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河北 李英锋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一些贪腐“黑手”却伸向了贫困户的“救命钱”“活命钱”。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892人,与2015年同比上升102.8%。(据新华社5月28日电)
扶贫资金是贫困户生存发展的支撑、依赖和希望,却被扶贫链条上一些掌握扶贫资金分配权力的人,尤其是在扶贫“最后一公里”值守的人惦记上了,以各种形式克扣、截留、侵吞、揩油,实在是令人担忧,更令人愤慨。
笔者认为,一些人之所以敢在“最后一公里”向扶贫资金肆无忌惮地伸出黑手,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扶贫资金在“最后一公里”流转透明度不够,掌握扶贫资金分配权力又心怀不轨的人有机会或者能够创造机会,在暗箱操作或半暗箱操作的环境中打扶贫资金的歪主意,比如,有的村没有公开扶贫资金的相关“参数”;有的村晚上公开上墙,但第二天早晨就撕下;有的村或乡镇、街道的财政、民政、扶贫等部门公开得不详细,不深入,不到位。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凡是一切蝇营狗苟之事,最怕公开透明,所以,要打击防范扶贫“最后一公里”的贪腐行为,就必须找准“七寸”,打开“监督探照灯”,照亮扶贫末端的每一段距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把扶贫资金的来龙去脉、项目、标准、用途、进度等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扶贫资金的流转过程难以藏污纳垢。
当然,这种公开不能依赖于村镇等扶贫末端的自律。如果扶贫末端存有贪占扶贫资金的恶意,注定在公开环节难以自律,难以拿出足够诚意,甚至,一些人会阻拦公开,破坏公开。层级较高的国家、省、市、县扶贫部门以及审计、纪委、检察院等监督部门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健全机制,研究办法,推动自上而下的扶贫公开,保障扶贫公开的质量和效果,让扶贫资金和公开信息一路并行,一并到达末端。比如,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检察机关就整合全县各惠农扶贫部门数据,搭建惠农扶贫大数据信息平台以及“互联网+扶贫+预防”的工作模式,将全县所有惠农扶贫资金发放情况整合到信息平台,方便群众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查阅和监督,打通了扶贫资金监督的“最后一公里”。这种扶贫公开的模式值得其他地方或部门借鉴。
新闻推荐
周品秋今年第一季度,在全区群众安全感民意测评中,恭城瑶族自治县从去年的46名一跃上升到第5名。群众安全感出现跳跃式上升的秘诀是什么?为给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去年以来,该县下大力气打造立体...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