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恭城新闻 > 正文

从小爱耍 学会舞龙舞狮和川剧绝活 长大还玩 改成组队表演和传授技艺恭城小青年忙“变脸” 想让老把戏再“喷火”

来源:桂林晚报 2017-11-03 13:20   https://www.yybnet.net/

郑加福表演喷火。(受访者供图)

闲暇时,郑加福会制作一些狮头等小摆件。记者高磊盈摄

郑加福现场为记者表演变脸。记者高磊盈摄

恭城的郑加福今年23岁,年幼时,他一听到锣鼓声就放下碗往门外窜,这种“闻锣而动”的条件反射在他身上一直沿袭至今。在学校读书时,他不止一次地组建舞狮舞龙队,教和他年龄相仿甚至更小的年轻人学舞狮舞龙。毕业后,他拜师学会了川剧变脸喷火等绝活。当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和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时候,他却回到家乡恭城开了文化工作室,教年轻人打鼓舞狮,教人变脸喷火,一心想把传统文化形式发扬光大。

闻锣而动

耳濡目染练就龙狮技艺

舞龙、舞狮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自发性、娱乐性的民间传统文体活动。两千余年来,龙狮运动历代相传。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舞龙、舞狮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逢年过节的喜庆时刻,村民们就抬出龙身狮头,在喧天的锣鼓声中用龙腾狮跃的方式表达喜悦。时光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捧起了智能手机,舞龙舞狮等传统文化和他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少了年轻人参与的龙狮文化,也慢慢少了活力。

“没有龙狮表演,春节都没有什么气氛了!”11月2日上午,记者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见到了郑加福,谈起龙狮表演,他感慨满满。今年23岁的他,穿着宽松的、印有民族花纹的衣服,老到地坐在自己的民艺文化工作室内一边泡茶慢饮,一边细数早年舞龙舞狮在恭城的风生水起,看起来完全不像1994年出生的年轻人。

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湖南会馆,坐落在恭城县城太和街,馆内有一座呈凸字形的戏台,台基用青石垒砌而成,台底还埋着水缸,据说这样可以增强音响效果。在郑加福五六岁的时候,湖南会馆异常热闹,几乎每周都有桂剧和龙狮表演。

“一听到锣响,我就放下碗往外跑,哪怕碗里盛的都是肉。”郑加福说,这种“闻锣而动”的条件反射在他身上一直沿袭至今,走在街上只要听到哪里有锣鼓声,他就马上精神抖擞,想要冲过去看个究竟。

光想着敲锣打鼓舞龙舞狮,这种倾向显然不符合郑父的期许,他无数次把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关在家中看管,但郑加福总能找到机会直奔会馆。

看得多了,郑加福不仅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甚至还能自己修补坏了的龙身狮头。到后来,他自己找竹条布片涂上颜料制作狮头。在县城念初中和在桂林读中专时,他动员班上要好的几个朋友一起组成龙狮队,并在学校晚会上惊艳亮相,让学校师生很是意外和惊喜。

18岁时,郑加福从学校回到恭城,并和几位对龙狮感兴趣的年轻人组成龙狮队到处参加表演,慢慢有了名气。遗憾的是,半年以后,因为团队建设出了问题,龙狮队解散。

勤恳好学

掌握川剧绝活变脸喷火

2012年年底,郑加福在姐姐的介绍下认识了在变脸界很有名气的卫东,经过长时间交流,卫东逐渐认可了这个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的恭城小伙,决定收他为徒。

“真的对川剧艺术感兴趣、诚心诚意前来学习传承的人,师傅其实都愿意倾囊相授,但对川剧艺术并不感兴趣,学习变脸只为了牟利的人,肯定不会有人教他。”郑加福说,变脸艺术需要传承,师傅们并不保守,只要心诚且肯吃苦,总能学会。

