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文脉
彭鲁湘
《况周颐集》收录况周颐著作依次为:《蕙风丛书》《蕙风词话》《蕙风词》《漱玉词笺》《眉庐丛话》《餐樱庑随笔》《餐樱庑词话》《词学讲义》《玉栖述雅》《历代词人考略》,共分编为七册。
况周颐(1859~1926年),临桂人,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其字夔笙,一字揆孙,又号玉梅词人,晚年号蕙风词隐。况周颐还有个号——阮盦,是因为仰慕清朝大学者阮元而起的。名剧《十五贯》中,有个苏州知府况钟,明代人,况周颐就是他的后人。况钟本籍江西靖安,后人先迁湖南宝庆(今邵阳市),到况周颐七世祖时,再迁广西临桂县。
况周颐生于书香之家,祖父况祥麟于嘉庆年间中举人,是文学家,文字学、音韵学家;父况洵系邑廪贡生,在广西当过州学正、县训导;大伯况澍金榜题名后曾为翰林院庶吉士;二伯况澄亦由进士入仕,当过河南按察使。
书香家庭的熏陶,使况周颐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以科举求取功名之路。他12岁即中秀才,18岁成优贡生,21岁中举,被乡人誉为神童。
迷上填词,对况周颐来说有点偶然。他有三个姐姐,二姐嫁与本县一黄姓人家。二姐有次回家,给他带回一本《蓼园词选》,况周颐喜爱之极,视为“拱璧”,认真揣摩。这蓼园先生黄苏,是他二姐夫的曾祖,系乾隆年间举人,《蓼园词选》为黄苏悉心选词、评词之作。此后,况周颐又从“粤西五大家”之一王拯学过作词,得益甚多。
《蓼园词选》对况周颐影响颇大,从其早年词作可见踪迹。他的学生赵尊岳在《蕙风词史》中评价,说他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况周颐自己总结这一时期的变化也说:“少年时作词,多性灵语,不免失艳之讥,至京与半塘(王鹏运)交,体格为之一变。”
况周颐中举入京后,与当时词坛名宿同乡前辈王鹏运同为内阁中书,况经常以词学相请益,得“重、拙、大”之说,词格为之一变。又与词学前辈端木采、许玉琢为友,“常以词相切靡”,眼界大为开阔,时人称他们为“四中书词人”。还与浙江吴兴朱祖谋、汉军正黄旗人郑文焯并称晚清词坛四大家,又称晚清词派。
况周颐“一生癖词垂五十年”,在填词实践及词学理论上均有建树。甲午战败后,况周颐有感于山河破碎,百姓流离,时世艰难,不禁悲愤填膺。他在《水龙吟》中写道:“正酒香羔熟,玉关消息,说将军醉。”对甲午战争中边将贪鄙误国,发出彻骨的讽刺。
况周颐与临桂同乡王鹏运同创“临桂词派”。叶恭绰在《广箧中词》中评价:“半塘气势宏阔,笼罩一切,蔚为词宗;蕙风则寄兴渊微,沈思独往,足称巨匠。”词人朱祖谋称《蕙风词话》为“千年以来之绝书”。《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被人们称为晚清词话之双璧。况周颐的词学理论,本于常州词派而又有所发挥。在境界论方面,受王鹏运的启发,发展了“重、拙、大”的词学主张,将其列为“作词三要”,强调词人须具词心、有襟抱、重寄托,方能达穆、厚、雅、浑成、深静、顽等境界。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应具“词心”。词学理论中还强调一个“真”字,“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力避“矫揉而强为之”。对于词人而言,他主张尚天分,兼主学养。讲求“性灵流露”与“书卷酝酿”。“平日之阅历,目前之境界”,之于填词均有关系。承认各人有其性情天赋,不可不因人而异也。
少年得意,晚年落魄,是况周颐一生境遇的写照。他中举后,当过内阁中书、会典馆绘图处协修,并以知府分发浙江叙用,还曾给两任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当过幕僚,也在江苏武进龙城书院和南京师范学堂执教过。辛亥革命后,不问政治、不好社交的他流寓上海,鬻文为生,艰难度日。
新闻推荐
连通东巷和逍遥楼的状元廊如今成了拍结婚照吉祥宝地。昨天一早,趁市民游客还没“扎堆”,就有人来拍照讨个好兆头。记者李凯摄坐落在榕湖畔的四状元群雕。记者李凯摄■黄光圣桂林有岭南“文化城...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