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锡品(左二)与村民在深冲屯道路上留影。该道路全长4公里,历时一年多,投资30多万元修建。
□本报记者赵忠洪
1985年就出外做生意,经营过木材加工厂,组织卡车队搞过运输,出租过挖掘机,10多年前,伍锡品一个月就有十来万元的收入。
尽管常年在外奔波,伍锡品仍然牵挂村里的发展。他时常跟村里的乡亲们说,村里当务之急是改善交通条件,只有交通方便了,农副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大家才能增产增收;还要调整好产业结构,不能盲目种植,要上规模、讲效益,不能再各自为政、零敲碎打。
伍锡品的想法得到了许多村民的赞同。村民们说:“要是你回来当我们的村支书就好了。”伍锡品坦诚地说:“只要群众信任我,我可以回来。”
2008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伍锡品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村民的“领头雁”。
自掏腰包为村民修路
大地村地处湘桂交界处,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21公里。全村12个村民小组1400多人,分布在方圆70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
“看到屋,走到哭”,村民经常这样自嘲村里的“行路难”。
修路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伍锡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决定组织村民以生产小组为单位,义务投工投劳修筑道路,先硬化7.5公里进村道路,再分期分片区逐步完善道路交通。
2008年8月,进村道路硬化开始了。一时间,村道上车辆穿梭,铁锹挥动,尘土飞扬,好一派热闹的劳动场景。在伍锡品的带领下,全长7.5公里的道路一个多月就修好了。
上任以来,伍锡品组织村民共筹资200多万元,投工5000多个,完成了双源、地坪头、大寨等5条总长20公里的村屯道路硬化,建成大寨至深冲、双源至银殿山、两岔河到西卡彭家等5条总长22公里的砂石路。
为加快工期、减少开支,伍锡品还多次无偿地将自己在外地作业的2台挖掘机调回村里施工,连挖掘机的油费和施工工钱都是他自己掏腰包解决的。此后,他又变卖工厂和5台大卡车,3台挖掘机也卖了两台,自掏腰包200多万元垫付修路款。为了村里的发展,他还四处借钱、贷款,欠下400多万元的债。
伍锡品担任村支部书记7年多来,大地村修了40多公里村屯道路,11个村民小组的道路拓宽至4米,8个村民小组通水泥路,“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老百姓不富裕,说什么都是空话。”伍锡品经常说。
要增收致富,就得发展产业。2008年以前,大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出售杉木、毛竹,但运输成本高,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伍锡品认为,大地村有8万多亩的山林土地,完全可以“靠山吃山”。于是,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制定了“种毛竹、种月柿、搞养殖”的发展思路,并把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向群众进行宣传,发动群众参与。
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商议决定:凡是在山场内有责任山的村民,必须出劳力参加统一组织的种植劳动,种完后各自管理,收入归自己。如家里无劳动力,可承包给劳力较多的,收入分成由双方协商。通过宣传发动,群众积极性高涨,全村人都出动了,每天都有七八十人上山劳动。村民们说,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很激动人心。
经过一番奋战,大地村新种了1万多亩毛竹、3万多亩杉木、350亩山楂、300亩油茶,发展了2000多亩藏香猪养殖基地和1500亩林下产业,村民收入实现了翻番。
2008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来,伍锡品一直担任大地村党支部书记。其所在党支部多次被各级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所在村被评为2013年度自治区卫生村,伍锡品于2014年荣获自治区“扶贫攻坚好支书”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文俊)9月10日至11日,由30多名自治区第十届基层党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就桂林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国忠介绍桂林市“...
恭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恭城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