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在锅旁守侯着
出锅啦
?李阿姨准备寄到美国给女儿的糖果。
?李阿姨和儿子在切糖
□本报记者蒋伟华通讯员李辉朝文/摄
“丁丁糖、丁丁糖,两分一块甜又香。”旧时走村串巷的售糖货郎用小锤敲刀边走边喊,清脆的敲打声伴随有节奏的吆喝声,不知吸引了多少孩童。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丁丁糖承载了许多桂林人儿时的欢乐。现如今,货郎和丁丁糖早已难觅踪影,而临桂区六塘镇一位李姓阿姨不但多年来保持着传统制糖手艺,还进行了改良,做出了麻通、麻球等其他糖果,过年不但要给亲友做,还要寄到美国分享给女儿的“朋友圈”。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临桂区六塘镇,在集镇附近的一处居所里找到了这个丁丁糖家庭作坊。屋主姓李,已经是几个孙子的奶奶。走进她的家中,还见堂屋摆满了装糖果的袋子。跟着李阿姨往里屋走,便是做糖的热闹景象。厨房里有三个土灶小铁锅正在煮糖浆,厨房外有两个大灶在烧猪油,隔壁还有个几平米的小房间,存放着不少糯米、花生、芝麻等原材料。
李阿姨告诉记者,她的手艺是小时候跟父亲学的,以前家里穷,父亲经常做丁丁糖售卖补贴家用,慢慢的她也学会了做丁丁糖的手艺。父亲去世后,她把做丁丁糖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创新,做成各种麻通、麻球、麻枣、花生糖、芝麻糖,平时做给小孩吃,过年时还多做一些送给亲戚朋友,很受欢迎。刚开始,她没打算拿糖果来卖,只是亲戚朋友们吃了她的糖果后觉得口感好,很多人来找她帮做,于是李阿姨就每年过年前利用一个多月的农闲时间来制作糖果。李阿姨说她做的糖果基本上不外销,都是熟识的亲戚朋友们来定制的,她也只是适当收点费用,也算是走“朋友圈”的路线吧。
李阿姨和老伴有三个子女,大女儿现在久居国外,难得回来一次,儿子和小女儿看到爸爸妈妈快过年了还在忙着做糖果,两人都回来帮忙做。
说起做糖果的手艺,李阿姨非常自豪,她不仅传承了父亲的手艺,还把老伴和儿女们都教会了。她说制作糖果很讲究,原材料要精挑细选,白糖、花生、芝麻等食材要定点采购,糯米则是自产的,家里田地少,只能找别家租几亩地种糯米。除了原材料外,火候最为重要,火候多一分会焦,少一分粘牙,很难掌握,很多人找她学都学不会。特别是制作麻通,家里也只有她和儿子做得好,连老伴跟女儿都不大行。
李阿姨说她的糖果不仅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广受欢迎,在国外也特别抢手。她的大女儿和女婿在美国洛杉矶已经定居四年了,去年回来过年时带了她做的七八斤糖果去美国,很快就被那边的朋友们吃光了。今年女儿不能回来过年,希望父母帮多邮寄点过去。两老现在正抓紧时间赶制糖果,打算在过年前制出30斤,给远在大洋彼岸过年的亲人们寄过去,让他们也能和在六塘家里一样,过上一个甜蜜幸福的农历新年。
新闻推荐
临桂区五通镇2015年农民画从业人数达到4600多人,总收...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