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徐明成
一方想通路,一方想建房,两方不肯退让,矛盾逐步升级,通路心切的一方扬言“同归于尽”。村委调解无门,只能上报镇党委、政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当地党委、政府干部的不懈努力下,4月24日,他们两家终于在协议书上签字,原本的亲戚,时隔27年后终于又坐到了一起,和好如初。4月25日,记者跟着当地干部的脚步,走进临桂县六塘镇清泰村进行一番现场了解。
亲戚因路生隙相互交恶27年
六塘镇清泰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委。在六塘镇党委委员张凯带领下,我们从镇政府出发,顺着蜿蜒弯曲的山路来到该村的村委会。在谈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村干部黄大明相当激动。“当时情况真的很紧急,他们双方的子女都回来了,准备大打出手,要是不及时解决这个矛盾,后果不堪设想。”黄大明说。黄大明口中的双方,一方为建房堵路的黄应嫂和她的儿子黄田华;另一方为朱亮嫂和她的女儿朱串珍。他们两家从27年前就开始产生了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已经分不清楚谁是谁非。
记者一行在村干部带领下,来到朱黄两家矛盾现场。记者发现他们两家住在一个高坡上,只有一墙之隔。两家只有唯一的一条道路与坡下的出村公路相连通,四周都种满了毛竹,要是此路再被黄应嫂家一堵,朱亮嫂一家就无路可走了。当天,记者走上高坡看到,通往朱家的道路已经被打通了,两旁的石头还没有来得及清理被堆在两旁,朱亮嫂一家可以自由通行了。“前几天这里还不能通行,黄应嫂儿子准备在这里建房,已经砌了60厘米的地基。”黄大明告诉记者。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何况他们两家还有点亲戚关系,那更是亲上加亲。那为何他们会长期交恶达27年,期间还大打出手伤及身体呢?原来,朱亮嫂一家先前住的那个队交通十分不便,就搬到与自己只有一墙之隔的黄应嫂家旁。亲戚变邻居,可喜可贺,他们两家也相互聚餐唠嗑,度过一段关系融洽的“蜜月期”。到了1987年,这种关系就被彻底打破了,双方一直争吵至今。最近黄应嫂的儿子黄田华拉了几车石头把路又砌断了,而且准备在路上建房子,打算永久不准朱家通行。双方大打出手,一发不可收拾,村干部只能向政府汇报。
干部用心调解27年“家务事”一朝了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分别走访了他们两家。来到黄应嫂的家中,他们的房子还是上个世纪住的,确实已经成为危房,他强烈要求建房的心愿也合乎情理。“镇里面的刘书记为了这个事情来我们家走了很多次,跟我说了很多道理,要是我还坚持,那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黄田华激动地对记者说。离开黄家,我们来到隔壁的朱家。
朱应嫂的女儿朱串珍从厨房里面出来招呼我们。“已经很久没像现在那么开心了。事情解决了,政府重新帮我们家修一条路,他们家的房子也可以建起来。”朱串珍笑着对记者说。通过走访可以得知,他们双方都比较满意。古人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是这一桩“家务事”就被六塘镇政府的干部给“断”了。
中午11点,记者离开清泰村,再次来到六塘镇政府,采访了昨天带队调解的六塘镇党委书记刘春吉。据刘书记介绍,他们两家是老问题了,以前只是按照一般群众矛盾调解来解决,由镇司法所来负责,调解了很多次,也没有彻底解决。“我看到这次情况比较紧急。当前正好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的事情无小事,于是我亲自出马帮群众解决好这件事情。”刘春吉说。
据悉,该镇当天就出动了包括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在内的12名干部,分成两组分别到两户家中进行走访调解,了解双方的想法和处理意见。“开始,双方围绕这条路各执一词,调解陷入泥潭,调解拖了几个小时都没有成果。”刘春吉说,“后来我灵机一动,政府可以出一部分资金单独为朱家修一条连接坡下路,黄家可以建房,朱家也可以走路,这样事情不就好办了吗?我跟工作组的其他成员交换一下意见,大家都很赞同,随后就当即拍板。”工作组将镇里的这个决定告诉双方后,出现很大转机。经过近6个小时的耐心劝解终让双方握手言和,在调解书上签字。双方坐到了一起,达成两项协议:一是黄家同意让出一条临时通道给朱家安全通行;二是朱家同意改道,不再坚持从现在的路上走,改道的费用黄家适当资助一部分,镇政府资助一部分。
“为了让群众马上有路走,我带着镇里的几个干部冒着着大雨拿着铁锹、锤子把60厘米的地基给铲平了,足足花了3个小时,回去的时候已经9点多了。因淋雨缘故,工作组几个干部都感冒生病了。”刘春吉告诉记者,“其实解决这种矛盾,就是为双方找到一个合适的台阶。都是邻居嘛,大家也都是有感情的,那么这个台阶就得我们的政府干部帮找到。”“只要用心、用情,干部也能处理好‘家务事\’。我们通过化解一些陈年的信访积案,提高干部深入基层的服务意识,提高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刘春吉说。
新闻推荐
?孩子们领到节日礼物——— 书包后非常开心。?志愿者在给孩子戴上爱心人士寄来的节日礼物手表。...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