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春楠 本报通讯员 苏艳华 蒋祖耀
4月13日,行走在临桂的农村,清风扑面而来:一个个新村拔地而起,一条条泥泞道路变成坦途。“创星”行动给桂林市临桂区农村带来了“春色满园”,整个基层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临桂“撤县改区”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从去年3月开始,该区在村级党组织中开展“评星定级”活动,有效激活了村级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夯实了基层党建的基础。
A 评星定级 督促后进变先进
近日,一场特殊的演讲在五通镇拉开了帷幕,前来参加演讲的都是各村党支部书记。
根据五通镇编制的考核评价标准:评分在90分以上的定为“五星”,80-89分定为“四星”,70-79分定为“三星”,60-69分定为“二星”,60分以下的定为“一星”。首个被定为“五星”支部的江门村党支书陆良德信心满满:“我们村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由党员致富能手带头‘一对一\’精准帮扶,村里经济争取在3年内再上一个新台阶。”
“自评荐星必须演讲。”临桂区“评星定级”考核标准制定负责人彭胜发说,村(居)党组织召开“两委”班子成员会议,对照“评星定级”标准和细则,结合村(居)党组织工作绩效及作用发挥,开展自评自荐,提出星级申报。乡镇党委对申报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指导监督,然后组织申报“四星”和“五星”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竞星演讲”。
“村党支部帮我引进种植黑皮冬瓜,仅这项我家一年就增收3万元。”临桂镇上全村村民粟双旺说,这一切都源于“评星”工作对后进村的整改。上全村是整村移民的村落,交通不便和山多地少,曾使得该村成为后进村。
改变才有出路,上全村在“评星定级”整改中,让年富力强的青年党员进入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立了“党员大户带农户”的制度,全村的各项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昔日的后进村现已成为临桂镇“明星村”。
B “星”动效应 百村红旗连线成片
基层党建是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临桂区按照打造“一江三线十片百村屯”生态示范区的发展规划,通过辐射带动,拓宽100个“宜居自然村”党组织覆盖面,实现“百村百红旗”目标。“评星定级”给每个基层支部提供了发挥的舞台,而“百村百红旗”则延伸到党建末梢神经的最后一段。
位于321国道旁中庸镇合峰村委下峰山村保留了富有清代桂北风格特色的青砖灰瓦的房子,建成具有湖堤、凉亭、步道的高品位景观湖。同时,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成为临桂区第一个“百村百红旗”党建示范村。下峰山村的变化,成为周边村的学习目标。经过示范带动,临桂产生了15个高标准党建示范村。
临桂区在启动生态宜居示范工程中,每个乡镇结合产业发展、风貌改造和休闲旅游,至少打造1条有5个自然村以上的集“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于一体的生态乡村示范带。为此,该区各级财政投入2亿多元,为1342个村屯修路,实施饮水净化工程和种树绿化等项目。
在“评星定级”的带动下,临桂区“红旗”示范村遍布临桂各地,“星级”效应正引出临桂乡村的“春色满园”。
C 按“星”激励 让基层党建更精准
“评了星、定了级以后并不是发个奖状、挂个牌牌就完事了,还要把星级评定结果直接与村干部的经济报酬挂钩。”五通镇党委组织委员周斌说,他们推行评星定级与经济报酬挂钩:获评城区级“四星”及以上的村(居)党组织,给予一定党建经费奖励。获评镇级“四星”及以上的村(居)党组织,在年终村干部绩效考评中给予加分,“五星”级加20分,“四星”级加12分。
此举直接激励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罗江村党总支书记石玉德告诉记者,现在评上四星以上给绩效加分,“做得多就得的多”,这显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激励办法。“村干部有了定向‘坐标\’,解决了过去‘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干\’的问题,也有了荣誉感。”
临桂区村级党组织“评星定级”,从“一星”到“五星”的考核标准一目了然,每个村基本都进行了自我评定,并确定了今后的目标,不管是自评为一星的还是五星的村,村干部都表示经过一到两年的努力,有信心再进一步。
“开展‘评星定级\’,等于是上级组织给我们划出了‘道道\’,规定了‘杠杠\’,一看就知道怎么干,只要按照服务内容和要求标准干就是了。”在六塘镇组织召开的“评星定级”自评会上,16位村党支书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