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匈书法作品 彭匈
南国早报记者刘豫
2月24日,广西作家、著名文化学者彭匈离世的消息,让不少人沉浸在悲痛之中(本报2月24日16版曾作报道)。曾经与彭匈有过亲密交流的文化界人士,以及一些接触过彭匈的普通市民,纷纷向记者回忆了彭匈生前给予他们的鼓励与支持。大家无不怀着感激之情,追忆和怀念这位才情横溢而又质朴可爱的老人。
1致力推广八桂文化
在广西的文化学术圈中,彭匈一直是一位十分活跃的学者。他致力于对外推广八桂历史文化,无论活动大小都亲自到场,向观众传达他的文化理念与精神。
2018年下半年,漓江出版社主办的“广西文化大讲堂”,正是由他揭开帷幕。在主题为“广西文化魅力”的讲演中,记者看到,彭匈从韩愈的唐诗说起,与观众分享了自己对广西历史文化的深刻见解。他的解说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场下多次响起掌声予以回报。
2018年12月31日晚,彭匈还应邀参加了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组织的一场“文化跨年”活动。那是记者最后一次见到他。活动中,彭匈对新的一年做了期许,他表示,塑造广西人的文化自信仍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自觉自愿并以成为广西文化推广使者为荣。在2019年,我会将这一使命继续承接下去”。
平日里,即使没有参加活动,彭匈也是一位十分活跃的师长。他喜欢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写的文章,和众人讨论,还会上传一些自己的书法作品供大家欣赏。一个星期前,他在朋友圈上传自己的册页作品时,还幽默地配文说:“我有一位画家朋友,半夜起来看自己的画,说‘我哭!我怎么画得这样好呀!’我现在也有点这种感觉了。”他风趣的言语,对文化生活的热爱,时常感染着身边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在2月23日晚上戛然而止。这位可爱的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
2行事随和待人亲切
2月24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曹光哲。他告诉记者,该集团正与彭匈的家属协商后事安排。目前大家都有无尽悲伤,难以言表。
随后,彭匈生前的亲密好友、广西著名书画家陈中华向记者倾诉了他痛失好友的悲痛之情。他说,自己这些年与彭匈亲密无间,好几年的春节年饭都是和彭匈家人一起围桌度过,他早已视对方为兄长,“彭匈一直在为推广八桂文化而做努力,谦虚平和,温文尔雅又不失风趣幽默,是我们许多人都敬佩的前辈”。
陈中华还回忆了不少与彭匈相处的往事。“有一年,我和彭匈大哥一同去大王滩水库写生。那天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我们却兴致很高,冒雨在船上作画。画毕,天公作美,又出了太阳,把画纸晒干,彭匈还特地为我的作品作诗,写了题跋,大家都非常尽兴。”
还有一次,陈中华与彭匈受邀担任一个书法大赛的评委。“优秀的作品很多,我们评选得很开心。午休时,主办方问我们去哪儿休息,彭匈提议说不要浪费时间,随便将就歇一会儿再继续评选作品。我们也同意了,几个评委就在附近的乒乓球桌上躺着睡了一觉。”
在陈中华的印象中,彭匈的文学造诣很高,但却从不自抬身价,也不讲究什么论资排辈。他待人亲切,行事随和,也正因如此,才会把八桂历史文化更好地推广开来,无愧于“广西文化推广使者”的头衔。
3突然离去令人扼腕
彭匈的离世,对广西文化界来说,可谓是不小的震动和损失。记者了解到,不少单位和团体本来早已做好计划,年后将邀请彭匈举行讲座或是参加活动。他离世的消息传来,大家一时间不敢相信。
2月24日上午,漓江书院专门将彭匈在售的两本新书《乐此不疲》和《又见众生》摆了堆头,让读者能在进门的第一时间看到,以此纪念和缅怀这位作家。“我们策划的‘广西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本来后面还有邀请彭匈老师再做主讲的计划安排,没想到现在却有了如此遗憾的意外。”漓江书院总监于媛媛告诉记者,之前他们的公众号还为这位老前辈专门开辟了专栏,刊登他的散文系列。“就在彭匈老师去世的前两天,我们还因为工作在微信上沟通。所以当消息传来时,我根本不敢相信,花了好长时间才接受这个事实。没想到,平日里总能让我们开怀大笑的老师,今天却让我们哭了。”
彭匈曾担任过“绿城公益文学讲堂”的主讲人,南宁文学院的文彩利因此和老人有过接触。“我因为讲堂而认识彭老师,他的文章写得妙趣横生,课也讲得非常精彩。”文彩利平时还喜欢看彭匈发在微信上的文章,“中午的时候我还看见他更新朋友圈,没想到晚上就听到去世的消息,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搞错了。实在是令人叹息!”
采访中,不少接触过彭匈的读者都表示,虽然彭匈是文学大家,但是生性随和、平易近人,时常给予向他请教的人鼓励和支持,还会经常赠送自己的书法作品给大家,令他们感到温暖。
4佳作精品持续更新
记者了解到,因为工作的关系,彭匈曾与冰心、贾平凹、王蒙、汪曾祺等国内著名作家交往、交流,关系密切。他也很喜欢与读者分享自己与这些大文人的交流感悟,带领着读者探索一个新的关于“读书”的世界。
彭匈推出一部作品集时,还曾邀贾平凹为他作序。贾平凹在序言中如此评价彭匈:“我读了他的文稿,突出的印象有二:一、他的文章没有造作,一任率真,质朴可爱,但貌似朴素之中充满灵动。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大概他并不以作家的身份入文,也不以文为文,他是无为而有所为的。二、他是一位饱学之人,世事又洞明,写来就极从容,能深入浅出,举重若轻。这两点,保证了他散文的质量,也是给了专门写作人如我的重要启示。可以说,眼高手也高,使他成为一个好的编辑家和散文家。”
值得一提的是,2月24日晚上,记者发现彭匈的个人公众号上继续更新了他的文章。经过了解得知,这一公众号由专人打理,接下来将会持续整理更新彭匈留下的文章与书法作品等。对于这一举动,不少读者都留言表示支持,希望能通过这些作品,缅怀老人。
正如彭匈在自己的文章里所说,“一个艺术家,应该把自己的天赋与才华,通过各种光明正大的方式,毫无顾忌地展露出来,半点羞羞答答都是多余的。一往无前地走下去,你会发现,说三道四的人越来越少,张开双臂迎接你的人越来越多。”而彭匈作为一名文化学者,也做到了这一点。
彭匈其人
广西政府参事、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编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自治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大使、多所高校兼职教授;
曾任中共恭城县委宣传部部长、漓江出版社社长、广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已出版《乐此不疲》《又见众生》等15部文化随笔及专著,作品入选多种版本“中国年度最佳散文”“中国年度精短美文”;
曾获两届自治区政府最高奖铜鼓奖、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银奖;
在《南国早报》文化版开设个人连载专栏“彭匈弹三国”“彭匈弹水浒”“彭匈弹红楼”,结集为散文集《三国那些人儿》《水浒这些男女》;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纵横中国》栏目特约嘉宾;
广西电视台“广西历史文化大讲堂”主讲专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倩2018年,恭城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工作,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农...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