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家住临桂区榕山社区的胡大姐吃过饭后就往外跑,她是有什么事吗?“我在家里,看到儿子无所事事地看电视或玩游戏,就觉得心烦。”胡大姐和邻居诉了一大堆苦水后,她很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儿子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出去工作?
事件家有啃老族的烦恼
让胡大姐苦恼的儿子是家里老大,上个月刚过27岁生日。
胡大姐说,大儿子打小挺听话的,成绩也不错,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一家公司上班。说起来,大儿子也曾是她的骄傲,22岁刚参加工作,收入就有六七千。后来,干了不到2年,儿子与公司领导闹矛盾,就选择辞职回到桂林。
刚回家时,大儿子会去各种招聘会,也在几家公司上过班。收入虽然比原来低了不少,但胡大姐觉得有份工作就挺好了,一切可以慢慢来。“可儿子要么嫌公司氛围不好,要么嫌工作太累太难,最长的一份工作也只干了3个月。”胡大姐说,去年年初,儿子索性就不再出去找工作了,除了跟朋友出去玩就是宅在家里。
去年,儿子谈了个对象,两人发展挺热乎。“姑娘人不错,可就是跟他一样,没有工作。”胡大姐说,大儿子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偶尔出门也是跟女朋友出去玩,吃喝拉撒全都要家里父母供着。
“一个月下来,他俩开支要两三千元。”胡大姐说,老两口月收入加起来有七八千元,每月要还三千元的房贷,小儿子还准备考大学,这让他们感到不小的经济压力。
为此,胡大姐跟大儿子争吵过好几次,后来升级成冷战。“他最近很少开口管我们要钱了,但总这么窝在家里也不像话。”胡大姐说,她倒不是心疼把钱花在儿子身上,而是担心他总这么闲着会养成懒惰习惯,“我们终究会老,他没有一份正经工作,将来该怎么生存?”
记者与胡大姐的大儿子见过几次面。聊起找工作的事情,这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一直都在说想找一个好工作,“要不然,做得不合适再换工作,更加浪费时间。”
这个解释,让胡大姐很难接受。她很想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就跟同龄人不一样,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出去工作?
说法啃老族还需自我成长
“啃老族又称傍老族或尼特族,这个词最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是指那些有工作能力却整天宅在家里,经济上完全依靠父母生活的年轻人。”和谐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兼首席心理咨询师谢裕中告诉记者,每一个啃老族形成的过程,各不相同,但其心理上的缺陷是差不多的。
谢裕中说,从心理的角度看,啃老族是一群心理上有障碍和人格上不健全的人。这些心理缺陷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尤其是与自我成长息息相关。
“家长过度关爱,孩子太过自我;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会无能;家长过度期望,孩子感觉无望……这种‘过度式\’家庭教育环境,反而成了孕育啃老族的温床。”谢裕中还说,在经历了僵化的应试教育后,孩子进入社会才沮丧地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难以应付职场残酷的竞争和无处不在的工作压力,进而选择退回到家里宅起来,先成为“宅男宅女”,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升级为“剩男剩女”。最后就会不可避免地“修炼”成一名啃老族。
“就当下而言,要避免啃老族的发生,还得从自我成长、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入手。”谢裕中解释说,自我成长是一个自我觉察、自我激励、自我学习和自我行动的过程。
谢裕中建议,为了减少行动中的困难,最好在行动上采取小步子的策略,而步子越小越容易成功。必要时,可以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比如,第一步是开始承担家务,第二步是勇敢走出家门,第三步尝试比较容易适应的短期工作,第四步从事比较长期的工作,第五步再谋求比较理想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每一步小小的成功来不断自我强化,促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强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记者龚亮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文娟通讯员李勇军)新一轮降水来临,记者从市水文水资源局了解到,预计6月26日至30日,桂林市古宜河、桂江、湘江等主要江河及干支流将出现一次2m~4m的涨水过程,有可能出现入汛最大范围的江...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