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桂林 今日临桂 今日阳朔 今日灵川 今日全州 今日平乐 今日兴安 今日灌阳 今日荔蒲 今日资源 今日永福 今日龙胜 今日恭城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今日恭城 > 正文

展多彩瑶族民俗 造亿元油茶产业 瑶族文化在恭城熠熠生辉

来源:桂林日报 2019-07-23 12:04   https://www.yybnet.net/

恭城瑶族自治县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图为该县平安镇社山新村的瑶族婚嫁巡游。记者汤世亮摄

今年的油茶文化节上,2019名瑶族同胞一起打油茶,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者汤世亮摄

核心阅读

在历史的迁徙和民族融合进程中,恭城瑶族既保留传承了瑶族的长鼓舞、还盘王愿等文化艺术,又形成了恭城油茶特有的恭城瑶族饮食文化。如今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各乡镇、村屯都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瑶族民俗活动,恭城油茶还被打造成了亿元产业。

□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李振杰实习生廖茜琳

瑶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主要聚居在广西、湖南、云南、江西等省份。瑶族是一个神奇而独特的民族。“瑶凡瑶,朝凡朝”“漂洋过海”“千家垌的传说”等,一个个古老而神奇的故事让人对瑶族文化心生向往;长鼓、瓦鼓、八角花、蝴蝶歌、还盘王愿等多彩而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展示了瑶族人民聪明智慧的心灵和五彩斑斓的文化。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桂林市瑶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据统计,恭城全县人口30万,瑶族人口约占六成。据考,恭城的瑶族以平地瑶的周姓一族入居最早,始于唐初。此后,瑶族从湖南、广东、江西等地陆续迁入,形成了无山不有瑶,无处不有瑶的局面。恭城瑶族按信仰分类,主要为盘瑶;按语言分类,主要有操勉语的过山瑶,操汉语古方言的平地瑶和操湘方言的梅山(宝庆)瑶。在历史的迁徙和民族融合进程中,恭城瑶族既保留传承了瑶族的长鼓舞、还盘王愿等文化艺术,又形成了恭城油茶特有的恭城瑶族饮食文化。如今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各乡镇、村屯都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瑶族民俗活动,恭城油茶还被打造成了上亿元产业。

全县9项瑶族民俗文化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录,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瑶族节庆活动

“大德二年千家垌,瑶家迁徙出垌来。大田大地带不走,带来元宵喜炮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财得财,老人求寿,寿比南山,青年求多,多比连山……”

这一段歌谣是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石口屯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瑶歌。每年的正月十四,对于这里的瑶民来说都是一个盛会。节庆当天,石口屯附近村寨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梳洗打扮一番,穿戴上最光鲜的民族服饰,聚集在村里跳羊角舞,抢花炮。这一习俗迄今已流传了700年。其中,羊角舞、抢花炮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名单内。石口屯也成为了广西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两项“非遗”项目的自然村。

石口屯花炮节的历史要追溯到元大德二年(1298年)。据传,当时千家垌有一对结婚多年未有生育的夫妇,得了一位神秘老人赠与的一枝花。他们将花好生供奉,第二年,家里喜添男丁。夫妻俩对这位老人感恩不尽,热情款待,欲答谢老人。老人婉拒,并告知他们每年只需要诚意卷个大炮仗,择吉日燃放表心意即可。村里人都认为花炮能给人带来吉祥,纷纷争抢回来供奉,因此就形成了花炮节的雏形。大德九年(1305年),为了躲避战乱,千家垌的瑶民纷纷往外迁徙,有一支迁徙至石口安营扎寨,同时也将花炮节的习俗带了过来。

今年正月十四上午10点左右,记者抵达石口屯的时候,远远就听见鞭炮声和锣鼓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花炮节已拉开序幕,村民已在游炮了。

43岁的盆春生,当天郑重地穿上了瑶族的服饰。他是石口屯“抢花炮”“羊角舞”两项“非遗”项目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游炮是花炮节的前奏。正月十四早上,头一年抢得花炮的炮主和村民们用花轿抬着花炮沿村路游行,经过各家各户时,村民们都会放鞭炮、给红包以示庆贺。

据盆春生介绍,石口屯的抢花炮采用每年滚动循环的方式进行。抢到花炮的人家要恭恭敬敬地将花炮请回家,供奉在自家神台,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邀请村上老人、亲朋好友一二十人汇集家里,买回五色纸、粗纸,自己制土硝,层层卷制成直径为30厘米、高60厘米左右的花炮,在上面插满五色纸制成炮花。到了正月十四早上,炮主家先是游炮。随后,主家以红伞遮炮,走到田垌中央,点燃引信,花炮一飞冲天,待花炮落下,众人即冲上去抢夺。有幸抢到花炮的人家要紧紧护住,不让别人再抢走,并满脸笑容地接受狮子拜贺和上一年炮主的祝贺。如此周而复始,代代相传。

