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文俊
张书记,我的好兄弟!你带领种的甜茶现在长得很好!
张书记,我的好兄弟!你号召扩大种植的砂糖桔有800多亩了!
张书记,我的好兄弟!你帮硬化好的路请你再来走走!
张书记,我的好兄弟!榕洞村的村民,都很想念你!……
9月12日,在临桂新区桂林大剧院举行的张毅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上,榕洞村党支部书记梁福忠在现场一句句对张毅深情地呼唤,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大家不由得默默落泪。
“张毅,他是我的好兄弟!”在采访中,梁福忠很多次不经意脱口而出。他告诉记者,张毅到榕洞村当第一书记前后共18个多月,有一年的时间吃住在他家,他们同吃同住同工作,每天朝夕相处。因此,也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感情。
“在镇里第一次见到张毅,握手时发现他的手软绵绵的像个女人,当时我的心一下就凉了半截。心想:他这个在城里养尊处优、耍笔杆子、拿话筒的记者,能在我们这偏远的小山村待得住、沉得下吗?”回忆起与张毅的初次见面,梁福忠依然清晰地记得心里的“怀疑”,只是当时没说出来。
让他意外的是,这位“耍笔杆子、拿话筒”的记者第二天就和电视台三位同事提着行李住进了他的家里,开启张毅驻村扶贫工作的人生新篇章。
“刚住下来,他就马上向我了解村里的情况,从村民的生活习惯聊到生活水平,从农村住房聊到村里的公共设施、基础建设,从山里的天气聊到村里的产业发展、农副产品销售……那晚一直聊到的第二天凌晨1点多钟。”梁福忠说。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毅又叫他带着走访村民,几个人连早餐都没吃就下村开始***的调查识别工作。
榕洞村地处山区,居住分散,农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不耽误村民干活,张毅他们天天起早摸黑,每天六点不到就起床,赶在村民出工之前入户调查;到了晚上村民收工之后再去家访,做入户识别,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屋。白天就在我家整理收集上来的材料,并且每到一户调查,除了向当事人了解情况,还找邻居核实。对说法有分歧的农户还反复做入户调查。
“这一忙下来,就是4个月,他几乎连周末都不回桂林。”梁福忠说,这一忙也让梁福忠对张毅最初的印象完全颠覆“感动我的还不止这些。”梁福忠继续说,去年冬天,山里天寒地冻还下起了小雨,张毅当天走访了14户贫困户后已是晚上11点多钟了。因山区雾大,能见度低,再加上连续工作疲劳过度,回住处途中张毅掉进了一米多深的水田里。接到他的求助电话来到现场,只见他的车翻滚在田里,所幸人无大碍。梁福忠劝他说要好好休息,谁知第二天清晨,他又出现在农户的家里。另外,平时无论是村里修路架桥,还是公共设施建设,又或是村民红白喜事,张毅都会凑份子参与,“仿佛就是我们村的一员”。
“张书记对榕洞村最大的贡献,是帮助村里找出了贫困的原因和脱贫致富的方法。”梁福忠说,榕洞村自然条件差是客观因素,交通的不便,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也桎梏着村民发展生产的思路,农产品没有形成产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为此,张毅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开会,反复讨论,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体的发展思路:农产品产业化,改善道路条件,改善公共设施,改善村民生活,改善山区面貌,从物质到精神全面脱贫。
此后,在村里的组织发动和党员示范带动下,新安屯的瑶民种了500多亩甜茶,每亩可以收入两三千元,砂糖桔种植面积也扩大到800多亩,进一步夯实了村里产业基础。
与此同时,张毅又在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找政策、拉赞助、发动电视台同事捐款……一路下来,总共为村里争取到扶贫资金283万元,陆续完成村内道路、卫生室、文化广场、村主干道太阳能路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和夯实产业发展,两翼齐飞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能力。2016年,榕洞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4039元增长到4568元,贫困发生率降低至2.63%,基本实现脱贫。
“没有张书记的努力,哪有我们这么快的脱贫!”梁福忠激动地说。除了管这些集体大事,张毅还管贫困户具体的事。与他结对子的雷志明种的马蹄因没钱买农药化肥长势不好,张毅马上拿出1000元解了燃眉之急;村里的赵万和的父母都70多岁了,父亲还患癌症,赵万和不能抛下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在家想养些鸡却又没有本钱,张毅知道后又掏出1000元,给他买来80只鸡喂养……
“张毅还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梁福忠说,榕洞小学条件不好,许多孩子背着破旧的书包上学,孩子们精神面貌也差。张毅一直跟他说,孩子是榕洞村的希望和未来。为此,张毅亲自策划活动,找来慈善组织,发动助学活动,并定于今年4月29日在桂林市万福广场举行募捐活动。
没想到,那天的活动却永远等不来张毅了!只剩下梁福忠在心底、在大剧院讲台上,对他的声声呼唤。
新闻推荐
截至9月13日,市创城办共收到4200多条建议。本期摘选12日17:00至13日17:00收到的8条建议进行刊登。一、交通出行1.芳香路往朝阳路中段很长一段路没有人行过街通道,很多行人跨栏而过,存在安全隐患,希望...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