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桂林 今日临桂 今日阳朔 今日灵川 今日全州 今日平乐 今日兴安 今日灌阳 今日荔蒲 今日资源 今日永福 今日龙胜 今日恭城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今日灌阳 > 正文

起床先读报的习惯保持了30多年 堪称订报“最铁粉丝” 周月英:报纸是学习工具 更是沟通桥梁

来源:桂林晚报 2020-10-28 13:25   https://www.yybnet.net/

周月英以阅读《桂林晚报》开启新的一天。记者苏文娟摄

周月英老人的剪报一角。记者苏文娟摄

伴着清晨的阳光,听着鸟儿的啁啾,周月英从报箱中取出当天的报纸,坐进窗口边的摇椅上一字一句开始阅读。

居住在八桂路的周月英今年已经90岁了,她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报,这一习惯保持了30多年。老人说,年轻时,报纸是自己学习的工具,退休后,报纸更成了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她与社会交流的窗口,是自己与儿女沟通的方式,读报丰富了她的生活和精神。

10多本剪报本记录读报情缘

周月英老人居住的小区就在八桂路上,走进小区,门前花草最多的就是她的家。

虽然今年已经90岁了,但周月英精神头足,虽然耳朵有点背,只要说话声量调高点,沟通完全不是问题。

说起看报纸订报纸,周月英有说不完的话,她首先就从家里搬出了10多本剪报本,这些剪报跨越年代,记载了她和报纸的情缘。

周月英1951年参加工作,当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特别上进,一边工作,一边买了一本《3000单字》来自学,花了小一年的时间,就把这本单字“啃”了下来。为了学习文化,周月英还报名参加了扫盲班,将自己的文化水平提升到当时的“高小”水准。

完成“基础”学习后,周月英在工作中接触到了报纸。她发现报纸是个相当不错的工具,不仅能了解国家大事百姓动态,还能帮她继续学习文化知识,于是报纸成了她不断学习的手边工具。周月英的大女儿范秋宁说,母亲真的是非常喜欢读报纸,虽然当时自己年纪还小,但也记得母亲工作一旦有闲暇就会拿着报纸阅读。

翻阅老人的剪报本,最早的一本是1966年的。剪报本的封皮已经泛黄发卷了,封面上有老人清秀的字迹,写着“周月英1966年4月4日”的日期。翻开剪报本,每一页的剪报都张贴得整整齐齐,范秋宁说,这一本是比较“杂”一点的剪报,里面有奇闻趣事、国家大事,还有一些风土人情,“只要我妈感兴趣的,她都会仔细剪下来留存。”范秋宁说。

在这本剪报本中,夹着一份《桂林晚报》老报纸吸引了记者,报纸刊登的是一张“灌阳竹编”的照片,几位工人正在编制竹子箩筐。仔细看文字得知,这是当时桂林橡胶制品厂和桂林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甲山杯摄影比赛”作品。老人将这份报纸单独成页,因为老人是灌阳人,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自己家乡的手艺被《桂林晚报》报道,更加值得珍藏。

读报订报与时代同步

从第一本剪报开始,读报纸做剪报已经成了周月英生活的一部分。她退休后也离不开这些“生活日常”,于是她开始订报纸,自《桂林晚报》的忠实读者身份后又多了一重“忠实订户”的身份。

退休后的生活比较闲适,儿女们时常在身边照顾,周月英老人的读报生活也多了很多家居味。范秋宁说,母亲生活很规律,也喜欢养花弄草,家门口的花草都是老人和儿媳一起打理的。老人早上七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门口的报箱拿报纸回来看。老人的家里还有个“读报角”,就在一进家门的阳台处。老人家住一楼,阳台处摆着一张摇椅和一个三层的可移动的桌子,这是周月英的剪报工作台。

每天早上,阳光从窗户洒进房间,养在阳台上的八哥开始欢鸣,周月英就坐在摇椅上开始读报纸。读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后,周月英就从工作台上拿出剪刀和胶水制作剪报。在工作台上,记者看到最近一周的《桂林晚报》被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当天的报纸放在第一层,方便阅读。

范秋宁说,母亲退休后继续读报订报,对于老人来说,报纸就是她了解世界的窗口。“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社会上有什么新闻,她都是从报纸上知道的。”范秋宁说。对于自己的阅读习惯,周月英也很自豪。“我出去跟人家聊天,他们都问我从哪里知道这么多事,我告诉他们,我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周月英说,很多老人家觉得自己被时代抛弃了,但她并没有,她通过报纸可以一直关注时代动态,跟时代同步。

周月英除了关注社会时事,也会跟着报纸学养生。周月英有冠心病,她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相关新闻和知识点,她有一本关于冠心病的专门剪报,都是她的学习心得。“我从报纸上学到了按摩的方式,用来保持身体健康。”周月英一边说,一边还给记者演示身体各个部位的按摩方式。“我妈通过读报纸,了解了冠心病的养护,还自学了很多穴位按摩,我们也是挺佩服的。”范秋宁说。

读报构建亲情沟通桥梁

周月英的阅读习惯不仅是她了解外界的窗口,也是她和子女、家庭沟通的桥梁。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认知的差异,很多子女会觉得和父母一辈无法沟通,但在范秋宁姐弟身上不存在这个问题,周月英不但了解世界大事,还总是把一些她觉得有趣的报纸做上标记,等孩子们回来跟他们一起分享。“我妈觉得好的、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她都要留着给我们看。”范秋宁说,每次来看望老人,不愁没有话题说。

范秋宁姐弟三人将老人照顾得很好,老人豁达的性格也让她和年轻人“无缝对接”。范秋宁说,母亲不但学习冠心病的养护,还注意收集一些“小偏方”。范秋宁记得,母亲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了按摩几个穴位可以缓解心情不佳,还特意学会告诉了范秋宁。“无论方法管用不管用,这真是的是我妈对我们子女的一片心。”范秋宁说。在周月英的剪报中,范秋宁还找到了母亲珍藏的一张报纸,是《桂林晚报》关于范秋宁丈夫先进事迹的报道,可见老人对家人的关心。

范秋宁说,老人的阅读习惯,不仅仅增进了家庭的亲情,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

“我就是受我妈影响,特别喜欢摄影、园艺等艺术活动。”范秋宁打趣说。在周月英的剪报中,可以看到很多分门别类的版本,其中《名画赏析》就是最为文艺的一本。这本剪报里面“收录”了各种世界名画,还配有名画的一些介绍和赏析,报纸虽然褪色,但名画依然魅力不减,就连周月英再翻看时,都会忍不住说“你看看,多美啊。”而范秋宁就是看着这些名画,感受着艺术的魅力,将摄影和园艺作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女儿范秋宁说,母亲周月英现在和儿子儿媳居住在一起,她多次要老人去她的新家住,老人都不愿意。周月英离不开自己的小院子,也离不开阳台那处读报角,她就想在鸟语花香中,在文字的海洋中享受自己的小日子。

记者苏文娟实习生段雨晴

新闻推荐

关于2020年度拟命名自治区级生态县名单的公示

为公开、公平地开展自治区级生态县评选工作,现对2020年度自治区级生态县拟命名名单进行公示。一、公示时间2020年10月24日...

灌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灌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起床先读报的习惯保持了30多年 堪称订报“最铁粉丝” 周月英:报纸是学习工具 更是沟通桥梁)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