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路(右二)与恭城检察院的同事下村推广宣传“掌上扶贫、掌上预防”惠农扶贫数据库。
为让恭城的老百姓知道使用“掌上扶贫”惠农扶贫信息查询,恭城检察院还特意编排了小品《扶贫路上》在全县巡演。
□本报记者汤世亮
“如今你要了解自己的扶贫奖补资金有没有少发、漏发,不用去乡里查,打开自己的手机,微信关注恭城检察院公众号,里面什么内容都可以看到了。”
这是2016年恭城瑶族自治县春节联欢晚会上恭城检察院工作人员编排的小品《扶贫路上》中的一个片段。当时戏中宣传的梦想,如今已成为现实:恭城老百姓通过掌上的手机,就能轻松查询全县53个贫困村、22386个贫困人口的扶贫信息及扶贫资金发放,通过惠农扶贫大数据信息平台,全面掌握了全县贫困人口数量、区域分布、扶贫项目清单和扶贫资金安排等基础数据动态,把控扶贫资金流向,提升群众监督的力度。
而率先在全国构建“县惠农扶贫大数据信息中心”,创新“掌上扶贫、掌上预防”工作机制,让党和国家的惠农扶贫政策实实在在落地生根,打通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全县的每一位扶贫干部清清白白,让每一户贫困户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发放情况都清清楚楚,这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恭城瑶族自治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路。
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构建“县惠农扶贫大数据信息中心”
2015年下半年,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这时,距离陈路出任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长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此时的陈路仍在不停思考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检察院的监督职能。而国务院和最高检在扶贫领域关于预防贪污腐败的全国通电让陈路眼前一亮,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大显身手的试验田。
“我国绝大多数行业领域贪污腐败的发生都是因为信息的不够公开、不对称,如果能在扶贫领域实现信息的真正公开透明,那么贪污腐败就无处藏身。”陈路说。1971年出生于阳朔的陈路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检察工作,从最开始的书记员到现在的一院之长,陈路对如何做好检察工作有着自己的体会:“群众需要永远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政务信息公开在中国已不是个新话题,但如何做到公开在中国当下仍然是一个难题。陈路坦言,他关注信息公开这个问题已有10多年,在得知国家要在扶贫领域实现信息公开的消息后,陈路感觉到他的机会来了。2016年初,陈路带领恭城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先后17次到扶贫、水利、民政等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开展调研,走访了全县30多个行政村掌握扶贫信息公开以及村级扶贫资金管理等“第一手信息”;与桂林市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组建考察团到甘肃省学习考察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经验。“甘肃在县、乡、村委设立‘两室一站\’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负责这项工作的只是检察院和扶贫办两个单位,恭城要把扶贫信息真正公开,必须上升到县委、县政府层面。”陈路说。
2016年3月,在陈路的促进下,恭城县委、县政府联合下文成立了县惠农扶贫领域专项预防工作领导小组,陈路同志任副组长,在全区率先将惠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民生民利重点工程”当中,加强了组织领导,协调统筹推进该项工作。
有了县委、县政府做后盾,陈路就放开手脚大干起来。在推行甘肃的“两室一站”管理模式后,陈路发现在互联网时代还停留在记纸质台账上,有些跟不上时代,他便大胆实践创新,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两室一站”机构建设和“三级公开三级报备”制度实践,在全国首先构建了汇总全县53个贫困村、22386个贫困人口的扶贫信息,包括专项扶贫、科技文化扶贫、关爱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全县扶贫“十大行动”,“七个一批”等扶贫建设项目信息的“县惠农扶贫大数据信息中心”(设置在县检察院办公室)。为服务群众和干部查询扶贫信息,相关部门应用和监督提供了一个实时的、统一的、集约的平台。“两室一站”即在县直涉农资金管理部门设置扶贫联络室;在乡镇街道设置乡镇扶贫联络室;在村委组织设置村级扶贫服务站。乡镇、村(社区)数据与县惠农扶贫大数据信息中心连接。形成了县级扶贫信息共享平台、乡镇级扶贫信息共享平台、村级扶贫信息共享平台的立体网络。
为了方便群众查询,陈路还在恭城每个村委的党群服务中心和乡镇政府安装了扶贫信息查询机。只要群众有需求,在查询机输入关键词就能查询到相关的扶贫政策和信息。
“掌上扶贫、掌上预防”,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从最初的设立“两室一站”专人登记扶贫资金台账,到创建恭城扶贫信息大数据库,让群众在村委、乡镇政府通过电脑就能查询扶贫政策和个人扶贫资金发放情况,恭城的阳光扶贫创新工作已走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了周边县学习模范的榜样。但凡事都精益求精的陈路并不满足于此。“我们创新扶贫领域的监督预防机制一方面是为了让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自己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是为了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就后一点来讲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陈路说,“如果能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能查询全县的扶贫信息那不是更好?”
