上月光上路》以36.27%的高收视率,位居所有42个春晚节目收视率的第五名,并位居上海、桂林、哈尔滨、凉山四个分会场节目收视率第一。央视《新闻联播》在春节期间先后报道了春晚桂林分会场盛况及“春晚效应”,桂林是唯一一个获得《新闻联播》报道“春晚效应”的央视春晚分会场。

央视春晚南方分会场花落桂林,也成了桂林人民的一场“文化狂欢”。在桂林市的多方争取下,央视鸡年春晚4个分会场当中,桂林分会场是唯一允许观众在现场观看的。1月14日,桂林分会场迎接首批观众进场观看演员带妆彩排。在此后的10多天里,桂林分会场先后8次向广大桂林市民开放进场观看演员的带妆彩排以及与央视主会场的连线彩排,大大满足了广大桂林市民对央视春晚桂林节目的期盼和一睹为快的热切之情。除夕之夜,桂林分会场惊艳亮相央视春晚后,桂林人民发自内心感到骄傲自豪。

2017年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的热播,是桂林精品文化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桂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中国梦为主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实施精品创作繁荣工程,创作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精品创作欣欣向荣。

新创桂林渔鼓《梦圆》,代表广西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参加“向党汇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壮族末伦《堵寨门》,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群星奖”复赛选拔。重排大型彩调剧《五子图》,创作大型舞台精品剧《山水传奇》,倾力打造杂技剧《漓江神韵》,积极做好桂剧《龙隐居》的改编工作和川剧折子戏《三岔口》、《武松杀嫂》、《阴阳河》的排演工作。完成了电视纪录片《红军长征过桂北》剧本创作,筹拍纪录片《美丽漓江》,反映桂林本土文化特色的广播音乐专题节目《醉美原创》已正式开播。在2015年度全区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桂林市有80多件作品获优秀奖,其中多篇作品获一、二、三等奖,获奖数继续稳居全区地市前列。

群众文化普惠大众点滴打造精彩生活

8月31日,“生命之美———走进斑斓的蝴蝶世界”展览在桂林博物馆开幕,邀请市民观赏。7月22日,桂林美术馆展出一批馆藏作品,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赖少其等一大批名家的90幅作品,免费向市民开放。6月,2017桂林“国展风”·“新秀提名”作品展亮相桂林美术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桂林,你有看不完的书画展,逛不完的博物展,而这些无价的艺术享受统统免费。桂林在“文化立市”战略的引领下,打造免费的文化洗礼,志在为市民送去“文化惠民”盛宴。

除了桂林美术馆、桂林博物馆,花桥美术馆、榕湖美术馆、乾藏阁美术馆,一年中几乎保持了月月有大展、周周有展的常态惠民文化活动。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方位免费开放,百姓大舞台、百姓文化大讲坛、漓江之声、读书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艺术在展厅,艺术也在舞台,“百姓大舞台,有我更精彩”,这是桂林百姓大舞台的经典台词,也是百姓大舞台常演常新的承诺。2009年4月29日,大舞台迎来首场演出。时光荏苒,它以每月二到三次的演出频率与大家见面。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参加大舞台演出的群众演员达5万多人次,年纪最大的90岁,最小的4岁;现场观众23万多人次,通过各种媒体观看演出的群众和中外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大舞台不仅探索出一条“政府投入小、社会影响大、百姓广参与、群众得实惠”的文化惠民新路子,更开足马力全面激活了桂林城乡老百姓文化生活,为提升全市人民的文化素质作了不懈努力。大舞台前后200多场的演出,不仅拓展了桂林文化内涵,也丰富了桂林人的精神生活。

另一位长青“艺术家”———“百姓文化大讲坛”,多年来不断创新,追求内容丰富,有讲述广西传统戏剧彩调、桂剧、文场的专场,也有揭秘历史的讲座,还有针对学生高考减压、提醒人们如何通过素食来保持身体健康的内容,满足了不同市民的多重需求,给老百姓带来不同的文化享受。

在这些文化惠民工程引领下,桂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示范性、引领性得到进一步显现。之后又涌现出“周末大家乐”、“读书月”、“漓江之声”等群众文化活动,桂林的群众文化生活愈发精彩纷呈,桂林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品牌也在不断成熟收获。

记者苏文娟

(图片均为资料图)

新闻推荐

桂林市“创建文明城 为民办实事”金点子选登(五十)

截至9月22日,市创城办共收到5110多条建议。本期摘选21日17:00至22日17:00收到的8条建议进行刊登(播)。一、交通出行1.建议在穿山小街路口增设人行横道线,以方便附近居民及幼儿园学生出行,保障行人安全...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历史文化名城 迸发新的魅力)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