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灵川新闻 > 正文

大山深处的教学点

来源:桂林日报 2014-06-16 13:15   https://www.yybnet.net/

东良村教学点的教室

□本报记者秦紫霞通讯员阳宁红文/摄

兰田瑶族乡位于灵川县西北部,地处高寒山区。乡里有赵家、深潭、东良等3个偏远山区村级教学点。3个村级教学点都在距离该乡政府所在地有十几公里路程的大山腹中,每个地方都只有一条简易公路相通,雨天寸步难行。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每个教学点都采用如今已比较少见的复式教学模式,即一个老师教着从学前班至二年级的10多个学生。在这里,老师既担负着孩子们的启蒙重任,也是孩子们的保姆。在遥远的大山深处,孩子们过得怎么样?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几经曲折到东良

东良村教学点位于兰田瑶族乡的西部的省级贫困村南坳村委东良自然村。当地群众到乡政府办事需走五六小时的山路,或借道临桂县宛田瑶族乡乘车往返200多公里。由于村民们散居当地,加上山路崎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村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寄读在乡民族学校,而年幼的孩子就选择了在村教学点里“开笔启蒙”。

采访当天下着大雨,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着,随行的兰田瑶族乡党委的干部告诉记者,由于这里村民居住的特殊情况,东良村教学点有它存在的价值。“如果没有教学点,孩子们至少需要走5到6小时才能前往乡里的学校,散居在山头的孩子们就更别说了。特别像现在下雨的时候,非常危险。孩子小,加上路途远,家长们都不放心。”兰田干部说道。

经过了“跌跌撞撞”两个小时后,皮卡车也只能望山兴叹了。“车也走不了了,我们下来吧。”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了半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东良村教学点。

1个老师14个娃

“好,现在二年级的同学打开课本。我先检查你们刚刚的造句。”上午11时,我们来到东良村教学点教室,刚好赶上第三节课。老师赵智荣正在为孩子们上语文课。教室里非常安静,全班孩子整整齐齐地坐在座位上,一年级的孩子们拿出了笔开始写作业,二年级的孩子们则抬起了头,认真听着老师讲课。

赵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东良村教学点有8名学前班学生,4名一年级学生,2名二年级学生,共14人。全部采用复式教学模式。

东良村教学点是单班制学校,赵老师把从学前班到二年级的孩子们都编排在了一起。以尽可能地减少各年级之间的相互干扰为一般原则,分为3个不同的小组,低年级孩子排在中间,便于照顾和辅导。

每节课大概40多分钟,一天五节课。每节课开始前,赵老师会布置些昨天教过的内容给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们,然后给学前班的孩子上课。“这个时候的孩子们接受的知识比较简单,大多是些字、词、语句的训练。所以时间需要不太长。”赵老师说,二年级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词汇知识储备,赵老师采取的是训练和知识教授相结合的方式,开阔思维。

赵老师说,由于采用复式教学模式,他需要在一个课堂里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一天满满当当的五节课,他没有一点空闲。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老师一个人需要懂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道德等课程,有时候还需要学会演奏乐器。“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的,光是备课就需要花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第二天的五节课备下来就到了晚上11点多,更别说改作业什么的了。”赵老师说。

“我是一个老师带着14个娃,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不是老师,而是他们的父母。”赵老师说,他家在南坳村委杉木涔自然村,离学校有1个半小时的路程,为了便于教学、照顾孩子,他每周一至周五都住在学校。

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赵老师还自创了一些自己的独特课程。每天早上等孩子们来齐后,他坚持让孩子们进行早读,培养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学前班的孩子都要先进行语言培训;每天下午必须保证孩子们有一节感兴趣的音乐、体育、美术等副科……“学前班的孩子们刚刚来的时候,往往才4到5岁,孩子在家里跟着大人说土话或者桂林话,不会普通话。所以我每次上课前都要先进行一个语言的纠正。上课的时候慢慢引导,用土话夹着普通话的方式让他们逐步接受,通常两个多月后,孩子们才能基本开口说普通话。”赵老师说。

社会关爱洒向皮夹沟里的孩子

上午第三节课后便是午餐时间。赵老师放下教鞭,端上炒锅为孩子们炒好菜,赵老师炒了黄瓜炒肉,一人一勺,分给大家吃。同学们围坐在灶边,像一家人一样开心地吃着饭菜,津津有味。“今天炒这个菜是因为4岁的邓秋莹喜欢吃,他们喜欢的都不同,我得换着法子做才行。”赵老师笑着说。

记者环顾学校发现,虽然教室不算宽敞,但明亮整洁,教室里摆放着与县城学生相似的课桌椅,每次上课时,14个学生都会整整齐齐地坐在座位上,认认真真地听课。教室后面还摆放着一台新式的饮水机。还有三年就要退休的赵智荣老师告诉记者,教室里的许多东西,都来自爱心志愿者们的捐助。

据介绍,大山腹中的几个教学点一直备受山外人的关注。早在2012年,就有爱心志愿者来到这里,为孩子们捐助学习用品。前段时间,桂林市一爱心企业带领全体职工来到兰田瑶族乡南坳村委东良村教学点为孩子们带去节日的礼物,送去乒乓球台、电子琴、书包、羽毛球拍、篮球等文体用品。当天,15位师生还接受了6450元的爱心物品和2000元爱心款,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个不锈钢饭盒。

“尤其是近年来,灵川县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教育局、乡政府等相关部门为教学点配备教学器材,拨款修缮校舍。前不久,又有50余位爱心人士,捐献了9万元爱心款用于重建校舍,改善教学环境。我们真的很感激。他们教会了孩子们,有爱心就有希望。“赵老师很是感慨。

新闻推荐

兰田瑶族乡举办六月六“尝新节”活动

▲舂糍粑?迎客酒?舞蹈表演...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山深处的教学点)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