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景碧锋通讯员李爱群秦学
以前灵川县农村脏乱差问题有目共睹,经过3年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县乡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17万余农村居民从中受益。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该县部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村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不再是污水横流、家畜乱跑的脏乱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齐、优美和谐的乡村新面貌。
近日,走在该县潭下镇的乡村道路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见一个个垃圾桶、垃圾收集屋,家家户户院内整齐干净,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水明是潭下镇大泉村委的老主任。谈起环境整治以来的变化,他高兴地说,以前大泉村委马安自然村的垃圾没地方处理,村子角落堆满了垃圾,村巷里到处都是污水。今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实施以来,村里得到了许多实惠,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也走进了农民的生活中。现在,村民个个都积极主动地进行卫生改厕。
潭下镇塘西村是一个有120户农户的村子,以前村里的村道内长满了青苔,自去年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以来,村子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的是焕然一新的文化楼、整洁的水泥道路、排放整齐的户外垃圾桶。
据村支书秦自友介绍,不仅如此,村里现在还有了保洁员、垃圾收集转运车,每户都有垃圾收集桶,95%的村民建起了卫生厕所。现在,村子里变得干净了,所有的环保设施都运转起来,垃圾清理问题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得到了解决。
潭下镇马安、塘西村的变化是灵川县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一个缩影。2012年,该县获批37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项目总金额达2711万元,涉及6个乡镇31个行政村,项目内容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
2013年,该县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和“美丽灵川·清洁城乡”活动结合起来,同步开展乡镇集镇生活污水治理的探索,打造农村环境整治重点示范村屯,涉及11个乡镇,总资金3120万元,把景观元素融入建设内容,尽量将污水处理设施打造为特色景观,打造亮点、示范工程。
其中,利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圩镇污水处理站项目土建工程完工,设备安装基本就绪,现进行调试和验收相关工作。
据灵川县环保局相关领导介绍,本项目原址选在大圩镇毛洲岛上,但出于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漓江水质及促进大圩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将毛洲岛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移至大圩古镇旁。这一项目既符合“美丽灵川·清洁城乡”的要求,也达到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近年来,灵川县通过全面、高效的村庄环境整治,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2011年至2013年,该县共投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6001万元,在11个乡镇的70个行政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治理,受益群众达17万余人,将广大农村打造成幸福生活的宜居乐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宇超)“想要牵着你的手,常到江边走一走。”这是时下灵川最为时髦的话语。说的是甘棠江县城段,经过改造美化亮化后,成为市民绝佳的休闲去处。“莫看现在江边都...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