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先吉(右二)跟大家聊起他的军营生活,仿佛回到了当年。记者景碧锋 汤世亮摄
伍先吉在展示他的三等功奖章和证书。记者景碧锋 汤世亮摄
□记者景碧锋汤世亮通讯员黄元星
家里三位前辈军人的故事,让伍先吉相信了“部队是个大熔炉,很锻炼人”的说法,激励着他去从军
好男儿去当兵,近期各地征兵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8月下旬,记者在临桂区宛田瑶族乡采访,听说附近朱家村朱姓14户人家70余口人中,竟然从抗日战争开始,相继有9个人参军。这一下子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跟乡里的小黄驱车沿着321国道,记者来到靠近龙胜一个小山谷的58岁伍先吉家中。
伍先吉家住一栋两层半的楼房,家中只有他、老伴和孙子,家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堂屋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人穿着绿色军装的照片。记者走近一看,大都是伍先吉的。
然而,当记者跟伍先吉打招呼时,发现他答非所问。原来,他在当兵时受了伤,听力受到影响,不得不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能与记者交流。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一家都住在村后的深山老林里,没有衣服穿,吃的是苞米、芋头。”家里穷,伍先吉的大哥伍先富和四哥伍先华先后参军。
“那个年代,能当兵是件很光荣的事,不仅人可以得到锻炼,还能去外面看看世界,长长见识,不能老窝在宛田这个山窝窝哩。”然而,让伍先吉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当兵前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退伍的时候,竟然能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一打听,原来,部队有文化教员,除了进行军事训练,还进行文化教学。这让只读过6年书的伍先吉更羡慕哥哥,更加相信了“部队是个大熔炉,很锻炼人”的说法。
其实,除了大哥和四哥,对伍先吉影响更大的是几年前去世的伯父伍玉连。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伍玉连刚参加战斗一个星期,虎口就被子弹击穿,不得已离开战场。“伯父在世的时候,经常和我们小辈念叨当年打鬼子,虎口负伤的事。前几年,他身体不好,过世了。”
到了1976年,19岁的伍先吉报名参加当年的春季招兵。没料到,一开始伍先吉就遇到了麻烦。伍先吉因为脖子粗肿的缘故,体检不合格,没能入伍。
当时,伍先吉的脖子肿到“连军装最上面的扣子都扣不上”。不甘心的他到处寻医问药,最终在村里医生的诊治下,服用西药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治愈。
当年12月的冬季征兵中,伍先吉如愿以偿,成为野战军第42军124师第371团的一名士兵。
几年的从军生涯让伍先吉终生难忘,也激励着其他家人,家族从军人数达到了9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人之家
回忆起在军营的日子,伍先吉说就一个字———“苦”。首先是训练的辛苦,加入陆军野战部队后,从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都要完成五公里的限时跑;达标后,更是全副武装,加上行李、粮食负重跑。一年四季,从未间断过。其次是部队生活的艰苦,菜不够就用饭来填,每人每天一斤半的大米。
1978年,恰逢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然而中越边界上却并不太平。1979年2月17日,伍先吉所在部队被派遣到广西龙州县下洞乡参加对越战争。部队穿插一千多公里,一举攻克越南境内复和、东溪、广源、彬林、高平5个重镇。
伍先吉在团里担任工兵,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排雷。除了精确发现各种地雷埋藏点以外,用爆破管引雷更是常事。也正是因为长期的爆破工作,加上一次去给伤员搬运粮食时突遭炮火袭击,一枚近在咫尺的炮弹爆炸,造成耳膜受损,时至今日,伍先吉的耳朵都不太灵光。
1981年的春节,伍先吉是在中越边界的大山里度过的。为防止敌军偷袭,部队在边界线附近架好了重机枪、轻机枪等武器,潜伏下来。靠着兜里揣的四个菜包,伍先吉就这样过了除夕之夜。
接到上级命令,伍先吉所在部队越过中越边界,秘密实施俘虏越南士兵的行动。通过前期侦察发现,越方边界巡逻士兵中总有一两名经常掉队,成了最适合下手的目标。
当晚,部队行动时分为抓捕组、协助组和掩护组,伍先吉是掩护组的一员。越军掉队的巡逻兵似乎有所警觉,加快步伐甚至小跑起来,欲与大部队会合。
侦察兵持微声冲锋枪,瞄准掉队的越南士兵,一枪命中其臀部,痛得巡逻兵嗷嗷直叫。这时,抓捕组和协助组成员很快上前实施抓捕,连拖带拉将中弹的越南士兵带走。
不料,在距抓捕地仅十余米远处,隐匿着敌人的一个暗堡。在听到巡逻兵的嗷嗷叫声时,暗堡里的机枪、步枪、迫击炮开始攻击,试图救回被抓士兵。
“当时越南兵的火力很猛,甚至有一发子弹擦着我的头发飞过去。在原始森林里树木十分繁密,落在地上的树叶足足有20公分厚,子弹密集扫射,落叶也弹到了半空中。当时身为掩护,我身上带了5个30发的弹匣。这一次掩护我就用掉了60发子弹,还好我们成功了。”多年后谈起这些,伍先吉仍然心有余悸。
几年的军营生活,让伍先吉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我仔18岁那年,我就喊他去当兵。当时是北京卫戍区的过来招兵,要求高。”伍先吉说,“他的各项体检都合格了,就是有颗龅牙,最后没能入伍。”
而伍先吉的两位侄子——— 伍贤克和伍先成1989年春季参军,入伍的部队就是伍先吉当年所在的陆军野战军第371团。
陆陆续续,伍家后来又有伍爱兵、伍贤玉和伍玉明三个人从军。伍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人之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弘)日前,“汇三江”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影视基地开工仪式在临桂区六塘镇诚正村举行。该基地由“桂林汇三江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