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景碧锋通讯员李爱群文/摄
桂林山水很多地方都要借助于船来游览。千百年来,人们划着竹筏顺江而下,看到清澈见底的漓江和扑面而来的峰林景观,会感到心旷神怡。但你是否知道,桂林的竹筏都产自哪里?竹筏到底是怎样制作的?
“小小竹筏江中游,条条竹筏出江洲。”其实,漓江上的竹筏几乎全部都产自灵川县潭下镇合群村委的江洲村和渡潭两个村子,特别是江洲的比较出名。这两年来,江洲村的竹筏供不应求,紧俏得很。为什么这个甘棠江边小村子里的竹筏能如此畅销?4月26日,记者从灵川县城乘车往北经过20多分钟的行驶,到达了这个位于漓江一大支流甘棠江边的竹筏制作场地。
选最好的竹子做竹筏
江洲村距潭下镇政府有8里路。车子停下来,随行的人告诉记者,制作竹筏的地方到了。记者看到,路旁一丛丛茂盛的树林中间的空地上,有人用刀刮竹子的皮;有人忙着制作筏头和筏尾,烟熏火燎地把竹子的两头往弯曲里熏。空地的另一边是甘棠江在静静地流淌,人们在林子里静悄悄地各忙各的。
“只要不下雨,农活不是很忙,大家基本都在这里忙活。”65岁的周广富告诉记者,他是目前村里制作竹筏的人中间年龄最大的,已经有40多年制作竹筏的经验了。
周广富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常常见甘棠江里泊有长龙似的竹木筏子。过去由于不通公路,甘棠江上游兰田、九屋山里的竹木、草纸通过竹排,经水路运往桂林。“以前村里的人基本都会做竹筏,这两年由于旅游越来越红火,竹筏根本不愁销,因此村里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开始学着做。”
做竹筏的毛竹一定要选生长达四五年的冬竹,最小周长要一尺二以上。这种竹子竹浆少,不易遭到虫蛀,浮力也大。“尽管灵川县的九屋、兰田里的山里面产竹子,但这些年购买的竹子除本地产的外,很多也是从临桂、兴安、资源、龙胜等各地买来的,哪里便宜就到哪里去买。”竹筏要在水上载人,所以竹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对于竹子的选择很重要,周广富和他的乡亲从不忽视这一点。
在山上把竹子砍倒后,要把竹根敲碎,为的是让它尽快地存水腐烂,以便明年发出新的竹笋。周广富过去和村里的人都是亲自上山砍竹子,现在很多山里的人跟他们熟悉了,都是送货上门。
从削皮到制作筏头
目前村里制作竹筏的人都姓周,全都是一个家族的。56岁的周玉富是周广富的堂弟,他正在用一把两边弯曲,看起来很沉的刀在削竹皮。看到他嗤———嗤——— 嗤——— 一削一大片。记者忍不住试了一下,只削下来一点儿。刀太沉,不好拿。周玉富说,削掉皮后,竹子里的水分渗出,增加了它的浮力,同时太阳暴晒时就不容易开裂。
削竹皮只是制作竹筏的第一道工序。
周玉富削完竹皮边干活边跟记者聊了起来。竹筏的两头弯起来,分为筏头和筏尾。
削了皮的竹子,把脑头(指竹梢)一边固定起来,在它的附近开始用火熏烤。火一烤,竹子产生了一个弧度,做出一个弯形,然后给它定型,这就是筏头。
毛竹的脑头被用来制作筏头,周玉富正在用火烤。他说火候不到,就达不到角度的要求;而火烤得多了,竹子就爆了,这根竹子就废了。“所以火候必须掌握得特别好。”
周玉富会在毛竹的远端采取加减石头的方法,使毛竹自然弯曲,弯曲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竹子热得太快了,就起窝了。周玉富偶尔烤过了就加水冷却一下,随时调整远端石头的数量。
将毛竹一根根地用火加工做好筏头后,就到了竹筏制作最为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步:即制作竹筏的筏尾。
成不成功全在“火候”
筏尾的角度决定它下水时的阻力,太大或者太小都会影响到行船的顺畅,因此筏尾的角度必须与筏头一致。比起制作筏头来,这一步更难。这根竹子什么都处理好了,就剩下这一点,烫尾会直接关系到整个竹筏制作的成败。因为用火集中加热,这时竹筒里的空气会迅速聚集。如果掌握不好温度,竹子就会爆裂。
周初荣是江洲村里的青年人,他记得当初学习制作筏尾的时候,正烧火,突然猛的炸了一声,这道工序就失败了。那时自己吓懵了,血压都高了。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烧爆了好几百根竹子,他才掌握了烫尾的手艺。“制作筏头和烫尾时,对于火候的掌握很重要,就像做米粉的关键在卤水一样。”周初荣说。
竹子削下来的竹皮,经过晾晒后,可以点燃作为制作筏头和烫尾的燃料。这样,整个树林里都充满了竹子燃烧的清香。从削皮到制作筏头,然后烫尾,一个人每天可以加工五根竹子。漓江上的竹筏,一般是10根和12根。单根的竹子做完后,还要在每根竹子上钻洞,然后插上一根钢筋固定,接着把这些单根的竹子用钢丝拼起来,竹筏就做成了。
天气好的话,经过一个月的晾晒,竹筏就可以正式下水了。
旅游的发展给竹筏制作带来新生机
一张竹筏制作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村旁的甘棠江给购买竹排的人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场所。制作筏头和筏尾的技术只有通过行船的流畅性才可以明显地看得出来。周玉富在甘棠江上撑着制作好的一张竹排对记者说,竹排两头翘,筏尾要比筏头翘得高一些。这样筏尾向前,便于冲水而受到的阻力很小,撑着就很顺畅,很舒服。
“我们现在买来做竹排的一根竹子要三十五六块。做成竹筏,以每张筏10根竹子算,一根竹子经过加工后现在能卖到90块钱,这样每张筏能赚500多块。”周玉富说。周玉富是村里熟练的竹筏加工者,他基本一个人用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张竹筏的加工,是江洲村每年制作竹筏最多的人。他保证每一根竹子都能制作成功。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来到江边开始忙活,到晚上打着电灯忙活到半夜也是常有的。
近些年,由于各地旅游业的发展,竹筏的需求量迅速猛增,平日里随时有人来要,而每年的五一、十一前后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江洲村制作的竹筏不仅遍布漓江流域,而且远销湖南、广东、贵州、上海等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竹筏村。村民制作的竹筏供不应求。
周玉富每年制作的竹筏总量超过100张,是村里制作竹筏最多的人,总收入超过五万。还照看了家里,抚弄了庄稼。“做竹筏是一项苦力活,别人冬天烤塘火,夏天吹空调,我们一直都在外面烟熏火燎的。不过比起在外打工的人来说,多做多捞,少做少捞;想收工就收工,想做就做,不受人家气,自由得多。”周玉富说。
火烤一烤,要不时地翻看一下弯曲的程度。
做好了十根竹子的头和尾,周玉富仔细测量好尺寸,准备绑定。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政企民三方承诺“大兑现”“美城高楼千家喜,江岸虹桥万户春。”4月17日,在灵川县江岸美城52栋3单元4楼,记...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