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生 通讯员 粟慧琼
桂林市临桂区黄沙瑶族乡是临桂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城区77公里,车程3个小时。被称为黄沙“生命线”的宛黄公路是进山的唯一公路,从宛田乡进山24公里,全程爬坡、拐弯、下坡,据说有“三百三十三道弯”。全乡约5000人,散居在261.7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大瑶山中。自1995年通电后,临桂供电公司黄沙营业点抄表维护工阳昌彬就在这大瑶山里扎下了根,用最好的年华守护这片山里的高低压线路。
在最美的景致中守护光明
2月下旬,受大幅降温天气影响,桂北地区一夜间从春天回到严冬。阴雨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位于桂林市临桂区北部高寒山区的黄沙乡出现了玉树琼枝般的冰挂。对于摄影发烧友而言,这银装素裹的山间处处都是绝美景致,可这对于阳昌彬而言,却意味着更为艰苦的工作开始了。
寒潮期间,黄沙营业点辖区内10千伏黄沙线翻水支线12-28号杆间的竹木覆冰最严重。浮冰压低了枝头,给线路带来隐患,阳昌彬和同事对辖区线路进行了特维特巡,将线路通道内的有可能影响线路运行的竹木进行了砍伐。
“从小学到初中,我读书、写作业都靠煤油灯,光线忽闪熏眼而且味道刺鼻,那时候的梦想就是能有书本里描写的‘明亮的教室\’,能在明亮的台灯下学习。”工作闲暇,阳昌彬谈起了他自小对“电”的概念。
每年春节前后,是阳昌彬最繁忙的季节。外出务工人员全部返乡,平时不用的电磁炉、取暖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大量使用……随着用电负荷和用电量一起飙升的,是阳昌彬维护线路和安全用电宣传的工作量。
20多年来,黄沙乡的10千伏高压主干线由原来的30多公里发展到230公里,配网线路270公里,供电范围翻了近10倍,用电户也由原来的600户发展到了1000余户。维护那么多的线路和用户,阳昌彬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却也习以为常。
在大山中“约会”20年
2月1日大年初五下午,一名老乡打电话给阳昌彬,告诉他在胡家湾附近看到线路“打火星”。
晚上7时,天很黑很冷。阳昌彬匆匆吃了几口饭,便准备出门巡线。在乡卫生院工作的妻子赵春艳刚下班到家,也要跟着去,说“我顺便去给胡伯娘拜个年”。
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摩托车的大灯射出一束不太亮的光,照着前行的路。
摩托车开出大概40分钟,二人来到翻水村委围岭公路胡家湾,熄掉车灯观察线路情况。守了半个小时,一阵山风吹过,隐约看到线路上闪出了几丝亮光。阳昌彬说,这种被竹木覆冰压弯触碰线路的放电现象白天很难发现,只有夜间才是最好的观察时间。“龙口支35至36号杆,那里一定是有竹子碰到线路了,明天要来处理掉。”在黄沙山里待了20多年,线路走向、杆塔编号、易发隐患处,这些阳昌彬均烂熟于心。
又往前沿路巡视了一段到了翻水村,没有发现其他问题,他们来到胡大娘家。81岁的胡大娘这些年因为多种老年病,常去黄沙卫生院看病、打针,但是去一趟也很费事。所以平时赵春艳一有机会和丈夫到翻水村附近,都会给她带上一些常用药,阳昌彬也顺道给大娘家检查屋内用电线路。
“有些地方还没有手机信号,一起出来有个照应。”对于阳昌彬晚上出门工作,妻子习以为常,遇到天气不好或者去得远的地方,都会找个借口跟着去,她把跟丈夫夜里骑摩托车转大山,称为“约会”。
在赵春艳看来,20年来一直陪着丈夫到山里巡线、收电费,这种特殊“约会”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她说,“约会”会持续到他俩走不动为止。
回到黄沙街上,已是晚上10时,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几户人家还亮着灯,偶尔传出电视的声响和几声狗叫。
为别人垫付电费17年
黄沙村委阳家村村民朱民富一家,也是阳昌彬一直帮衬的人家。阳家村1998年通电,阳昌彬从那时抄表收费开始,到2015年3月,为朱家垫付了17年的电费——近4000千瓦时电,2000多元钱。
“他们一家子平时就是靠种点菜养几只鸡鸭,圩日卖点钱买米买油。用电也不多——一开始只有一盏电灯,后来才有了一台电视……一个月十几元、几十元电费我实在开不了口去收,能帮就帮点吧。”阳昌彬尽管收入不多,还是尽力帮助着朱家。除了垫电费,平日里还帮着修修补补屋子家什,他的妻子天气好时也会帮着洗洗晒晒,朱民富早已把他们夫妻俩当作了大哥大嫂。
2012年初,朱民富的父亲去世了,他便和母亲靠着每月几百元的低保生活。
怎么样帮助这对母子?阳昌彬想了很多办法。朱民富除了养少量的鸡鸭,雨季还在黄沙河的小支流里拦网抓些小鱼。因为水质清冽,黄沙河里的小杂鱼肉质肥厚细腻,烘干后就是有名的“黄沙干鱼仔”,每公斤能卖两三百元,仅靠柴火烘干,产量有限。
黄沙乡的瑶族民居,基本上是木质吊脚楼,预防火灾是重中之重。尽管阳昌彬的职责范围只是用户的电表之前,可表后的范围也是他放心不下的。2014年末,政府将朱家的危房改造成了砖房,阳昌彬跟妻子商量着买线买材料,帮助他家更换了屋子里的电线,添置了一台电烘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在烘鱼的季节朱民富家每月能用三四百千瓦时电,卖鱼的收入也还不错,也就不需要阳昌彬再垫电费了。
新闻推荐
图为交警和医护人员抬着伤者赶去抢救。今报通讯员莫新建摄今报桂林讯(记者唐晓燕)月日下午,在桂林市临桂区金山大圆盘处,一辆越野车撞倒行人后,追尾一辆三轮车,三轮车倒地后又与一辆轿车相撞,连串事故导...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