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国新歌声》第二季里,歌曲《从前慢》再次被唱红,激起了无数人的怀旧情怀,“从前”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
李得明是一位住在秀峰区临桂路益兴大厦的退休老人,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从前”,是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过去,我们有事没事就会串门,孩子们差不多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可现在住楼房,大家回家把门一关,有时甚至连楼上楼下的邻居都不认识。”
可是就在上个月,李得明所在的楼栋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聊天十分热烈,大家相约聚会,让李得明感受到了“从前”那充满温情的味道。
1、邻里情疏离老人写散文“重温”
“儿时住在通泉巷,邻里之间就像家人,串门就像在房子之间走动;谁家有了广播、电视,十几位‘家人\’就聚在一起听新闻、赏相声、看球赛;哪家院子里种的葡萄熟了,摘下来送给大家分享……”
这是李得明不久前写下的散文《重温从前》中一段关于邻里情的描写。李得明今年60多岁,小时候住在通泉巷,也就是现在桂林百货大楼的后面。
据他介绍,文字的记忆片段,大约是他十多岁时候的记忆,距今约有50年。当时通泉巷一带根本没有高楼,大家都住在平房里,电视机还是稀罕物品,谁家有了电视机,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围坐在一起收看节目。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李得明住进了单元式住宅楼,邻里间虽没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但彼此常常不熟悉,甚至不认识。“记忆中那些温馨的邻里情,很久很久都没有感受到了。”李得明说。
2、小小微信群让老人感受“从前”
对邻里间情谊的怀念,让李得明写文回忆。而就在上个月,一个小变化让李得明重新感受到了浓浓的邻里情。
原来,李得明所在的居民楼过去一直都处于“无物业”、“无业委会”的状态,有公共事情需要办时,很难找人商量。“之前,我们楼栋想修整公共部位环境,光征求意见签名就用了两年时间。想进行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用了近十年时间都还没有办成。”李得明说。
之后,在五美社区、象山街道办和象山区土地房产局的关心和指导下,益兴大厦成立了自己的业主委员会,还组建了业主微信群平台。
一开始,微信群平台里大家只聊诸如一户一表改造,小区环境改造的“公事”。慢慢地,开始有业主在群里分享了自家孩子的照片或是中考成绩,一些“学霸哥哥”很快就成了小区孩子中的学习榜样。“学霸哥哥”还被邀请到邻居家做客,分享学习经验。
一些有游泳、唱歌等共同爱好的邻居们,也通过微信群找到了“组织”,大家互相交流、相约出行玩耍,一下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一时间,小小微信群成了邻居们加深交流、加深情谊的平台。“过去,我只能写文章重温邻里情。但微信群出现后,我感觉到过去我一直怀念的‘邻里情\’,现在又慢慢回来了。”李得明说。
3、“远亲不如近邻”不该只存在于“从前”
据李得明介绍说,微信群是今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而无论是公事的发布、商量,还是私事的交流、分享,都让人感觉到微信群拉近了邻里间彼此的距离。新老业主在楼道里遇见了会打个招呼,谈论近况。而且,大家都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尽快彻底改变小区一些不足现状,共同营造好美丽家园。
采访完业主,记者找到了在成立业主委员会和组建微信群工作中功不可没的五美社区居委会。对于小区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组建业委会的过程有些波折,但是最终取得的效果还是让人满意的。
“我们也是效仿了外地优秀社区的经验,对一些存在历史问题的无物业小区,进行了积极引导。只有业主们加强沟通,拉近彼此的感情,以社区的共同利益为重,才能在一些问题出现时劲往一处使。”工作人员陈女士说:“我们始终认为,邻里情并不是只存在过去的一件事物,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居民间的邻里情依旧是能重新被点燃的。”记者陆鑫
新闻推荐
最近一段时间,桂林天气晴朗,不少市民有些闲不住了,想去外面走走。可是天气太热啊,怎么能玩得开心又凉爽?为此,不少市民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游玩攻略,记者也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适合夏季出行的桂林周边纳凉...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