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冰(后一)把牛送到养殖场
□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唐日明邓卫青文/摄
3月12日,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驻村第一书记周世冰为桑源村“送”来了20头肉牛。该村主任冯艳兰说:“有了这批牛,我们今年的村集体收入又有着落了。”原来,从去年开始,贫困村桑源村采用“零投入”养殖模式,以公司出牛+农民代养+村委收益的方法,为该村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2万元,极大地带动了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桑源村位于莲花镇东南面,是莲花镇的一个高寒山区贫困村,距离镇政府23公里,距离恭城县城46公里,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全村共有农户231户848人,以瑶族为主。2015年扶贫精准识别全村共有贫困户30户95人。据介绍,桑源村农业生产以水果为主,特色产业有月柿、生姜及茶叶,经过多年的扶贫,特色水果产业覆盖全村96%以上贫困户。
农户收入有了增长,但村集体经济仍是制约桑源村脱贫发展的主要障碍。利用贫困村的50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桑源村先后于2017年在莲花镇政府楼和2018年在莲花中学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打破了该村之前村集体经济为零的历史,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始起步。
2018年3月,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住建局工作的周世冰受上级委派,来到桑源村担任第一书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在桂林养殖肉牛的朋友,向他介绍了肉牛养殖模式。经过一番考察后,周世冰认为这个模式在桑源村可行:桑源村后山草很多,不用担心草料的问题,牛粪对于当地月柿种植是非常有效的有机肥,可以说一举两得。在与村主任冯艳兰商量后,决定桑源村加入该公司的“零投入”养牛模式,2019年桑源村肉牛养殖场成立了。桑源村与桂林森农恒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保险恭城公司、邮政储蓄银行恭城分行合作,以“公司+保险+银行+村集体”的模式,通过育肥牛尝试发展村集体经济。公司在收到银行为村集体贷款交付的保证金后,将牛犊交由村集体饲养,并为每头牛犊买下500元保险,确保养殖无风险。在村集体饲养12个月后,每头牛以保底价6000元收购。村集体在饲养过程中所需技术、饲料、疾病防治费用等均由公司负责。去年底,该村养牛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再加上之前的光伏发电和生态林收入,2019年桑源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5万元,远远超出桂林市2019年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的达标金额。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虽然桑源村早已于2017年底整村脱贫,但在第一书记周世冰的帮扶下,桑源村今年继续发展肉牛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全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梁辉李茂香记者李杉)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洋石村蔬菜种植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刘达金种植了成片的花菜,本...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