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岁的王成仁接过父亲的理发手艺已经50年了。而父亲王芳礼1935年开始理发,直至前年年近90岁都还不时会给一些老顾客服务。从父亲算起,他家的理发行当已经干了81年。
?黄燕隆坐在缝纫机前给顾客缝制皮鞋。1985年,他花费500元巨款买下了一台“上海工业”出产的缝纫机,加上一些小家当,干起了皮鞋制作的生意。现在来他这里做鞋子的顾客越来越少,他开始承接修补、换底等以前不做的生意来维持。
?老木栅栏门后,杨大姐正在老房子里给人熨衣服。这个解放前父亲购买下来的房子家人一直居住着。改革开放初期,杨大姐买来了一台缝纫机,把其中一间临街的房子改成了裁缝铺,靠此养家糊口。
?白墙青砖,蜿蜒的小巷一路望不到头,路边上休憩的老人、骑车经过的老农、落在房顶上的一抹斜阳,老街宁静闲适。
?中医黄俊芳正在中医柜台前称量中药。这所上世纪解放初期的诊所被黄家人承包了下来,60多年来,医人无数,周边老街的街坊们有个小病小灾的都喜欢来这里抓两副中药。而她81岁的公公,只要身体好,都会坚持来这里坐堂诊医。
?62岁的曾昭雄给客人写了一个“福照瑶乡”的横批。2000年,原是县里水泥厂职工的曾昭雄下岗,凭着会书法的优势,他把这家开了50年的书画香烛老店盘了下来,至今已经16年。
?陆建民坐在老旧的理发铁椅上等待客人上门,一旁的妻子左菊英把改好裤脚的裤子叠好拿给客人。这家店其实已经有将近70年的历史,夫妻两人也已经经营了多年,是从父辈手中接过来的。
现在很多城市里的老街都被拆迁了,令无数历经沧桑的老人唏嘘不已。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与相见不相识的儿童攀话都已难以做到了。
而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所在地,由茶江码头开始,却有一条绵延两公里的老街,它横穿整个县城,上个世纪中期曾是湖南江永、灌阳等地的集贸中心。老街两旁云集了各种店铺,又以手艺人居多。它最为兴旺的时候是在解放前后,每到赶圩日,古街上都挤满了人,什么东西都能在这里买到,
在后来的“文革”时期,个体经济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不久之后甚至连延续多年的圩日都被取消。直至改革开放后,老街逐渐恢复。进入新世纪后,老街逐渐没落,只有忠实的老顾客会光临这里。
老街里几乎没啥人,街道两边自然大多是上世纪风雨飘摇的老房子,青砖古瓦,大部分铁将军把门没人居住。中间夹杂着一栋漂亮的欧式洋楼,可能是民国期间的商贾或官宦之家。
在老街,颇有误入时空之感,这儿没有尘世的喧嚣热闹,只有那久违的静谧安详,只有那幽深狭长的小巷子和静静流淌的河流。它们见证了老街当年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宁静而远。
通讯员周庆有/文
首席摄影记者游拥军/摄
新闻推荐
观音山■郑智敏文/摄&nb...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