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恭城新闻 > 正文

沙子古镇 亭亭相连利行旅

来源:桂林日报 2016-06-15 02:41   https://www.yybnet.net/

沙子古镇标志性建筑百年老当铺

?众乐亭

□陶彩忠王学庆文/摄

千年古镇凉亭多

在平乐县“北大门”的茶江边上,有一座千年古镇——— 沙子镇。古镇取名“沙子”非常有趣,曾经有人戏称,这是全国最小的镇,只如“沙子”大小。其实,取名“沙子”,并非因其小,而是兴镇之初,人们用茶江沙子铺路,从而形成一条繁华的商贸街道。

其实,最有趣的还是古镇不大,而凉亭众多。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张智林主持修撰的《平乐县志》(下称民国县志)记载,当时全县共有凉亭33座,其中沙子乡(分为协和乡、兴隆乡和世平乡)就有11座,占全县三分之一。

据县志记载,当时沙子境内的11座凉亭分别是:“永绥亭”,在世平乡义和村淘米井村旁;“裕后亭”,在协和乡沙子街后外,民国元年十月建;“继善亭”,在协和乡十里坪,光绪十一年二月建;“金山亭”,在协和乡沙子街西,光绪年间建;“乐山亭”,在协和乡沙子街西,民国二年十一月建;“止止亭”,在协和乡沙子街北,光绪二十年八月建;“排楼亭”,在协和乡排楼村,光绪年间建;“亭炉亭”,在兴隆乡安全村亭炉坳;“一善亭”,在兴隆乡维新村班山尾;“班衣亭”,在兴隆乡维新村班山尾,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建;“冬热岭亭”,在世平乡化育村(现属恭城瑶族自治县)冬热岭。

沙子镇的凉亭皆为传统明清建筑风格,砖石结构。凉亭以条石为基,青砖为墙,石门石凳,木梁斗拱,整个凉亭外观似一石房,又像是城门。人可从亭中穿行,亭内设有石凳、石桌,供行人歇息。这样的结构简朴而实用,美观而经久耐用,是古人建筑智慧的体现。

“沙子街人好良心,街头结尾起凉亭,中间一条石板路,一条大道通恭城。”历史上平乐县沙子镇址虽三易其地,辖区也多有变化,但鼎力共建凉亭,方便行旅停歇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一个小镇,为何建有如此多的凉亭?

商贾云集的港口小镇

沙子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和优越。沙子镇,位于平乐、恭城、阳朔三县交界处。自古水陆交通便利。茶江从恭城的深山向西而来,与榕津河在这里汇合流向桂江,通梧州入西江;陆路上,因唐朝驿道从这里经过,这里便成为连接湘桂粤,沟通桂北与桂中的交通枢纽。如今的省道305、省道201线穿境而过,贯通了桂林与梧州两大城市,并连接平乐、恭城、灌阳和全州等县。

沙子由于茶江的恩赐,造就了茶江流域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据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全文炳主持修撰的《平乐县志》记载,沙子街产甘蔗颇多。由于需要把甘蔗榨成黄糖,糖榨在当时盛极一时,至上世纪90年代,甘蔗仍是沙子的主要农产品,政府也曾在沙子建设现代化大型糖厂。直到现在,沙子仍有10多个村屯以糖榨命名,如陶家榨、泗龙榨、永泰榨等,可见榨糖历史的悠久和根深蒂固。

此外,沙子还盛产稻谷、花生(花生油)、茶油、桐油、麻、柿饼、柚子、黄豆、苞米、木材、生猪、肉牛等。丰富的物产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沙子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凭借茶江水道便利,沙子本邑及邻近县镇如恭城、阳朔福利、县内二塘、张家等四邻八乡的土特产皆集聚沙子,通过水路运输,到达梧州、广东等地。返航时,又将本地紧缺的布匹、丝绸、食盐、五金等运到沙子上岸流通。

历史上,沙子曾有大型货物码头6个,皆为做屯等(收购和批发)生意,形成典当、水面、日杂、五金、药材、屠宰等商行,较大规模的商号(商铺)就有14家,分成广帮、宝帮、西帮和本地帮等商业帮会。现今居住在沙子集镇及乡村的人们,其祖辈大多于明清至民国年间,从广东、湖南、福建、江西等地到沙子务农或经商的。

