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灵川新闻 > 正文

灵川三街镇龙坪村:300多年的摆渡人将要“下岗”了

来源:桂林日报 2015-03-26 07:43   https://www.yybnet.net/

▲老支书王新华站在正在施工的江畔。在努力了24年后,龙坪村终于将结束300多年无桥的历史。

导语

在灵川三街镇有这样一个村子,唤作龙坪村。300多年来,这里没有桥,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只能依靠船只渡江。今年年初,这座安静的小村突然热闹了起来,村子的彼岸,不再是安静的滩涂,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挖机和隆隆的机械声。16座桥墩建了起来。村民们扳着手指,盼着村史上第一座桥梁诞生。村里人说,不出意外,这座桥将在今年内竣工。龙坪300多年的渡船,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秦培文/摄

村里最后一个摆渡人

这一天,风很大,如犁一般横着刮过江面。

63岁的村民蒋旺生有些吃力地拉着纤,白色的棉纺手套因为反复摩擦的缘故,留下了几条黑色的印子。

拉纤,开船,对于蒋旺生而言并不陌生。20年前,他就跟着老板挖河沙,跑河运,对河道熟悉得就像自己手掌心里的纹路一样。几年前,蒋旺生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上岸了,回家种地、做家务。可是没过多久,村干部找到了他,要他当村里的“摆渡人”,蒋旺生想想同意了。每天,只要村里有人要回家或外出,往江面上招呼一声,蒋旺生就丢下手边的活计为他们摆渡。

蒋旺生所在龙坪村委位于灵川县三街镇。由于傍着漓江上游而建,该村是桂林市少数几个还靠摆渡出行的村庄。1984年龙坪村委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后,下辖了竹子坪、龙奖、王家和倒风潭4个自然村,共1200多人。

村里的老人说,自打300年前建村以来,村民们祖祖辈辈出行都靠船,从最原始的木舟、竹筏,到改革开放后的铁皮船,一天都离不开船。负责掌舵的摆渡人,自然显得格外重要。在上世纪集体经济的年代,村里还专门请了老师傅来撑船,每个月的酬劳从公款中支付。

村里为啥不修桥?看看水情便知道了。由于地处漓江上游,龙坪村前的水又急又深,还有不少暗涌伏流,建浮桥一夜之间就被冲垮。而营建一座水泥桥,花费对于村民而言简直是“巨款”,因此建桥的事情也一再搁置。这么多年过去了,摆渡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江流并没有因为岁月而流逝得慢一些,颇有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感觉。

所以,最初接过纤绳的时候,蒋旺生并没有意识到,两年后,自己将会以村中最后一个摆渡人的身份被载入“村史”。

老支书奔忙24年终“架桥”

王新华是龙坪村委的老支书。从1991年担任村支书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帮村里建一座桥。

促使他这么做的,是一次惨痛的事故。1978年的一个夏夜,村民们三五结伴,到镇上纳凉看电影。电影散场后,大家一窝蜂地回到江边上了渡船。由于夜黑,乘船的人太多,船到河心便失去了平衡,直接沉了下去。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在一瞬间被激流冲走。村民们怎么也无法相信,刚才还在身边说笑的人,突然就阴阳相隔了。“桥!还是因为没有一座桥!”村民们悔恨地掐着大腿说。这一幕,让王新华记忆犹新。

2002年,灵川县提出了“公路大会战”,掀起了一股“路网热潮”。趁热打铁,王新华找到县里相关负责人,反复反映村里没有桥的情况。也许是他的执拗劲感动了负责人,县里派出了专员到村里考查水情。一开始,专家组给出的方案是修建浮桥或是水中桥,但在实地勘探过程中,发现并不适合实际情况。然而,建一座水泥桥梁的经费太大了,靠村里的财力根本不足以支付,只能向上级立项争取。

