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灵川新闻 > 正文

记者四年三进瑶寨———见证一个山旮旯“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源:桂林日报 2017-06-21 17:17   https://www.yybnet.net/

藏在山旮旯里的东源村风景优美,独具特色。(九屋镇政府供图)

村里的木楼。记者景碧锋摄

驻村干部和群众一起齐心协力,改善东源瑶寨的面貌。记者景碧锋摄

村民欢庆六月六“尝新节”。通讯员李桂柏摄

4年间,记者3次走进位于灵川、兴安、龙胜3县(自治县)交界处的灵川县九屋镇东源村,亲眼见证了这个地处偏远的山旮旯,经过当地党委政府、第一书记、媒体及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报记者景碧锋通讯员汤林平

深山瑶寨路不通,寨门建了一百年都没建起来

从灵川县九屋镇乘车出发,沿着东江河一路向北,山谷里林海茫茫,松涛阵阵,一眼望不到边,车子沿着山路在河谷里盘旋。这里是东江的上游。在路的尽头,就是灵川县九屋镇东源村,一个以瑶族村民为主的寨子。

2012年4月,灵川县法院的喻孝鹏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东源。他走访发现,村子地处偏远,仅有1400多人,却分布在15个自然村里。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从九屋镇的簸箕塘到东源,全是砂石路,村内更是没有一条硬化的道路。大多数村民还住在四面透风的木房子里,靠种点地、打点零工、砍些杉木毛竹出售为生。路不通,仅有的一点农产品也卖不上价钱,把村民困在山坳坳里。

村支书周庚生告诉喻孝鹏:“对瑶胞来说,寨门作为民族村寨象征性的标志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快一百年了,因为没有钱,东源村的寨门就是建不起来。”

经过多次走访村民,喻孝鹏了解到村民急切想改变村容村貌和自身生产生活状况的心情。经过反复和村民代表磋商,他最后提出以举办传统民俗节庆“六月六”为契机,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促进村落发展。

一进东源:喜看瑶寨初换新颜

喻孝鹏把随身携带的3000元活动经费全部拿出来,给村上作为修建寨门的费用。然而,村里要建寨门,要修进村的路,还要搞其他项目,这点钱无疑是杯水车薪。他和周庚生一合计,确定必须去寻求县里相关单位和领导的支持,争取资金和项目。

于是,他俩跑遍县里的十多家单位,争取各方面的资助。县计生局领导听说情况后,拍板给他们20吨水泥。发改委领导则表示:“计生局给多少,我们就给多少。”他们就这样争取到了40吨水泥。县民族局领导也表示“过几天去村里看看情况”。回到九屋镇,他们又向镇里求助,镇领导也表示了支持。

几天后,县民族局领导果真到东源村来察看情况。看到村民们正在修寨门,加工木料的加工木料、在河床上抬石料的抬石料……每家都出动一个劳动力,配合得井井有条,该局领导深受感动,当场答应先资助1万元钱。接着,又传来好消息,镇上把修建进村公路列入当年的“一事一议”项目。到2012年的“六月六”前后,凡是喻孝鹏和周庚生求助过的单位,都先后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东源搞建设。

有了这些帮助,村里的寨门很快修好了,2012年6月10日举行了隆重的寨门揭牌仪式,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跳起欢快的长鼓舞,舞起雄狮,与各方来宾一起庆祝民族村寨寨门的落成。

寨门的落成极大地鼓舞了村民的积极性,村里空前团结,运用争取到的资金和项目建设村子。村民轮班出义务工,捞河沙、打石头、砌河堤……1100米的进村公路和1000多米的村内巷道都硬化了,村口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建好了,村里的活动中心项目也上马了。

村里的退休老师赵启彬写了这么一副对联来庆贺:“灵龟摆尾卜鹤发皓须了旧愿,草龙昂首看古宅荒村换新装。”

2013年10月初,记者第一次来到东源村采访,看到寨子里这些变化,也跟村民一样感到由衷地高兴。

二进东源:最后10里山路阻住村子的发展

然而,从附近村委的簸箕塘到村里老寨、新寨的10多里路,由于需要资金多,仍然没有贯通,严重限制着村子的发展。

2014年7月初,应东源村委主任赵坤胜邀请,记者再次赴东源采访。这一次,赵坤胜专门向记者详细讲述了村子的优势与当前面临的困境。

东源村人口居住最集中的主要有两个寨子,分布在两处山坳里,一处是老寨,另一处是新寨。寨子都建在山坡上,共有100多户人家400多人。每户人家都有一栋木楼,都是具有瑶族民居特色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无论是站在山坡上从高处向下看,还是站在山脚下朝上看,都会看到木楼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山坡上,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实,木楼只是东源村无意中保留下来的资源之一。村里的瑶族同胞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瑶族文化和生活习惯,是灵川县瑶族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生态资源等保存最完整的村寨。当地的长鼓舞、红棍舞已被灵川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源就是东江的源头(东江是青狮潭上游的一条小河,注入青狮潭),位于灵川、兴安、龙胜3县(自治县)交界处。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经过这里,至今瑶寨中仍保留有红军的标语和相关石刻。