沙子人的凉亭情结

物产丰富和商业繁荣到一定程度,往来沙子的各色人等日渐增多,除了水路外,四邻八乡的人们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运送土特产和采购生产生活必需品大多以肩挑背扛,车驮马背为主。由于行旅劳顿,途中需要一处遮风挡雨歇息地。于是,沙子官方和当地富商绅士以沙子街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大约每隔5里,就建一座供行旅停歇的凉亭,形成了沙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遗憾的是,沙子目前仅存2座古凉亭,即裕后亭和众乐亭。从众乐亭亭石碑刻录的《修亭序》看,此亭原为姓徐的沙子乡乡长倡导所建。龙年(大约1940年)曾濒临崩塌,194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后一直保存至今。

古凉亭旁边,更有一百年古樟树,凉亭与古樟相依相伴,夏给行人乘阴纳凉,冬予行人遮风避雨。同时,也是行人记算道路里程的“里程碑”。从《重建众乐亭序》“使乡人于来往之间亦可共乐”一句话里,可以清楚此亭名为“众乐亭”之意义。解放后,由于省道305线从凉亭旁边通过,行人已经不从此亭通过,故而一直闲置。

沙子凉亭背后隐藏的文化

1949年修缮的“众乐亭”碑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夫亭之原寓停息之意,善利行旅也,此亭始建徐公当其任沙子时,政余之暇当多建树惟以尔。龙年所行将倾塌,同人等念甘棠之遗泽,不忍令其淹没,遂有重修建之议,旋荷四方善士不吝襄共成此举,是豈亭僅彰徐公之有德,使乡人于来往之间亦可共乐”,比较恰当地概括了沙子人建(修)凉亭的初衷,即行慈善之举,善利行旅也,使乡人于来往之间亦可共乐。

据史料记载,沙子在民国二十九年仍存在的11座凉亭中,一部分由当时官方所建,如“金山亭”、“排楼亭”。大部分为沙子富商或乡绅所建,如“永绥亭”、“裕后亭”、“继善亭”、“一善亭”、“班衣亭”、“冬热岭亭”。余下的“乐山亭”、“止止亭”、“亭炉亭”则是民国三十八年所修缮的,大概是由当地百姓捐款捐物,或义务投工投劳所建。

比较有意思的是,除“金山亭”、“排楼亭”、“冬热岭亭”、“乐山亭”及“亭炉亭”以当地地名命名外,其他6个凉亭命名皆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传递一种感恩、孝老爱亲、积德向善、造福后代等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沙子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其中,“永绥亭”,出自《千字文》“指薪修祜,永绥吉劭”,意指要修福积德,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长存于永久,子孙后代永远安定、和平、吉祥、幸福。“裕后亭”,出自《尚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及宋王应麟《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取遗惠后代,为后代造福之意。“继善亭”,出自《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即把天地生育长养万物的自然之善,继续下来,发展下去,使其不发生断裂,不遭到破坏。

一个小小的凉亭命名也非常讲究,有着如此浓厚的文化蕴含,这与当时沙子古镇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

据民国县志记载,明清至民国期间,沙子就以开办义学、社学和私塾等方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清康熙年间,由知县吴元铖在沙子街平康社仓(今沙子太平街老政府后)建立北乡义学,不久即停办。光绪三年(1877年),知县龚嘉相奉令与北乡地方绅士筹款重建,年收租谷3500斤为义学用费。

此外,沙子一些大型商铺、商号和绅士、大户人家聘请塾师教授,也有一些文人或致仕回乡官员开馆授课,如沙子文人陈刚在天妃庙开馆授课。这些义学、社学、私塾所培养出来的文人雅士,较著名的就有曾克敬、曾思睿、黄资生、麦焕章等。这些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文人,除一部分考取功名外出任职外,大部分都留在了沙子,成了沙子文化的传承和引领者。这也诠释了沙子这样一个弹丸小镇,为何有着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缘故了。

新闻推荐

2016年关帝庙会暨第六届恭城油茶文化节落幕

?油茶文化节上的文艺演出...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沙子古镇 亭亭相连利行旅)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