2010年,王新华仍然没有放弃修桥的念头。“既然上级资金还没有到,我们就自筹嘛,众人拾柴火焰高。”王新华说,村民们都很支持修桥,各家各户都出了“份子钱”,一来二去就筹集了80万元,用于桥梁前期评审、勘探、设计等。一年后,王新华得知自己被选上了市人大代表,高兴之余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可以向市一级反映村里修桥的情况了。”随后接连2年,他都向市里提交了议案,引起了市级、区级交通部门的重视。王新华算了一下,为了准备申报材料,在2012年至2014年,他跑了19个单位 ,9个 部委,复印的材料摞起来高达1米。以至于市发改委每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认得他。

两年来,老支书不厌其烦地辗转于灵川和桂林之间的毅力感动了很多人,后来灵川县还专门给王新华派了一个司机。对此,王新华非常感激:“市里各个部门都是分开的,我以前坐公交车转得头都晕了,一天下来也办不成几件事。这下好了,以这种速度,村里的桥有望了!”

2014年年底,王新华为村里办妥了所有手续,国家扶持的500多万元款项也已批下,加上县里支持的200多万元、自筹的80万元,共830万元,达到了预算金额。当年11月16日,村里举行了一个非常简朴的开工仪式。12月2日,村中有史以来第一座桥迎来了开工。

24载不懈努力,一朝“圆梦”。眼下,施工队已经赶在汛期前打下了16个直径近1.3米的桥墩。按照计划,这座桥长约221米,宽7.5米,高6米,7个拱跨,引桥为150米,计划年内实现全线通车。

幸福小村,幸福生活

眼见着桥要修好了,王新华多年的心事也终于落了地,开始盘算着下一步村里该怎么发展。王新华说,未来几年,村里要分三步发展,他给这个计划起了个名字,叫“幸福计划”。

第一步,是硬化亮化工程。王新华说,村里原本早有打算把所有的泥巴路硬化成水泥路,无奈以前没有桥,运输材料都得靠渡船,十分不便。一旦桥修好了,就可以请施工队到村里来,把4个自然村的村道全部连通起来,建成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再在路的两旁竖起电灯,村民们晚上出行就再也用不着手电筒了。

第二步,是发展观光养生休闲游。因为村里的自然景观美,又依山傍水,已经吸引了不少徒步爱好者前来游览。“今年春节前,施工队为了方便施工,在江上搭建了一座便桥。结果回家过年的年轻人都把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再也不用停在江对面了。村里第一次有了‘堵车\’的现象。预计等桥修通了,乡村旅游会跟着火起来。到时候,我再去争取让公交车进村,我们这个村子就更热闹了。”

第三步是扩大农产品特色种植,形成品牌效应。“我们这片的土质特别好,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因此有河泥和河沙,特别适合种红薯。去年,我们这片种红薯面积达到了500亩。种了红薯,家家户户还自己烘焙红薯干,光这一项就让每户人均增收1500元。今年,我打算让村中继续扩种红薯300亩,这样全村就有800亩的红薯地了。”王新华说,目前,村里自产自制的红薯干通过了质量检验,销量很好,甚至有的已经卖到了国外。下一步,桥通了,财路也通了,村里就能够更方便地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者前来考察投资。

采访快结束时,王新华跟我们说:“往常,我们村的小伙子出去打工,带姑娘回家都是坐船的。结果,姑娘们没吃早餐,第二天就收拾行李走了。‘没桥没路打光棍\’,讲的就是我们这里。如今你看,有桥有路,有产有业,未来我们村就是‘幸福小村\’!”

?村中最后一个摆渡人蒋旺生正在拉纤。等大桥修好后,他也要“下岗”了。

新闻推荐

灵川举办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应知应会培训班

为了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规范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标签标识标注,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控制能力,4月28日,灵川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了全县食品生产...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谷雨采茶正当时2015-05-02 01:35
猜你喜欢:
评论:(灵川三街镇龙坪村:300多年的摆渡人将要“下岗”了)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