最初半年,郑加福只能做些给师傅拎箱子、擦汗、倒水一类的杂活。半年后,师傅才正式授他技艺。刚开始学艺的那半年,他几乎每天早上都得4点多起床,洗漱完毕后就开始压腿练功了。为练好一个动作,他要不厌其烦重复走位好几百遍。平时,他还自学制作表演用的脸谱、长靴和翎毛凤冠。

2013年年底在南宁举办的“中越青年大联欢”晚会上,卫东受邀表演变脸,作为徒弟的郑加福有了不到两分钟的个人表演时间。表演前,他独自练了整整一夜,并在舞台上用短暂的表演让近万名观众感到惊艳。

从此以后,变脸成了郑加福生活的重点,他不断增加难度,从一次可变两三张脸到七八张脸再到十多张脸,甚至还能一边变脸一边喷火。两年多的时间内,他走遍了广西各个城市登台表演,一次又一次引发台下观众欢呼。

“有一次在户外表演喷火,因为风太大,火苗蹿到了我脸上,眼睫毛给烧了。”郑加福说,喷火表演危险性很高,被呛得流眼泪是常态,油含在嘴里对口腔也不好,但这也是川剧表演的绝活,得坚持表演。

为了让记者近距离观赏变脸技艺,郑加福拿起戏服,提着装有变脸道具的箱子,来到了湖南会馆的戏台上。在戏台后面准备20多分钟后,他穿着戏服顶着脸谱亮相,在舞台上踱了几步后,他“唰唰唰”地连续变了三次脸,黑、绿、红三种不同颜色的脸谱在他脸上迅速切换,令人目不暇接。

“现在我一分钟可变20多张脸。”郑加福说。

迎难而上

多方传授传统技艺

2016年下半年,郑加福从南宁回到恭城。“变了好几年脸,有点疲惫,想回来把舞龙舞狮重新捡起来。”他说,在外奔波久了,总觉得回到家乡才有归属感。

回家以后,郑加福马上集结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制作龙狮头、缝制龙身,把龙狮队再次组建起来,并在2017年春节频繁登上恭城各地的大小舞台,走街串巷进行表演。

今年年初,郑加福在恭城成立了文化工作室,他的龙狮队也逐渐在当地有了名气。不少家长还拉着孩子跑到工作室,希望郑加福能传授龙狮技艺,也有不少外地人专门来到恭城找到郑加福,希望他能传授变脸技艺。

“天刚蒙蒙亮,就看到他带着一群小孩在会馆附近压腿。”郑加福的朋友刘济林是恭城当地的一名音乐人,回想起年初有一天早起后看到好友教小孩舞龙舞狮的情景,他很有感触,说那一幕让他觉得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大人手把手教小孩龙狮表演的时光。

郑加福表示,往大的方面说,学舞龙舞狮变脸喷火是让传统文化技艺薪火相传,但很实际的一点就是让年轻人和小朋友每天有事可做,还能强身健体,不至于天天捧着手机玩。

当下,除了教学传承、四处登台表演外,郑加福还和几个好友组成愤怒的麻旦(麻旦是恭城当地一种油炸食品)乐队创作歌曲,把手鼓、长笛等传统乐器融进现代风格的乐曲里,再填词表演,用更多的形式挖掘和传播传统文化。

“大家常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要没人传承,肯定会面临断流。现在对传统技艺和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肯定得有人去传播发扬,这事,我们年轻人要顶上。”郑加福说。

记者高磊盈

新闻推荐

清华大学向残疾学子回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桂林也有同样感动因为有爱 何惧疾苦

胡以洪接送孩子上下学。胡以洪为孩子夹菜,嘱咐他多吃一点。前段时间,一封网络公开信把很多人都“暖哭”了,甘肃残疾考生魏祥发帖请求清华大学提供一间“陋宿”,让自己和母亲居住。清华招办第一时间公...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小爱耍 学会舞龙舞狮和川剧绝活 长大还玩 改成组队表演和传授技艺恭城小青年忙“变脸” 想让老把戏再“喷火”)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