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灵川新闻 > 正文

二十载努力只为让穷山村旧貌换新颜

来源:桂林日报 2014-12-18 09:01   https://www.yybnet.net/

?阳明与村民交流剖竹条的方法(

▲阳明与村民阳子福交流猕猴桃种植技术。

“要不是阳支书,我们村这条路也没这么快修好呀。”

“是呀,多亏了阳支书,现在我们运毛竹外销也方便多了。”

“每次修路,他都一直守在工地上,早晨比工人来得早,晚上最后一个回家,帮着拖石子、倒水泥,监督工程质量。”

村民们说的这条路,是灵川县兰田瑶族乡南坳村的泉水至界上1120米通村公路。也正是这条公路,让南坳村这样一个山高人稀、瑶胞聚居的偏远山村,渐渐改变了瑶胞肩扛毛竹外销的历史,有效解决了他们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办事难的问题,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幸福。当地群众却说,阳明书记为村里做的事,可不止这些……

□本报记者秦紫霞通讯员阳宁红文/摄

小山村里点起文化的“火把”

今年57岁的阳明是灵川县兰田瑶族乡南坳村党支部书记,他出生在位于灵川西北部的南坳村。南坳村属于兰田瑶族乡西部,是一个多县交界处的偏远山村,由汉族、壮族、侗族、瑶族等四个民族组成,其中瑶族同胞占总人口的64.3%。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村民们祖祖辈辈依靠种毛竹、砍毛竹为生,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村民们不得而知。“以前南坳村不叫南坳村,称南坳大队,总人口不到2000人,青壮年文盲就占了47%。由于村民文化水平低,那时的南坳只能用一个‘穷\’字来形容。”阳明回忆道。

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初中毕业后阳明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小山村,一边在城里工作,一边读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获得大专文凭,成为了村里少见的大专生。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在外面闯荡了几年后,1989年,这个文化人又悄悄回到了山村里,与乡亲们一同务农,还担任起了南坳大队的团委副书记。村民们不知道的是,细心的阳明回来,有着另一份心思。他发现,由于缺乏文化,许多村民不仅不会算工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当时想的就这么简单,最起码要会算数,自家卖毛竹时不会吃亏嘛。”阳明很实在地说。

要提高村民的文化,办夜校是个好方法。但一开始就面临着重重困难。由于村民散居在各座山中,加上交通不便,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步行。即使解决了交通的问题,但开课得有老师,还得是同意做义务工的老师。人员怎么确定?阳明开始联系村里文化水平较高的赵悦凤、阳志务、涂爱华等有志青年商量,开设语文、数学、珠算、音乐等课程,并各自分别担任授课老师,帮助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场地问题,他们将南坳9个行政自然村村民分别安排在较为集中的村民家中,村民们只要利用晚上时间,就能免费上课。“最远的地方我们要步行8个小时才能到达。一个星期开设2节课。当时没有电,我们是点着火把上课的,但乡亲们听得非常认真,对于知识大家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涂爱华回忆说。

“那时,我家穷,又是住在半山腰上,家中困难实在是没办法进学堂,我到了18岁连工分都不会算。夜校开了以后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学会算数的。”今年56岁的赵云祥告诉记者。据了解,夜校班坚持开设了两年,青壮年文盲比例从47%降到了8%,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穷山沟里修出瑶胞“幸福路”

今年11月,阳明从各处筹资10万元修通了村民盼望已久的泉水至界上1120米通村公路,这条通村公路虽说不长,但却着实改变了泉水、界上两自然村瑶胞肩扛毛竹外销的历史,有效解决了他们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办事难的问题。然而,村民们告诉记者,建通村路,阳明支书没有向他们收一分钱。为了争取建设资金,他跑这个单位,那个部门,有时一个星期要跑好几次……而像这样的路,20年来,阳明帮助当地群众修了许多条。

据了解,兰田瑶族乡地处越城岭余脉,属高寒山区,境内高山重叠,96%的地方为山地,也是边远山区。南坳村更是个山高人稀、瑶胞聚居的民族村庄。蜿蜒的山脉给瑶乡人民带来了一份重要的礼物——— 毛竹。作为广西第二大毛竹生产基地,兰田瑶族乡年产毛竹近100万根,毛竹成了瑶乡群众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在10多年前,漫山遍野的毛竹并没有让乡里人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因公路不通,兰田瑶族乡非常贫穷。满山的毛竹只能以原竹的形式卖出,价格极低。

