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灌阳新闻 > 正文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

来源:桂林晚报 2017-11-22 19:07   https://www.yybnet.net/

1939年秋一家人在香港。左起:陈小彭、陈寅恪、唐筼、陈美延(前小童)、陈流求。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封面。

■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

■前言

关于陈寅恪的书虽说也出了不少,但以女儿的身份回忆父母双亲,秉笔实录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感受,这是第一部。在《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里,女儿们叙述了和父母一起生活亲见、亲闻的种种往事。书中记述这个家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较以往的记述更为真实而丰满,为研究陈寅恪补充了重要的资料。她们的母亲,陈寅恪的夫人唐筼是桂林灌阳人、清末爱国将领唐景崧的孙女,为让大家更多了解这段历史,本报特选摘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父亲在《寒柳堂记梦未定稿》(七)“关于寅恪之婚姻(补文)”写道:“寅恪少时,自揣能力薄弱,复体孱多病,深恐累及他人,故游学东西,年至壮岁,尚未婚娶。”所以他在清华任教时已是大龄单身男教师,近四十岁仍然未婚。当时许多同事朋友为了父亲的婚姻大事,都主动关心,也介绍过女青年,然而父亲对婚姻一直抱有神圣的看法,尤为注重修养高洁、气质优雅,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幸福,不可轻率而为。本着极其慎重的态度,他始终都没有满意的人选。

千里姻缘一“幅”牵

父亲住清华大学工字厅时,与一位美国留学归来的体育教师郝更生相识。郝更生当时的亲密女友高梓(字仰乔),是母亲在上海学习时同学,又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一同教授体育的同事,也是最好的朋友,情同姐妹,所以日后母亲叫我们称呼高梓为高舅、郝更生为郝舅。

1928年初春的一天,郝更生与父亲聊天时,说到他看见高梓的朋友,一位女教师家里墙上悬挂一横幅,署名为“南注生”,感到好奇,便请教父亲“南注生”为何许人,并简略介绍了横幅主人的情况。父亲惊讶道:“此人必灌阳唐景崧(字维卿),之孙女也。”

因父亲曾读过唐景崧(自号南注生,广西灌阳人,进士,清廷最后一任台湾巡抚)的《请缨日记》,并对《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予日本时的晚清政局甚多感慨,且嫡亲舅父俞明震曾在台辅佐唐景崧独立,据守台湾。故对唐景崧的著作、事迹都有较多的了解。父亲便为郝更生讲解:“南注生”是清朝台湾最后一任巡抚唐景崧的别号。既而表示对这横幅的原件非常感兴趣,想亲自去看一看,顺便拜访一下横幅的主人。

这位女教师果然是广西灌阳唐景崧嫡亲孙女,是唐公第四子运泽与沈氏夫人所出,按家中排行取名“家琇”。工作后多使用单名“筼”或号“稚筼”,婚后也常用字“晓莹”。她多年来专注从事女子体育教育,尚未遇到愿意托付终身的知音。

喜结连理纪念物

春日的一个周末,郝更生陪同父亲到西城涭水河胡同母亲的住所,见到了母亲,并仔细观看了挂在墙上的横幅。这幅诗作为南注公在光绪戊戌春间,即母亲家琇出生前不久所书:

苍昊沉沉忽霁颜,春光依旧媚湖山。

补天万手忙如许,莲荡楼台镇日闲。

盈箱缣素偶然开,任手涂鸦负麝煤。

一管书生无用笔,旧曾投去又收回。

为人作书,口占二绝。冬阴已久,立春忽晴,亦快事也。南注生

这幅南注公的遗墨,是父母喜结连理最重要的纪念物,他们非常珍惜重视。

父亲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请胡适伯父为此横幅题诗,胡伯父在“九一八”事变次日作《题唐景崧先生遗墨(陈寅恪先生嘱题)》,诗末云“毕竟天难补,滔滔四十春”,父亲收到后给胡伯父复信:“……以四十春悠久之岁月,至今日仅赢得一‘不抵抗\’主义。诵尊作既竟,不知涕泗之何从也。……”

胡伯父的父亲曾为唐景崧属下,共同抗拒日本占领台湾。接近四十年后,东北三省又被日本侵占,由于国力薄弱,导致大片国土沦丧。从胡伯父的题诗与父亲的复信足见当时父辈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愤慨。几年后,因抗战逃难到香港,约在1938年春,父亲又请许地山伯父为该字幅题诗,因为许伯父的父亲,也曾在台湾与唐景崧一同抗击日本,并坚持到最后。南注公手书的诗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全家逃离香港时略有毁损,至1953年,父母晚年在广州将其重新装裱后,父亲再敬题四绝。

