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荣华
夜幕降临,临桂区五通镇上祥村委祥田村的大嫂大妈们三三两两来到村灯光球场上愉快地跳起健身舞。她们说,这种好生活是“议”出来的。
五通镇以“量力而行、群众自愿、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为原则,本着“谁积极支持谁”和“轻重有度、各方兼顾、稳步推进”的方法,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分批次安排实施,使农民群众真正体验到了“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做,大家受益”。
笔者在西塘村委塘勒村采访时,76岁的李大娘正在拧开水龙头洗衣服。随行的村支书李大松介绍说,每年的春夏季节用水还方便,一到了秋冬干旱季节,手摇泵水井抽不出水,全村70来户人家要到3里路远的浔江河洗衣服,妇女们一个早上也只能来回挑两担水,可也不够一家人一天的使用。2014年,村里争取到了“一事一议”项目,用粗大的水管把6里路远的山沟溪流清水引出来,村头还建起一个水塔,在三四层楼上也能用上自来水。过年时,村民李水成书写了一副大门春联,上联是“思往昔外村挑水饮茶饭”,下联为“喜今日家里龙头似喷泉”,横批“永感党恩”。
在三友村委乐林村的公开栏上,张贴着一张有175人的捐款名单,最高的捐66000元,少的也有200元,全村共捐款223288元。
“前期道路硬化时按人头每个村民集资200元,加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30多万元,已经把进村路、环村路修好。这20多万元的捐款主要是用来美化墙体、绿化村庄、建造休闲场所。每角每分都由村民会议研究才敢使用。”63岁的老党员于军水说,政府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村上的党员和在外工作及创业当老板的村民开了几次会议,把大家的思想做通,全村捐款和投义务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村民还主动把闲置的宅基地让出来把道路拓宽,有的还将种在地里的桂花树无偿捐出来。
峰镜村是大塘村委的一个自然村,也是全镇种植生姜最多的一个村子。该村利用“一事一议”项目修通了连接大塘村2.5公里的水泥路。去年,货车平稳地开到村头,姜贩一茬接着一茬地来采购,生姜的价钱由起初的每市斤3.5元涨到5元多。该村光是生姜一项,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从2009年启动“一事一议”项目以来,五通镇争取财政奖补资金达3000多万元,带动群众集资捐款多达5000多万元。全镇134个自然村屯有118个村修通了进村水泥路,108个村子用上了自来水,修建了16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创建了12个生态示范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莫喜生李珠营)日前,桂林市临桂区文艺志愿者在两江中学举行送文化进校园活动。40多名文艺志愿者,把50多幅书法和美术作品,及《临桂文化大典》《2012临桂县美...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