恭城瑶族自治县70%以上的贫困村处于山区,峰险路遥,贫困户获取相关扶贫
信息的渠道单一,有些贫困户家离村委、乡镇政府有一二十里远的路程,来回一趟可能就耽误半天的时间,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安放在村委和乡镇政府的查询机更多的时候是无人问津“既然我们有了为群众做实事的想法,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陈路斩钉截铁地说。
2016年下半年,在原有已建立的恭城扶贫大数据库的基础上,陈路与院里的网络技术骨干商讨将扶贫数据库搬到农民手机上的可能性。最终,在正义网的帮助下,在已有的“大数据”基础上,创新应用模式,制定了“掌上扶贫、掌上预防”的工作方案。即将惠农扶贫大数据平台设置在恭城检察门户网站上,通过手机终端登录网站点击查询,输入“关键字”便能查询到相关贫困户享受到的扶贫项目补贴、所在村级扶贫建设项目等信息。“现在我们在家休息的时候,拿出手机就能看到自己和其他人的扶贫款发放情况,这比以前去乡镇政府查要方便多了。”恭城栗木镇沙田村贫困户朱有生高兴地说。
群众方便了,村干部和扶贫工作人员也省去了很多麻烦。“以前扶贫款到没有到他们不去银行查自己的账户,就来问我们村干部,一些人还怀疑我们弄虚作假,现在有了掌上扶贫信息查询数据库,只要教会贫困户查询,什么资金、政策都是一目了然,我们就轻松多了。”恭城平安乡桥头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刚说。
为抓实该项工作,该县检察院、扶贫办等部门人员成立了宣讲团到每个乡镇进行宣讲宣传,对“掌上扶贫、掌上预防”工作模式进行培训讲解,印发“掌上扶贫、掌上预防”知晓卡、宣传单上万份,组织相关部门对该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确保“掌上扶贫、掌上预防”工作模式在全县“全覆盖”,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让阳光洒在扶贫路上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恭城的阳光扶贫获社会各界普遍称赞。目前,通过惠农扶贫领域专项预防工作在全县开展,全县已构建起了较为完善严密的法律监督网络,效果也十分明显。据介绍,2015年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恭城全县未发生一起惠农扶贫领域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全县惠农扶贫大数据信息中心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实现了涉农信息台账互联对接,扶贫资金流向一目了然,对惠农扶贫资金的监督更有的放矢,保障了关爱扶贫、产业建设扶贫等总量达2.75亿元规模的资金安全,进一步促进了政务公开、廉洁公正,从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与此同时,在专项预防工作中,该院坚持惩防并举,通过电话、信件、微信等多种形式受理群众举报,并通过惠农扶贫领域案件流转绿色通道迅速将案件线索移交办案部门,收集证据展开初查,及时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严肃查办了一批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做到了公开公正,为有效预防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提供了即时的平台。平台运行以来,恭城县纪委、恭城检察院通过数据平台发现了西岭镇营盘村委班子成员截留扶贫建设资金等职务犯罪案件线索5条。共查找管理漏洞29个,发现职务犯罪风险点8项,向涉农部门、乡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5件。
但更让陈路感到欣喜的是,随着恭城检察院大数据创新机制在该县扶贫领域的运用,恭城瑶族自治县每年查处的发生在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在逐年减少,群众因扶贫政策、资金落实不到位而集体上访的事件没有一起。“我们在扶贫领域搞‘互联网+’这样的创新机制,查处多少违法干部不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我们的出发点关键还是在预防,是让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让群众在扶贫中受益,让扶贫工作在阳光下大步前进。”陈路说。
(本文图片由恭城检察院提供)
新闻推荐
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向桂林交办信访案件情况公示(第1-32批)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自6月7日进驻广西开展“回头看”工作以来,公布信访电话和专用邮箱,接受群众举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