南注公这帧遗墨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历经战乱逃难,能劫后尚存,却不幸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期间)丢失,我们深切祈盼它能重见天日。

女儿取名有深意

涭水河住所的初见,就像是冥冥中命运注定一般,父亲初见母亲时深有“惊见神仙写韵人”之感,而母亲通过郝更生的介绍,对父亲也颇景仰。当时谁人知道,父母这一见会注定两人日后相濡以沫,携手走过生命中不凡的岁月,拥有令人欣羡的幸福婚姻。父母从来对我们说,他们婚姻的大媒是母亲祖父书写的诗幅,实际上介绍人就是高梓女士和郝更生先生。

那日以后,父亲便约母亲一同出游,谈天说地。记得母亲曾告诉我们,最开始两人相约于北平中山公园。随着他们不断交往,互相了解加深之后,不久双方遂定秦晋之好。

父母婚后将近一年,便有了第一个女儿———流求,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给当时整个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欢乐。

《马关条约》被迫割让了台湾,我们的曾祖父陈宝箴、祖父陈三立和父亲祖孙三代人,对甲午战争我国战败,订立不平等条约,心中总是愤懑难耐、痛惜不已。虽然在流求出生的时候,台湾已被日本占领,但父亲始终认为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流求”是台湾的古称,于是把“流求”作为自己女儿的名字。

过了不到两年,1931年母亲生下不足月的婴儿也是一个女孩,命名为“小彭”。显然,“小彭”隐喻澎湖列岛(古时“彭”、“澎”可以通用),是台湾海峡中的岛屿,为台湾的屏障与门户,我们可将其视作台湾的姊妹岛。长女名“流求”,次女名“小彭”,不仅听起来十分亲切,更有深一层的意思:要我们姐妹切勿忘记在当时被日本侵占,而原本属于我国的台湾、澎湖。

微笑面对千般难

膝下有了两个女儿,家里充满欢声笑语。虽然父亲经常提到男女平等,男孩女孩都一样好,但母亲心里一直有个结,希望生一个男孩延续门第香火,也让祖父开心。

于是,六年后,母亲不顾医生的劝告,冒着自己有心脏疾患的危险,年近四十,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依然是个女儿,不料祖父仍很高兴,认为在自己八十五岁高龄的时候,家中又添了一个新生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还乐呵呵地亲自为这个小婴儿命名为“美延”。“美延”出自《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能得到祖父亲自取的名字,在同辈中是一件难得亦骄傲的事情,也看出维新派的散原老人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美延不理解自己名字的意思,好奇地问父亲,父亲说:“你在生活里要积极乐观,与人为善,便可幸福快乐,延年益寿了。”这个名字的含义日后一直鼓舞着她,即使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她也坚持用微笑面对,就像是祖父与父母一直在身边一样。

美延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又体弱多病,父母总担心她的健康,一直将其留在身边。而她从小便知父亲自幼求学海外,两个姐姐中学时已远离父母在外地读书等事例,深受影响,投考大学没有填一个本省内的志愿。将要离家北上时,母亲不舍也放心不下,就送了美延一个号,是自己从前用过的“稚筼”,父亲听了亦倍加赞许。母亲告诉美延说:“我把号给了你,就当我随时都与你在一起。”她带着母亲这份厚重的礼物,远离父母去求学。虽然在以后的日子里从未用过“稚筼”这个号,今后也不敢轻易使用,因为它是父母的赏赐,永远珍藏,但母亲的爱却给了自己莫大的精神鼓励。直到现在,母亲的音容笑貌,依旧时常浮现眼前。

在我们家中,母亲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她所做的一切,看似平凡,却如涓涓细流一直滋养润泽着父亲和孩子们。她所发挥的作用,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重要,尤其到了父母暮年,可以说没有母亲就没有父亲,尤其是精神上的全心支持,是他们得以共同生活下去的根本。

(本文选自三联书店《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

新闻推荐

***何以沦为“精准抄袭”

湖北当阳市官方网站日前发布了一则宣传当阳市国土局扶贫工作的文章,但文题却为《灌阳县国土局多举措助推***工作》,除部分时间、数字上略有出入,绝大部分内容包括投入资金和修路里程均与11...

灌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灌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