每年“六月六”,东源瑶胞都载歌载舞,欢庆粮食丰收,举行一年一度的“尝新节”。

“以前都是村民自己凑一些钱,搞一些祭祀,大家跳跳舞,吃一餐饭。”村支书周庚生说。从2008年开始,当地党委、政府开始在“尝新节”的基础上,举办民俗文化节,希望以节庆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东源的美景、民俗,促进旅游开发。

然而,直到2013年,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仅为2000元,而灵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00元,东源仍然是灵川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如何发展成为困扰村子最主要的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村民们基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就是“东源村要发展,必须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民族传统,开发旅游”。

随着自驾游的兴起,沿着东江河谷先后兴建了10多家农家乐旅游点和山庄,车子可以一直开到距离老寨10多里的簸箕塘。然而,由于没有钱,从簸箕塘通往老寨的最后10里路没有硬化,这条砂石路弯大坡陡路窄,且山崖边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小车行驶常发生刮底,让许多自驾车游客知难而退。

就是这条路阻住了东源村发展的步伐。“基础设施太差,就是招商也没有人来。”村委主任赵坤胜告诉记者,村里也以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的牌子吸引了一些客商来,但一看这条路,话也不说就走了。

九屋镇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修这10里路花费要近300万元,超出了镇上的财力范畴,目前正在向县里争取。”新寨老寨的村民表示可自筹资金10万元,村民投工投劳可省工钱10万元,但资金缺口仍达280万元。村民也曾多次找到相关部门,但由于涉及金额大,相关部门一时也无法解决。村民都在期盼,这最后的10里山路何时能修好?

赵坤胜希望借助媒体的呼吁,争取各方面支持,修通这条路。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写下了《最后的10里山路何时能修好?》的新闻报道,刊发在本报的“走基层·见闻”栏目,反映东源瑶胞的呼声。

三进东源:瑶寨面貌大变样,山旮旯里的村民脱了贫

这篇报道得到市扶贫办、市旅游局,灵川县交通局、民族局等多家单位的重视,通往老寨新寨的路终于修通了。赵坤胜打来电话向记者致谢,邀请记者前去做客。

今年6月,记者第3次来到东源。只见老寨水泥路宽敞平坦,道路两旁竖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一级一级的石板路通到各家各户门前,村里建了富有特色的小戏楼、瑶王庙及宽敞的停车场,设置了现代化的健身器材,甚至在寨子下游的山沟深处还隐藏着一处小型的污水处理厂。一部分人家建好了新房。

这个处于山旮旯的的寨子,变化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让记者惊叹。

记者又乘车前往新寨走访。同样,水泥路通到了寨子的各个角落,新的寨门正在施工建设中。跟老寨一样,好些人家正在建新房子。

再一次见到老朋友赵坤胜,他紧紧地握住记者的手:“不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帮助,不是你们媒体帮报道出去,我们这里能发生这些改变?”

他告诉记者,路通了,来寨子里的人多了;前两年,新寨和老寨又相继获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每个寨子得到保护和建设经费达500万元。经过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寨子的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寨子早就不是贫困村了。”赵坤胜笑着对记者说。如今,老寨和新寨的木楼都被旅游开发者租下来了,寨子里已经无房可以出租,特别是到了盛夏,寨子里根本就不缺游客。九屋镇也正在计划将龙胜江底乡穿过兴安、到达老寨的九江公路修通,把沿东江的像东源瑶寨、青狮潭、江头古民居等一系列处于灵川县北部的生态民俗旅游点串起来,打造出一条旅游黄金通道。

东源这个山旮旯的寨子,还将发生更多喜人的变化。

新闻推荐

“这里总来不够” ——灵川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游侧记

本报记者李春生通讯员文欢杨梅芳■核心阅读到桂林漓东的大圩摘草莓、摘提子、吃农家饭,到海洋乡赏桃花看银杏,到江头村感受周氏爱莲文化……灵川休闲农业乡村游已成为桂林市民及区内外游客休闲体验...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记者四年三进瑶寨———见证一个山旮旯“翻天覆地”的变化)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