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操作垃圾热解处理机器
兰田的垃圾热解处理项目厂房内部
兰田建设的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后的生活用水,只有达标后才能排出。
乡镇垃圾一般分为两部分:各种废弃物和污水,但是如何处理垃圾和污水,很多乡镇并没有好的办法。然而,在漓江上游、灵川县北部青狮潭附近的兰田瑶族乡,近两年来,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了垃圾热解处理和雨污分离处理项目,使垃圾和污水的处理问题迎刃而解。
□本报记者景碧锋实习生张征通讯员石明丹文/摄
垃圾热解处理一举多得
7月27日,记者来到兰田瑶族乡进行了走访。
在距离兰田瑶族乡政府不远处,一幢厂房矗立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谷间。这个厂房,就是当地的垃圾热解处理项目所在的处所。
进入厂房,只见刺鼻的垃圾储放在坑里,机器的钩臂,传送带,焚烧炉,以及操控机器,分别矗立在厂房的不同位置。兰田瑶族乡政府的马军玉给记者介绍起了垃圾热解处理项目实施的经过。
早先兰田瑶乡里的垃圾基本上是用小焚化炉就地焚烧处理,既污染环境,效果也不理想。随着清洁城乡工作的进行,乡里配备了垃圾收集箱和勾臂车,在部分交通较便捷的乡村及圩市周边设置垃圾箱,然后通过勾臂车,将垃圾集中收集后,由桂林的一家环保公司进行统一处理。
这种方法好是好,可成本却不低。每拉一车垃圾就需花费1250元,平均下来每个月就需运出四五车,节庆时产生的垃圾还更多,保守估计每年的花费也需要6万多元。
对于一个地处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乡镇来说,这么一项开支,确实让人有点心疼。
去年7月,自治区环保厅垃圾热解处理项目在兰田落地,改变了目前该乡垃圾处理的现状。项目自从落地以来,共投资150万元,委托柳州一家公司进行建设。今年7月初,项目设施开始正式运行。
马军玉向记者介绍,简单来说,垃圾热解就是“用垃圾烧垃圾”:“垃圾进入焚烧炉后,只是在引火时需要燃料,剩下的环节就是垃圾烘干和焚烧的反复循环。经过800摄氏度以上高温,连续8个小时的处理,大部分垃圾都已经化成灰,只剩下5%左右的垃圾,再就近填埋或者外运。兰田引进的是小型处理设备,一次能处理3—4吨垃圾,而大型设备则能达到10—15吨。”他还介绍,产生的垃圾灰经过筛选,部分还可以作为树苗的肥料使用,可谓一举两得。
这样,每年兰田瑶族乡向外运出的垃圾就没有多少了,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雨污分离项目使污水处理达标
在兰田瑶族乡政府附近,记者见到一个被栏杆圈起来的小房子。兰田瑶族乡纪委书记阳炳辉告诉记者,这是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他介绍说:“以前在兰田,污水和雨水都没有分别,一起排放。经过70多万元投资,雨污分离项目从去年八九月开始正式在我乡运行。雨污分离,就是通过埋管分流,上层进行雨水管理,下层的生活污水流入后,经过处理达标后才允许往外排放。目前,兰田瑶乡的大部分集镇地区已经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设计处理能力达到了100—150吨。”
阳炳辉说:“兰田只有6000多人,垃圾热解处理和雨污分离两个项目同时施行,这在灵川,乃至桂林,目前还是不多见的。这两个项目的实施,让兰田的地更净,水更清,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就更好地保护了青狮潭上游的清洁,保护了漓江的清洁。”
新闻推荐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信用卡套现本想“借鸡生蛋”不料“鸡飞蛋打”
本报讯(通讯员林剑周毅记者张苑)在自己的住处偶尔发现有朋友的身份证复印件,竟动了邪念,利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了四张银行信用卡,并透支73000元,近日,龙某被灵川县法院以犯...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