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灵川新闻 > 正文

三月三的前世今生

来源:桂林晚报 2016-04-10 01:53   https://www.yybnet.net/

三月初三是古代文人畅游,写就美妙诗文的日子。

如今三月三已成为广西人特有的节日,大家载歌载舞以示庆祝。

■记者杨力叶

今年广西的三月三假日,凑成了4天小长假,全广西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当中。这是广西人独有的假日,足以令外地的人们羡慕。那么三月三的历史演变是什么样的?记者特意梳理了一下三月三的来历,以飨读者。

三月三来源于汉代上巳节

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一样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三月三这个节日,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后才形成今天的样子。

据历史学者考证,三月三来源于汉代的上巳节。古人用甲乙丙丁等十天干和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互相组合来进行记数,也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等。按照这种方式,一个月会有两个或三个巳日,第一个巳日就称为上巳。汉代以三月上巳日为节日,在水边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是汉代的五大节令之一。这一节日在汉代之前,人们就有春季在水边举行沐浴、男女相会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祭祀活动的习俗,汉代则将这一活动固定在了三月上巳日这一天。《后汉书·礼仪上》:“三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晋书·礼志》也说:“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这一天,皇帝和百官以及普通民众都会参与到上巳活动之中,举行盛大的宴会,发展成为一种全民性的活动。除了庄重的祭祀活动,汉代的上巳日开始出现了把枣子扔到水里漂浮,将酒洒地以祭祀土地,谈论《诗经》、《尚书》以及歌咏等娱乐倾向的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三月三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将三月上巳日的活动固定在了三月三日这一天,《晋书·礼志》有文字说:“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近代国学大师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认为,每年三月上巳日不是一个固定的日期,给节日的开展带来不便,加上三月的上巳日距离三日比较接近,于是就从上巳日改为了三日。当时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大量的以三月三日为题名的文章,显示这一节日受到文人们的欢迎和热捧。而在水边举行的活动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表现在大量的曲水活动开始兴盛,包括曲水流觞、浮卵(鸡蛋、鸭蛋等)、浮枣、曲水会等,节日的祭祀成分逐渐减少,娱乐化倾向日趋明显。曲水流觞活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甚至成为了三月三的标志性活动,最著名的当属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的曲水流觞活动。娱乐性质的活动逐渐成为三月三节俗的主体,祭祀活动反而退居其次了,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张承宗在《六朝民俗》中说:“人们失去了原先的求神祓除灾气的诚惶诚恐,而专注于娱心悦目。”

兴盛于唐朝在宋朝衰落

唐代沿袭了魏晋南北朝三月三日的节期,同时继续将节俗进行娱乐化,出现了踏青、泛舟、竞渡、竞射、戴柳等新的节俗,在春日里尽情地踏青游玩,热闹欢腾的竞渡、竞射等节日竞技游戏,不仅反映了唐人热情奔放的性格,还折射出唐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和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唐代三月三还形成了制度化,除了举国进行宴饮之外,国家还给予百官节日费用方面的赏赐,在贞元四年(788年)颁布的《三节赐宴赏钱诏》中,三月三日被定位三令节之一,对百官的“节日费”也进行了规定。新节俗的大量涌现,娱乐游戏性质的活动不断增多,三月三在唐代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到了宋代,三月三开始消沉,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关于三月三的记载减少,官方对节日的重视度锐减,甚至取消了节日假期的规定。在宋代以三月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从数量上来看,远不及魏晋南北朝和唐代那么多,从内容上看,大多是描写春日春光,借景抒情,感叹人生,而没有涉及三月三的节日活动情形,可见三月三在宋代文人心中已经只剩下节日名称这个空壳了。此后的三月三,人们大多当成了清明节来过,而对于三月三最初的祭祀和节俗活动,反而不再那么在意了。

对于三月三节日在宋代衰落的原因,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研究,有人认为宋代以后寒食节、清明节的兴起是上巳节衰落的重要原因,翁敏华在《三月三上巳节失落之谜初探》的论文里,探讨三月三衰落的原因为:一是理学的压迫,二是上巳、清明、寒食三节的融合。因为清明节、寒食节的节期与三月三比较接近,有时甚至相互重合,加上三月三产生的新节俗具有不稳定性,比如踏青郊游活动并没有固定在三月三,在春天的其他时期也可以进行,热闹的竞渡活动也成为后来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个节日互相融合,从而削弱了三月三的独立性。

桂林的三月三与清明融合

经历数千年的演变,三月三虽然不再像古代那样热闹繁华,但是在我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仍有过三月三的习惯。在我们广西,三月三是壮、侗等民族一个重要的节日,壮族三月三又叫歌圩节,侗族三月三又叫花炮节,流传着许多故事,有许多民俗活动。李桐在《广西壮侗民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研究》中认为,壮侗民族的三月三节日,与中原汉族的三月三上巳节有着渊源关系。在上古春秋战国时期,壮侗民族的先民岭南的越人与中原地区已有较多的文化往来,他们接受汉文化或者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是很自然的,在接受汉文化的过程中,从自己的母文化出发,对外来文化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本民族的三月三鲜明的文化特点。

在桂林,三月三与清明节相互融合起来了。在桂林清末民初各县志的记载中,没有特别提到三月三,而是用清明来代替。清光绪三十一年修撰的《临桂县志》记载:“三月清明祭墓,供乌米饭。”民国十八年《灵川县志》:“清明,沿户插柳,以糯粉作团,以甜咸质物为馅,及蒸粉肉相饷遗。三日内遍上各墓,标识如正月。其新葬者,妇女聚哭之。”清嘉庆四年《全州志》:“三日,男女簪荠菜花。清明,簪柳叶,鸡酒祭坟,男女毕登。”民国三十一年《全县志》:“清明,插柳枝于户,或有挂柳枝于衿扣间者。是日,祀祖扫墓……”清光绪十五年《恭城县志》:“清明节,各家祀墓,新葬者老少聚哭,远年则否。”民国二十五年《平乐县志》:“清明节,插柳枝于门。”民国三年的《荔浦县志》和清道光十年的《修仁县志》所载也是清明习俗,内容与上面大同小异。

苏韶芬和李肇隆合著的《桂林民俗》一书中,还记载了桂林地区的一些民俗习惯,清明节前后的农历三月三是传说的地藏菩萨的生日,桂北地区不少地方的妇女都要采摘地菜花插在自己的头上,谚语说:三月三不戴地菜花,死了变狗爬。这一天百姓忌蚂蚁,妇女一概禁忌使用针线。而在桂北的侗乡,三月三更有自身民族的特点,少男少女们会打扮一新,相会在寨子上欢歌跳舞,是侗乡年轻人谈情说爱的节日。恭城瑶乡除了上坟扫墓祭祖之外,还有与别处不同的踏青赶鸟的习俗,这一天儿童们成群结队跟着大人在山上踏青赶鸟,漫山遍野荡漾着儿童“赶鸟仔”的呼喊声,不光给清明扫墓增添热闹和生气,还使患病感冒的儿童不知不觉病好了。

从2014年开始,广西全区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设定为广西公众假日,全区放假两天,人们利用这个假期举办各种活动,出外游玩,成为广西民众独有的一个假期。而在我们桂林,秀峰区政府从2011年开始每年在鲁家村举办“三月三民族歌圩节”,举办对歌大赛、彩调演出等各种公众娱乐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有力地宣传了秀峰区的民俗文化和物产特色。三月三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新闻推荐

八里街一竹木纸塑制品厂昨日凌晨发生火灾70余消防员花近10小时灭火

消防队员调来了一辆挖掘机“帮忙”。  &n...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三月三的前世今生)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