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在山脚新修的路。
?村民抬着几百斤重的树上山
?村民们忍不住在古拱门前合影
临桂县南边山乡巴砖村和窑门村的村民在马年春节里做了一件大事,他们并没像往年春节一样走亲戚、喝酒聊天,而是集中在一起疏河道、修山路、种红枫,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村民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致富梦:他们想依托村里500年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把村落打造成一个旅游点,也像其他景区一样吸引游客来参观。
村民自掏腰包搞旅游开发
巴砖村和窑门村都属于南新村委,一座小桥将两个村联在一起,因为山田和土地基本都在一起,所以不管做什么事,两个村都联系在一起。
春节前,村里一名在其他乡镇工作的干部回到村里,告诉村民,他走了全国不少旅游景点,觉得村里有山有水,还有一些古建筑,有发展旅游的一定基础,建议村里可以搞旅游。一席话说得村民们心痒痒的。
说干就干,两个村的村民心里早就憋了一股劲,大年初二趁着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村民们马上召开村民大会,在大会上,绝大多数的村民都赞成搞旅游,也有村民提出,搞旅游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村里只有几十户人根本没那么多钱。经过讨论,大家决定不管有多少钱,先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再说,绝不能“等靠要”,于是大家决定每个人通过入股的方式来加入,每股500元,如果哪家不愿意投股的则可以由其他人多入股。
会议一开完,大年初三,大家就行动了起来,修路、通河道。直到大年初八年轻人才走。这期间,村民们几乎没怎么走亲戚,精力全部花在了搞建设上。
为了保证事情持续良性发展,村里还成立了董事会、理事会负责发展村里的旅游,采购、安排人手等每项事宜都有专人负责。63岁的老汉王子辉拿出一张收据,上面显示,他自己投了3000元的股份,而王桂长投了7000元,最多的村民入股几万元。随着资金的陆续到位,村民们干劲更足。王桂长说,两个村357人,按每个人500元的股份,这个月就收到近20万元股金,有了这笔资金,村里就可以做不少事了。
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
记者在王桂长的带领下来到村子东面,看到10多位村民正在山脚下挖树、绑树,几棵五六米高的红枫树已经被挖了出来,地上留下几个大坑。由于天气炎热,个个累得汗流浃背。
“这些树运到哪里去?”记者问。
“山顶。”大家一致指向山头。
很快,几棵树都被绑好了。由于一棵树有两三百斤,必须需要两三个人才能抬上山,记者决定跟着他们上山探个究竟。
但山路远远没有记者想象的那么好走,一路上都是被砍倒的树茬子,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这些树茬是前几天才砍出来的。”王桂长告诉记者,这条山路已经很久没人走了,原来只有半米宽,路上全是荆棘根本无法走。为了能上山,几天前,村里组织了男女老少四五十人,拿着镰刀、锄头来砍荆棘,不用两天,三四米宽的路就被砍了出来。
记者跟着他们往山上走,发现路上除了树茬子多,还有不少石头挡路,而且路越来越陡,最陡的地方坡度达六七十度,抬树上山对于他们来说显得非常艰难,“快停下来。”走了100多米后,后面的一位村民喊了起来“你的气息不对。”走在前面的王子辉马上停了下来。“实在不好意思,年龄大了。”王子辉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63岁了,体力大不如从前,抬着几百斤重的树上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里就有3个60多岁的老人。”他说,今年抬树的年龄最大的是65岁的刘树高老人,虽然满头银发但也当起了主要劳动力。
“没办法,年轻人都出去做事了。”王子辉说,因为年轻劳力基本上都出去务工了,村里只留下他们这些年龄大的。大家休息了几分钟,又走了100多米,快接近山顶的时候,坡越来越陡,一些年龄大的就难以抬上去了,大家只好接力陆续将树抬了上去。300多米的山路差不多花了20分钟。
村民告诉记者,今天他们准备抬20棵树上山,因为村民不多,所以只来了10个人,前段时间修河道、砍山路,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五六十个“男女老少全部上阵,那场面非常壮观。”村民们自豪地说。
期待古村焕发新活力
“这里有古建筑,还有古门。”到了山上,大家将树放下来后,迫不及待地给记者介绍山顶的风景。王子辉介绍,他们从族谱上知道,祖辈明末就搬迁到今天的这个山顶,并在山上建起房子住了下来,至今已经有500年历史。在他的指点下,记者看到山顶还存留着几堵石头砌成的围墙和几处石墙,石墙由大块的石头堆成,最大石块达数千斤重。同时,山上还有石头砌成的古水池和石拱门,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王子辉说,就是因为山顶上有古墙、古门、古水池,所以他们将山脚的红枫树移到山顶来,要移20多棵,而一个设想也在他们脑海里形成:游客一路从山脚走到山顶,可以欣赏红枫、古城墙、古门。村民们说,他们已经考虑在山脚设一个大佛像,然后在山脚的另一处还设一个“保子台”(类似观音送子台)给游客欣赏。为此,他们也在山脚砍出了另一条500米长、五六米宽的山路。王桂长告诉记者,最近20天他们将村里长1500米、宽10余米的河道里的垃圾淤泥清除了,还从外面运来4200株红枫树种上。“过几天还要去买红枫,然后再考虑做其他的。”想到将来大家都乐呵呵地笑了。
“投了钱你们心里有底吗?”记者问。
“做了事再说。”一些村民表示,投资肯定有一定风险,至于以后到底村里能不能发展旅游、发展成什么样,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大家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让古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蒋伟华 通讯员李辉朝阳健康/文 记者蒋伟华/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伍碧飞徐明成)临桂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组织好“两代表一委员”全程扎实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针对分别代表不同群...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