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
▲李其斌
▲赖慧云
▲王开泉
▲贺金林
▲朱彦
□本报记者孙敏 整理/摄
解决桂林市城区新(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紧缺问题□市政协常委、民进桂林市委会副主委向左
城区教师编制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若不解决,各区新建、改扩建的教学楼会因缺少教师配备无法正常启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建议各城区政府针对辖区义务教育布局规划中新建、改扩建学校以及未来对教师的需求量等实际情况,预估问题的紧迫性,及时制定新增教师编制方案,每年落实一定数量的教师人事编制和财政工资。
其次,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政府聘用、学校聘用等渠道补充教师,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减轻在编教师的工作压力。
第三,对于政府或者学校聘用的教师,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佳,安心教学多年,而编制一直未解决者,在公开招聘时,考虑给予倾斜。这部分教学骨干从教多年,参加招聘考试成绩不一定最好,但论教学经验肯定比刚毕业大学生好,值得留在教师队伍。解决编制,利于激发工作热情。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实施城区义务教育布局规划□市政协常委、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民进桂林市委会副主委李其斌
目前,不少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优先安排教育拨款,新增财力优先倾斜保障教育支出,确保教育支出保持稳定增长。
其次,加强教育附加费和地方教育附加费的合理使用,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中;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善教育投资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资金投入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建设。
此外,还有以下措施可以考虑采用:一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增加政府对教育投入;二是有重点地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三是加强对各级教育经费预算编制、使用情况的监督;处理好教育经费管与用的问题,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四是抓紧出台商品房住宅小区与配套学校建设相关法规、政策的实施细则,使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与商品房住宅小区建设同步甚至要超前;协调发展公办和民办学校,让更多的资金通过多渠道进入基础教育领域。
重视解决中小学基本建设前期审批手续办理存在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泽鸿
目前,桂林市中小学基本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前期审批手续多、办理耗时长。就学校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议:
环境评估审批方面,一些学校项目建设,因周边市政配套设施还没能跟上,导致环评审批及规划验收无法通过,建议市环评审批部门给予区别对待,妥善提出解决办法。
校园规划审批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桂林市现有的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较少,特别是市区学校和县城学校。在进行校园总平规划调整时,如果按照新标准退让间距和绿地率达标(40%以上),导致学校无完整操场,也达不到绿地率要求,建议规划部门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
对中小学项目来讲,初步设计仅仅是为了作概算编制,无太多实质意义。建议发改部门针对此情况,给予特殊处理,概算编制可依据施工图进行编制。
教育是公益事业,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简化教育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充分利用联合审批制度,建立教育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用好教师特殊津贴政策□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桂林市委会秘书长、荔浦县政协副主席赖慧云
实施“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其目的是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的学校任教,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划分不科学、定位不准,造成条件好的教学点教师人满为患,条件艰苦的完小教师紧缺,边远山区完小的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也给学校布局规划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容易产生新的矛盾。
对于五城区的农村学校,应予以享受县城农村学校同等的待遇。一是将“农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利于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的山区学校任教;二是按各县(区)拥有教学点和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的人头数,将生活补助金每人每月200元划拨到各县(区),由各县(区)根据全县(区)学校条件的艰苦程度进行分类,统筹调配,重点向边远山区学校倾斜,不同类型执行不同的发放标准,拉开档次保证专款专用,以利于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发展基础教育应做好供地和筹钱工作□市政协委员、中共灵川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开泉
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建设,建议政府应做好供地和筹钱工作。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城区中小学校多年来没有新建和改造扩容,已经难以接收急剧增长的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入学需求。当前,必须对中心城区现有学校进行扩校增容,增加学校布点。而扩校增容就需要市级区级政府增加提供教育教学用地,建议:
国土部门优先安排教育用地指标,简化审批手续;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商品房小区开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优先建设教育设施,建成后交教育部门管理使用;制定出台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对未办土地证、房产证的农村学校的资产保护起来,不要受到破坏。
而在筹钱方面,建议一是向国务院、自治区争取资金,将基础教育项目与旅游胜地建设的相关项目捆绑申报,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基础教育学校建设;二是市级城区级财政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不能拖欠、空转,对教育的投入要有可持续性,并足额征收各项教育费用专款专用;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学前、中等职业、大学等教育,特别要利用好桂林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高校将链条向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上游产业延伸,政府给予其享受优惠政策。
建立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补偿机制□市政协委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贺金林
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子女随父母来到城市,与拥有城市户口的学生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他们体会到社会公平的一条重要渠道。建议按照五个城区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不同规模,对之进行相应的补偿。
一是按照五个城区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多少,并根据该区原有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对之在土地、学校建设资金与新教职工配备的编制上,从市级层面建立起补偿机制。
二是对五个城区现有的民办学校,按照其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多少,以购买学位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偿,同时对该学校的办学条件、人员资质与收费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规定。
三是从市级层面建立起五个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专项资金账户,以做到拨款到城区财政部门后的专款专用。针对翠竹小学这种几乎完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建议建立市、城区两级政府统筹协调机制,特事特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为教育发展预留充足空间□市政协委员、民盟临桂总支副主委、临桂县第三中学教师朱彦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不断增多,城市教育用地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影响桂林市学校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建议:
以立法形式优先保障教育用地,特别是在新区规划新建学校的预留地时,尽可能多地预留学校发展用地。规划的学校应随着服务区域内常住人口的增加而及时建成投入使用。
加大《教育布局规划》实施力度,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中心城区中小学。建议市、区两级政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妥善解决用地遗留和争端问题,加快中小学建设步伐。
当前解决教育用地不足问题也可采取合并学校的措施,不仅能节省建设用地,还能促进中小学校集中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建立相应的明确的问责机制,把教育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之一。呼吁社会真正从心里重视教育,将教育真正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重视”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
新闻推荐
▲11月21日,游客在灵川县海洋乡大桐木湾村的银杏林里...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