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峦山脚村
过去的臭水塘现在变成了美丽的农村公园
峦山脚村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记者汤世亮通讯员伍碧飞于荣升李蒙军秦盛友文/摄
当全国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的时候,临桂区的城镇化建设已走在全区的前列。近年来,临桂抢抓建设临桂新区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历史机遇,加快打造实力、魅力、活力、人文、和谐“五个临桂”,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跻身广西前列。然而,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临桂和很多地方一样,同样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功能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作为建设临桂新区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主战场,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尽快与桂林主城区接轨并全面融入主城区,成为临桂区委、政府思考的首要问题。
6月12日,记者在临桂区六塘镇峦山脚村看到,清澈的河水潺潺地从村前流过,干净的青石板路蜿蜒着绕村一周,青砖灰瓦的村舍在绿树中若隐若现……今年在自治区全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峦山脚村抓住六塘示范镇建设这一机遇,乘势而上,提前谋划,实施城镇附近农村就地城镇化建设,产业与城镇化改造相融合,如今,峦山脚已成为村民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有多少农村人曾梦想着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而在临桂大多数农村已成为现实。
就地城镇化建设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生活
6月12日午后,在临桂区六塘镇峦山脚村的一口水塘边,几名村民悠闲地在铺上水泥的路上散步,几位妇女在新装上不久的体育器材上锻炼身体,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则围着水塘追打嬉戏……而谁又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这口水塘还是村里的臭味之源,村民躲避唯恐不及。在清洁城乡活动开展后,六塘镇政府投资对这个存在村里多年之久的臭水塘进行改造美化,建立楼台水榭,这口水塘终于变身峦山脚村的休闲小广场。
峦山脚村位于六塘镇西南部,紧邻桂梧高速公路六塘镇出口,全村共112户470多人。6月8日,记者刚走进村,只见水塘清澈见底,环境优美,周围绿树环绕,还安装了健身器材,跟城里的小广场没有二样。水塘两边都种上柳树,水塘中间还搭建起了观景道和休息亭,人散步在水塘周边感觉特别惬意。“多亏了政府帮我们搞新农村建设,不然这个水塘如今还是个臭水塘,人们不敢靠近呢。”峦山脚村村民范善富对于村里的变化显得十分开心,平日里吃完晚饭就坐在电视机边看电视的他,也开始晚饭后走出家门,来到水塘边散步。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村里每家都发了两个垃圾桶,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垃圾必入垃圾桶的好习惯。”今年66岁的村民范元修对于村里发生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他告诉记者,在水塘改造之前,村民每户每月出资聘请了两个保洁员,负责收集全村垃圾,拉到村外的焚烧炉统一处理。村民建起新房后,都修起了三格式的化粪池,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以前每家每户的污水都随处乱排,最后都流进了池塘。现在好了,污水得到处理净化,也不会对村里的环境造成影响。”
小问题都解决了,但村里的大问题却无法解决——— 村中的那口臭水塘。“水塘没有改造之前,这里脏得要命,村里的死鸡死鸭等,村民都随手丢进去,臭气熏天,走过这里的人都捂着鼻子。”范善富说,20多年前,他小的时候,这个水塘水很清,小孩子夏天在池塘里游泳,妇女们在池塘边洗衣服。没想到后来“演变”成了村里的垃圾池。
两位村长介绍说,政府早就计划把池塘改造成清澈见底的水池,恢复当年的面貌,还要在这里建一个休息广场。围栏外,地面全部硬化,再配上健身设施、球场等,把这里建设成为村里的文体小广场。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去年,政府出资改善新农村的面貌,出资帮助我们村改造臭水塘,并为村民添上了健身器材、娱乐场所。村里的面貌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范善富说。
“每天早晚都要来这里锻炼下,或在亭子里乘凉聊天,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生活,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善了乡村面貌,也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家住临桂镇峦山脚村的村民骆开文一边锻炼一边笑着告诉记者。池塘改造后,村民成了这里的常客,一有空就会来看看。一到傍晚,这里就成了一个小游园,从学校放学回来的小孩聚在这里嬉戏打闹。“以前臭水塘没改造,我们下午吃完饭就都待在自己家里看电视,现在好了,吃完饭还可以出来锻炼身体,和大家散步聊天。蛮开心!”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六塘镇峦山脚村是临桂区开展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示范村,也是临桂区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尝试。“城镇化建设说到底是围绕人的城镇化,是让农民的身份转变的同时,也让农民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临桂美丽办的负责人说。围绕这一中心点,临桂区提出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即要实现城镇化,不必非得让农民进城,而是在靠近城镇郊区、交通便利的村子就地城镇化。