年逾花甲的盆万林,30岁时参加了第一次花炮节,从此每年都不落下。当天,他早早地就穿上盛装,拿着羊角,跟着游炮的队伍游行,还大方地给游客们做模特拍照。盆万林说,花炮节并不仅限于本村人参加,外村屯、乡镇的居民都可以来参与,因此成为了石口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以往的规模很大,光是花炮就设有4个,1982年改设为主客炮各一个。2013年的花炮节规模一度达到了近3万人,属历年最大。之后因为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考量,村里就将花炮节流程简化,但每年仍有上千人前来参与。“大家都想来沾点福气。”盆万林说。

除了抢花炮,跳羊角舞也是石口屯在花炮节上的必设节目。传说,瑶族的祖先盘王一日上山打猎,不慎被山羊顶下悬崖,叉在梓桐树上身亡,留下妻子与七个儿子。愤怒的妻儿到山上找到山羊,砍下山羊角,又砍下梓桐木做成长鼓,并捶打长鼓,跳起了羊角舞,为盘王报仇,了却心愿。从此,盘王的子孙都会在特定的日子,打起长鼓,跳起羊角舞,祭祀先祖,祈求先祖保佑子孙后代风调雨顺。

据盆春生介绍,羊角舞是恭城瑶族独有的祭祀舞蹈,以前在石口屯田垌中央七块田处进行表演,如今在村里新建的戏台上表演。表演队伍由19人以上组成,分工为操大鼓、钹、长鼓、斧、绷锣、三叉、马刀各一人,师公棍4人以上,跳羊角舞8人以上,另有1人演老娘,打猎过程中喊“秀、秀、秀,喔呼喂,秀、秀、秀,依红旋”的号子。

“像这样原始味浓,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祭祀舞蹈已很少见了。”盆春生告诉记者,石口屯的抢花炮和跳羊角舞能传承700多年不衰,表明这些传统的瑶族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这两项广西“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他有义务让它们继续“活”下去。

三江乡石口屯每年如期举行的花炮节和羊角舞活动,不过是恭城瑶族文化长盛不衰的一个缩影。据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龙辉介绍,目前恭城全县已有10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除关公庙会外,其他9项都跟瑶族文化有关。“恭城全境的‘恭城油茶制作工艺’、观音乡水滨村的‘瑶族吹笙挞鼓舞’、莲花黄泥岗村的‘还盘王愿’、西岭新合村的‘瑶族婚俗’和‘恭城瑶族山歌’、三江石口屯的‘瑶族羊角舞和花炮节’、嘉会北燕村的‘瑶族婆王节’、栗木镇栗木村‘恭城瑶族八音’,可以说,如今我们县几乎是每个乡镇都有一个瑶族文化节庆,月月都有瑶族文化节庆活动。”龙辉说。

每年丰富多彩的瑶族节庆活动,不仅让恭城瑶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吸引了人气,推动了恭城旅游的蓬勃发展。

“这里有小桥流水,再加上今天的瑶族人家,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画卷。”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社山新村看过原生态瑶族婚嫁巡游的湖南游客王先生如是说。社山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南面,距县城约5公里,现有村民140户580多人,其中瑶族人口占57%。该村自然风景秀丽,民风纯朴,享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美誉。该村是恭城最早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之前,社山新村依托秀丽山水搞旅游一直不温不火。后来,当地政府挖掘瑶族民俗文化,把社山村列为瑶族婚庆旅游基地,每年定期举行瑶族婚嫁巡游,完整地再现传统瑶族婚嫁过程中的对歌、哭嫁、迎亲、拜堂等环节。传统民俗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相互衬托,前来观看的游客也是如痴如醉。社山新村已成为恭城一个集民族风情观光与休闲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名村。

“我们既要开发利用,也要做好传承保护工作。”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玉峰说。据她介绍,除了节庆带动外,恭城瑶族自治县还成立瑶族文化研究协会,负责搜集整理瑶族山歌曲子10多首,歌词6000首,编写了瑶语图册,分发到恭城各小学学生手中。瑶族长鼓舞也被改编为长鼓操走进恭城各中小学,在恭城各乡镇也活跃着一批表演瑶族歌舞的民间艺术团体和传承人,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中,瑶族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恭城瑶族特有的饮食文化:恭城油茶

说起恭城瑶族文化,除了恭城各乡镇每年丰富多彩的瑶族节庆,恭城油茶这一桂北地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传统风味小吃,确是恭城瑶族古老的饮食文化精华。

恭城油茶文化的源流与中国饮茶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恭城位于广西东北部,大部分是山高林密的大瑶山,瑶民为了袪瘴除湿,逐渐发明并养成喝油茶的习惯。在恭城至今流传着“到恭城不喝油茶,等于没到过恭城”的说法,从侧面说明了油茶在恭城的普遍和日常。可能是因为太平常,所以从官方的史书里很难找到相关的记载。只是清桂等人纂修的《平乐府志》引金志载:“茶,恭城出。”说明恭城是产茶叶的地方。民间也是身手相传、口口相传的多,少量的师公唱本略有记载。观音乡水滨村的师公唱本就有“茶在深山岭上寻,茶生林里报芽萌;茶来捧献迎宾客,茶供桃园洞里仙;茶是清明源内树,香茶呈献满堂神”的唱词。