“以前没电,家家户户没办法看电视,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们过着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日子。”“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遇到下雨天,板车都拉不动。毛竹扛到了山下,运输的车开不进来,毛竹销不出去。”没电、没公路的苦,不少村民记忆犹新。

通电、修路成了刚刚上任的南坳村委会主任阳明(1998年后担任南坳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重点工程”。1994年,阳明在上任后马上开始了走访群众、入户开展调研,倾听民声;在县、乡人代会上提出涉及本村水、电、路等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的建设性意见,他都认真整理着。然而,要完成向村民许诺的工程,少不了资金。为了筹集这些项目资金,县供电局,县扶贫办、县水利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等等相关单位,阳明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遍……2011年,为了修通灵川县最后一条通村公路——— 南坳村委东良至深潭10.3公里通村公路,改变东良、深潭瑶胞绕道临桂来乡办事的历史,阳明与乡政府干部足足花了2个月时间,到修这条路所涉及的44户村民家中做工作,与村民签协议。“修路时,阳书记一直守在工地上,现场指导修路,或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我们都很感动。”村民小邓说。

在阳明的不断努力下,南坳村一步步从不通路到石子路、油渣路、水泥路;从没有电,到家家户户从煤油灯到照明电灯……20年来,南坳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林区公路8000多米,建人畜饮水工程6处400多户,新安装程控电话58门,架能承受5吨车的水泥桥3座;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村卫生室,家家户户喝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

“彩色”农业让山村走上致富路

南坳村地处偏僻,属边远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探索出一条致富路,阳明带领村委一班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绿色(毛竹)、红色(猕猴桃)、黑色(黑米)、金色(金槐)”为特征的“彩色”农业,促进全村经济发展,扩宽南坳村瑶民的幸福路。

2002年,根据山区地势特点和资源优势,阳明开始寻找“短、平、快”项目。经认真考察罗汉果、脐橙、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情况和市场潜力后,他决定带领全村农民种植罗汉果、脐橙、无公害蔬菜。当年就建起了一个3亩的罗汉果基地,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06年,全村共种脐橙150亩,罗汉果220亩,无公害蔬菜100亩。

2009年,阳明在自己承包的责任山上进行大面积的毛竹低改,经过精心管护,他的竹山每亩立竹量增加100多根,每年每亩可增收500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扶持下,全村掀起了毛竹低改的热潮。几年来,全村毛竹低改面积达2.3万亩。阳明还把推广毛竹低改科学技术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他先后发动党员干部筹集2000多元为困难户排忧解难,让困难户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

2012年,乡政府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联系,邀请研究所专家对兰田土地、气候、土壤进行科学调研,结果表明兰田非常适宜种植猕猴桃、黑米、樱桃、蓝莓等优质农产品。在阳明的号召下,南坳村党支部率先垂范,近50亩的猕猴桃种植党群共建致富示范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在南坳村种植示范户的带领下,全乡种植猕猴桃超过200亩,黑米150亩,金槐育苗20亩,一个崭新的“彩色”农业基地正逐渐彰显魅力。

“阳明支书这条‘彩色\’农业致富路带得好呀,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过得越来越精彩呢!”在猕猴桃种植地上,南坳村委界上自然村村民阳子福告诉记者,6年前他与妻子在外打工,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如今返乡务农,在家乡承包了20多亩地种植罗汉果,一亩每年能有3万元收入。现在罗汉果经济效益没以前好,前年则改种了猕猴桃,遇到技术上的问题,阳支书逢叫必到。“明年,肯定能有好收成。”阳子福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发自城北的“新动力”

(上接第一版)八里四路西延线、八里九路西延线道路均是园区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八里四路西延线东起桂黄公路,西接福利路延长线,沿福利路北行可直通桂兴、桂海、桂梧高速公路互...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爬神岭看瀑布2015-01-04 04:28
猜你喜欢:
评论:(二十载努力只为让穷山村旧貌换新颜)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