据该负责人解释,所谓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村人口不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在原居住地一定空间半径内,依托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就地就近市民化、就地就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镇化模式,进而达到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目标。六塘镇峦山脚村率先通过“就近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将为临桂全区下一步在有条件的生态新村推广铺开“就近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形借鉴。
下一步,峦山脚村即将修建环村水系和污水处理系统,新建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和体育健身场所,为村民提供健身休闲便利。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村屯管理水平,一个小村屯向现代化小城镇发展的模式跨进,村屯不仅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而六塘镇峦山脚村不过是临桂区全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就地城镇化高标准打造100个生态宜居示范村屯的一个。“如今的新农村建设不再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修几条路,为农民的房屋进行外立面的修葺。”临桂区美丽办的一位负责人说。在全区全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号召前,临桂区已走在前面,在全区推行了“清洁临桂”工程,改厨、改厕、改灶“三改”已让临桂区的每一农户的生活环境卫生实现了大改观,为建设生态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今年打造的100个生态宜居示范村屯,则是更进一步在提升农户各自的生活环境后,为村民营造好的公共生活环境,让农民的生活也跟上城市的步伐,为村民建造秀美的生态家园。
产城互融,做大做强产业支撑
“城镇是产业的载体和平台,产业是城镇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就会陷入空心化,难以持续发展。”临桂区委书记何新明说。
在推进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临桂区不仅是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上做文章,更是在产业发展上为农民进行了谋划。因为在临桂区委、政府看来,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在解决农民住行的问题的同时,也要让农民乐于回乡创业,这样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才能可持续。
记者在峦山脚村采访了解到,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就很好地化解了这一问题。该村坚持走产业兴城的道路,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国际化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产业支撑,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产业支撑。
“现在在家干比在外打工强多了。”6月8日,峦山脚村村民骆开文一边在自家的蔬菜地里劳动,一边笑着跟记者说。今年40出头的骆开文如今种植各类蔬菜10多亩,一年下来光蔬菜一项收入就有五六万。“现在村里搞得这么漂亮,很多人周末愿意到村里来玩,以后我要搞家庭农场,把农业和乡村游结合起来。”骆开文满怀信心地说。
据了解,目前,该村搞种植的总共40多户,其中村民范八妹种植柑橘年收入10多万元;范善富种植水果,年收入9万元。养殖户总共10多户,其中骆开培养鱼23亩,年收入12万元;骆开燕养鸡,年收入4万元。搞运输总共6户,其中骆建伟开客运班车年收入10万元,骆江年收入9.5万元。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农民富起来了,有钱建新房了,很多农民还在城区、镇上置了业,过上了“两栖”生活。
旅游三产是农民就地就业的最大容纳器。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六塘镇按照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快打造一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旅游拳头产品,重点抓好峦山脚村旅游休闲农家乐等三产项目,大幅提升临桂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消费水平,有效带动城镇周边居民向第三产业转移,农民向“市民”转变。
而峦山脚村只是六塘镇新农村徒步旅游线路的其中一个节点。六塘镇目前重点开发观音山公园—岚岩—东计岭—峦山脚徒步旅游项目业已成型,该项目通过发挥周边村庄及水系的生态观光农业,引导村民分片种植砂糖桔、黄皮果、李子、草莓和有机菜等果蔬,培育名、特、新、优农作物,让游客尽享摘果、摘菜、赏花的田园乐趣。同时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彩调、斗鸡、虾子龙等六塘镇传统的民俗风情表演,进一步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人气,使客人留得住,农民能致富。
“实现就近农村城镇化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发展,必须把产业支撑放在农村城镇化的首要位置,通过产业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拓展城镇新的发展空间,培育和增强城镇的竞争力。”六塘镇宣委于荣升说。
新闻推荐
近年来,临桂区五通镇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