尽管恭城油茶究竟起源何处何时至今仍无定论,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恭城油茶文化不断得以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在交友、待客、婚嫁、寿宴、丧葬等诸事当中都可见到油茶文化的身影。

据恭城瑶族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莫纪德介绍,在恭城栗木镇,过去在婚嫁、生日酒事中,中午主家要打一餐油茶待客。观音乡上五排村,在男方相亲时,除了要带上礼品外,最不能少的就是打油茶的东西,包括茶叶、生姜及一些喝油茶的小吃。在恭城瑶家,只要有客人来,他们都要让客人先喝上喷喷香的油茶,然后再以酒宴款待客人。如在西岭新合盘瑶的婚礼中,开茶仪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男方在聘礼中,要用红纸包一包茶叶,称为“山珍”,在女方开茶仪式上用去六封,然后退回六封作男方开茶仪式之用。男方的开茶仪式在堂屋香火(神龛)前进行。香火前摆上两张八仙桌,有女方舅爷两人、男方舅爷两人加媒公共计五人参加,其他人看闹热。开茶时,双方舅爷在媒公陪同下,在主家香火案前相互鞠躬致敬,谦让开茶。桌面摆有酒菜,一人在旁边侍候。酒过三巡后,男方舅爷面对香火神台,用瑶语向祖先神灵禀告:某月某日某人结婚,今日在此开茶敬贺。说完舅爷打开红包,拿出茶叶,放于香火案台上,然后高声唱念开茶词,大意是:“日头出来照四方,琉璃瓦屋亮堂堂,男大长成当结配,女大长成结配郞。茶是茶,茶是山中谷雨茶,阳鸟未啼先冒芽。舅爷打开金银线,众位六亲请吃茶。老人吃了长生不老,后生吃后富贵长发。”据多次开茶并唱过开茶词的赵老九说:“瑶家把茶叶当成宝贝,开茶是整个婚礼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还有,在三江乡伸家瑶,老人过世时,要在棺材内放一包茶叶和一点生姜。他们认为,人在世时喝惯了油茶,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虽死了,但阴魂犹在,衣食住行如同凡间一般,喝油茶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用茶叶作为随葬品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时至今日,尽管恭城油茶在恭城瑶族婚嫁、丧葬等风俗中的仪式意义较以前已大大弱化,但油茶在恭城瑶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喝油茶不仅承载了恭城瑶族人民的共同民族记忆,恭城瑶族还把喝油茶看成是养生的重要手段。在恭城比较大型的油茶餐馆有几十家,晚上消夜摊点几乎全覆盖。在传统油茶的基础上,各店还推出了“三鲜油茶火锅”“油茶鱼”“油茶鸡”等菜肴,受到本地和外地人的青睐。为了方便旅客携带,恭城又研发了方便食品———浓缩油茶,远销区内外,产值近亿元,真可谓“美味恭城油茶,浓缩走遍天下”。

“恭城油茶如今不仅是我们县的一张餐饮文化名片,同时也是我们县的一大特色产业。”恭城油茶协会秘书长周黎维说。据他介绍,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在挖掘恭城油茶饮食文化,打造恭城油茶产业上不遗余力。为了更好宣传恭城油茶,2011年恭城举办了首届油茶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了九届,吸引了八方宾朋参加。今年的油茶文化节,在吉尼斯英国总部认证官的见证下,2019名瑶胞在现场创造了“最多人同时一起打油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012年,恭城以北宋时期桂林恭城籍监察御史周渭为原型,以恭城油茶为文化背景打造的大型彩调剧《一品油茶七品官》荣获第八届广西大型剧目展演“桂花金奖”,首次将油茶文化搬上舞台,引起轰动效应。“恭城油茶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4年12月26日,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恭城融入了粤桂黔“3小时旅游经济圈”,周边省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慕名前来体验油茶文化的游客纷至沓来,给恭城旅游带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8年底,恭城茶叶种植面积为5880亩,产量683吨,2018年油茶产业产值上亿元。

2019年初,该县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加强恭城油茶产业规划的部署,积极推动油茶小镇、油茶协会、油茶产业发展集团平台建设,即“一镇两平台”建设。目前,投资近10亿元的恭城油茶小镇一期已经竣工。油茶小镇集民族文化、风情展示、特色餐饮、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商业购物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将成为恭城油茶推向市场的重要窗口。

“柳州螺蛳粉做成了百亿元产业,我们对恭城油茶也有这样的期许。”周黎维说。

新闻推荐

罗相军:从无臂舞者到无臂师者

在课间,罗相军教学生们如何用脚来控制筷子。罗相军用脚教学生们如何正确叠被子。吃完饭后,学生们主动帮罗相军擦汗、扇风。...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展多彩瑶族民俗 造亿元油茶产业 瑶族文化在恭城熠熠生辉)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