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瓜里乡中心小学学生们在开心享用营养午餐。
开栏语
2014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的解决人民群众“眼前困难身边事”的工作机制,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坚持民生优先、急需先行,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社保、健康、教育、强基、安居、土地整治、农补、生态、文化、交通等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这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中包含了数十项子项目。一年过去了,这些工程实施情况如何?市民得到了什么实惠?去年末今年初,本报记者集中采访了一批“实事工程”项目,并从今日起陆续推出这组“为民办实事工程”年终盘点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陈娟文/摄
在距灵川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九屋镇西岭小学,2014年已完工的6套教师周转房,每套面积虽然仅有35平方米,但进去一看,一厅一房一厨一卫,外加一个阳台,却也配套齐全,窗明几净,小巧舒适。2014年,灵川县在9个偏远学校建设了101套这样的周转房,现在90%已完工。负责周转房建设的灵川县教育局刘主任说:“新学期开学,老师拎包就能入住。”
教师周转房建设是桂林市教育惠民项目之一,2014年,桂林市投入资金1150万元,在灵川和恭城两县共新建教师周转宿舍212套,年底竣工182套。市教育局财基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1年至2014年,桂林市共投入7490万元在12县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449套,全部建成后2898名教师将从中受益。
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让每一个辛勤的教师都能住有所居,安心教学。2014年,桂林市投入2.77亿元,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9项教育惠民工程,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受到广大群众和师生好评。
“补免”情暖贫困生18万余(人次)寄宿生获1亿多元补贴
“这一年读高中免费,还领到1000元贫困生补助,家里负担减轻了,我也能更安心读书。”临桂两江中学高二学生小华说,记得去年春季开学注册时,看到学校贴着临桂县高中免费新政策,那时心情真是既高兴又激动。
在两江中学,高中在校生约1100人,而贫困生就有281人,贫困生占在校生的比例约为1/4。该校校长认为,一系列补免政策的实施,最大获益者是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每年免除约3000元费用,使很多有子女读高中的农村家庭缓解了压力、减轻了负担,更多家庭困难的高中学子,可以继续完成高中学业,省下来的钱相当于家里每年多了3000元的收入,可以用来改善伙食,改善生活。
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这是桂林市大力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程的根本出发点。
桂林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资助项目,全市在校寄宿生获资助比例高达65%,具体为:龙胜、恭城、资源三县100%,灌阳县60%,其他各县(区)55%。符合条件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为1000元/年和1250元/年。此项目2014年补助经费全部发放到位,全市共计发放生活费补助资金10352.02万元,惠及180126人次。
普通高中免学费项目,对就读于普通高中的库区移民子女和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龙胜)就读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此项目已完成2014年普高免学费项目工作,全市共发放免学费补助资金324.91万元,6198人获免学费资助。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项目中,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免除学费。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今年此项目的免学费补助资金95%已拨付到学校,共下发资金2473.6万元,惠及27596名学生。(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秦培)1月15日,记者从灵川县相关部门获悉,建设了2年的灵川县绕城一级公路已于当日实现全线通车,为“北通南畅”工程又添加了一“砝码”。 &n...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