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溶流上村村口的绿化带,每天都有专人维护。
?大多数传统村落,都铺上了青石板和鹅卵石相间的道路。
仔细回忆,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小时候曾经生活的那方小小村落所伴有的,可能并不只是“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好感觉,也还有着乡村生活不便、不卫生的记忆。如今,一些经过新农村建设所改造过的美丽乡村,其建设涵盖范围更广,除了对古村落的保护外,还包括村容、村貌、人文等方面的同步改变。
传统的村落,自有它独特历史变迁的进程。走进新时代,在全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桂林传统村落之传统与新农村之建设逐渐实现融合,传统村落因此而更添魅力。传统村落留住传统之“旧”,美丽乡村建设创造干净卫生之“新”,“新”与“旧”交替之间,桂林的传统村落,碰撞出了怎样一片新气象?
焕然一新的乡村景象
下午5点,太阳已经有点西斜,灵川县三街镇溶流上村的村民李姐正带着孩子,一起浇灌位于村口的绿化带。
这是一个紧邻着国道G322线桂黄一级公路的村庄,在2014年时获得了第一批国家传统村落的称号。村内的主街道贯穿了整个村子,而这条道路不仅仅是村落的主要交通道路,还是一条古商业街,正是古时候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的一段,尽管经过多年磨损,但沿街的古老建筑无不提示着茶马古道曾经给这个村庄带来的繁荣。
如今的溶流上村,村口就是一个停车场,让原本狭窄的村口显得很是宽敞。放眼望去,道路铺就的是青石板路,路两旁新种起来的绿化带,还能看到村子里面已扎根数年的一棵老槐树。
往里走,村子左边是一家经营了数十年的代销店,村子里大部分的古建筑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村中小巷子也铺就了青石板和鹅卵石相间的道路,搭配起来显示出一种传统又清新的氛围。
“原来的村口没有这么宽,道路有的是水泥路,有的是泥土路,硬化得都不完整,也比较狭窄。”李姐告诉记者,“现在整个村子都非常美观也很干净,老房子都显得好有味道了。”
而在另一边的九屋镇江头村,村口就隐秘在一片竹林当中,也颇有一番“曲径通幽”的味道。但是进入村口大门往村内走,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向村内延伸,整个环境都显得豁然开朗起来。
如此焕然一新的传统村落新景在桂林绝非个例,在记者的走访中,已经完成改造的第一批、第二批传统村落除了保持各自固有的历史风貌,还不约而同地呈现出干净、卫生的美丽乡村新面貌。
系统全面的整体改造
为了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要求,桂林对传统村落的改造工程是系统、细致而全面的。
改造前,溶流上村内有明渠暗沟排水,分别布于村庄历史道路旁和居民住宅旁,排水设施比较简陋。虽然能满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但是一些化粪池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明渠排放,与雨水共沟。这不仅对环境污染较大,还导致路边雨水沟散发着一种异味,让人难以忍受,而这也是大多乡村的通病所在。
目前,针对排水这一块,大部分的传统村落在改造中都采用了雨水与生活污水分流制。
“雨水规划就利用地形优势,采用明沟排放,就近排放的原则。村庄雨水经过雨水管的收集就近排放到稻田或者小溪内。”灵川县住建局村镇股工作人员介绍,“污水的排放则是沿主干道埋设了污水排放配管,支管尽量安排在村落内支路、支巷道中。生活污水经生化化粪池初级处理达标,排入污水支管,再排入主污管,后纳入下游的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后排入小溪中。”
除排水工程外,还有电力工程、电信工程、清洁能源利用和环境卫生等规划。
“江头村内原本没有专门的垃圾转运站,村内仅有一座公共厕所。各家居民的厕所分散在街巷中,存在卫生问题。在改造过程中,核心保护区内按照300到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公共厕所,并且设置垃圾收集点,由清运人员定时收集,以确保江头村景观环境的优美整洁。”九屋镇副镇长汤林平说,“村庄内主要街道,每100米也设置了小型的、具有乡土特色的垃圾收集箱。”
传统与现代的和谐
不过,相比于其他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传统村落在改造过程中,还是要遵循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原则,这也让大多数的传统村落在有了现代化农村的干净与整洁之余,又保留了原有的风味与特色。
“传统村落虽然也涉及到了村容村貌等改造项目,但与新农村建设方向还是不同的。”永福县住建局副局长张维维说,“新农村主要是道路硬化和村屯的美化,标准是‘新\’,但传统村落主要是原有建筑、道路的修复,标准是‘修旧如旧\’。”
在所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书中,对村落的保护都有一个计划与原则。恭城莲花镇朗山村朗山屯去年获得传统村落称号,而现在,它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正在进行。规划书中,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传统建筑等,都是改建的保护对象。
“屯内的森林、溪流、田园、山林的空间层次布局,桂北徽派的古建筑、空间形态,都是体现传统村落的特色所在。”莲花镇组织委员俸连锋说,“其实,传统村落的价值就体现在山水景观中。”
如今的江头村,除了浓厚的历史感之外,还有了新农村应该有的干净与整齐。“利用资金,对于村庄中立面改造、环村水系的建设以及污水处理池、配套管网等环境综合提升上进行了整体的改造,让村内的环境更加整洁,更符合新农村的要求。”汤林平说,“但是,所有的改造都是建立在保护的前提之上,村内还划分了核心保护区,这个区域内是不允许进行建设的。”
留住历史、留住人
今日传统村落的特色,就体现在这一新与一旧的融合之间。实际上,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来说,不管是公共设施的便利,还是原有乡村味道的留存,最终目的,还是要“留得住人”。
为了保护核心区,又能让村民住得舒服,江头村采用了腾屋新建模式。村集体建立合作公司,村民用房屋土地入股,采用统一保护开发利用的模式,统一规划建设新村,局部搬迁原住居民。“今后通过规划,也能增加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的内容,通过提供住宿等服务,村民将不断参与到保护与发展中去。”汤林平表示,“村子的改建除了留住历史,更重要的还是留住人,让村民生活得更舒适,才有可能将村庄的历史续写下去。”
而在溶流上村,记者看到,雨水排放的明沟根据地形特点等条件,沿着各个古巷道和村内道路两边修建,基本都是宽50厘米的青石板渠道,让村庄带上一些流水人家的氛围。而渠道内虽然已有一些青苔,但比较干净,并没有散发异味。村子里面一些原本种植的菜地也被竹篱笆给围了起来,将生活区域和耕作区域进行了初步的分割。
对于在村子里生活了50年的李大爷来说,传统村落的建设,就是让村子更加的美丽、干净了起来。“好,改建得特别好!现在村里也没有味道了,路边都很干净,仿佛换了个样子。”说起村子的改变,李大爷兴奋地告诉记者。
或许,对于村民来说,村子仍然是原来的村子,传统村落这个概念所代表的意义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关系。最让他们感到幸福的,还是看着自己的家、自己生活了几代、十几代人的村庄,换上了新颜。
记者吴思思文/摄
新闻推荐
灵川溶流上村,马头墙仿佛还在遥望着曾经茶马古道的辉煌。重新修整的荷塘背后,露出了江头村跨越百年的历史底蕴。聚焦“桂林传统村落”专题报道之文化的传承编者按在自治区住建厅公布的2017年列入中...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