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的十幅山水花鸟壁画
姜太公钓鱼壁画
?三国故事壁画
?窗沿壁画
?书法
?壁画墙
□莫志生文/摄
来到恭城瑶族自治县朗山古民居,深深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更让我惊讶的是每座古民居那内容丰富的壁画。
朗山古民居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朗山村中心。朗山村因背倚朗山而得名。其山为高大的石灰岩石山,山上树木葱茏,山北麓为30度左右的缓坡,整个村子依缓坡逐级上升,6座古民居在村中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坐西朝东,形成一个长约200米、进深100米的扇状古建筑群,各房占地300平方米左右。
古民居建于清光绪八年(l882年),原为周姓祖业,土地改革时期分给农民居住,由各人自行维护,产权属于私人。l99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升格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座古民居有4座保存基本完好。古民居清一色的清水砖墙,砌筑工整细致,硬山风火山墙高低错落有致,艺术构件花饰繁多,显示了往昔主人家的富贵、儒雅。各户独门独院,都是三进三开间带厢房或跑马楼一至两层的建筑。一般是首进为三开间正大门,两层楼高的清水砖硬檐,拾级而上进入一字大门,两侧为厢房、跑马楼,中留天井。过天井到第二进两层高的主楼,楼下为敞厅(俗称堂屋),两侧为厢房。穿过敞厅后面又留天井,天井较窄,主要是为解决第二进与第三进屋面排水而设。第三进为厨房。厨房后有一条自东而西流淌的溪流,小溪出自东端的龙眼泉。各户从溪流分出一条小支流引入户内,饮水在溪流中提取,其它用水则在分出的小支流提取。科学利用水源是朗山村在设计上的特色之一。
6座古民居有院墙相隔,并有侧门和巷道相通连成一体。村中老人说,这种建筑,是老祖宗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的结构在发生火灾时邻里不会受到殃及,遇盗匪行窃抢劫时各房又可相互联防共同御敌。
朗山古民居的另一建筑重要特点是文化氛围浓厚,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惜字炉”,便是佐证,该炉为塔式建筑,塔分3层,6角形。朗山村历代都出文人雅士,舞文弄墨者甚多,常将不成器之手稿焚于塔内,从不乱扔乱丢,养成了良好的惜字风俗。而朗山古民居的壁画,则把他们的文化内涵推深了一个层次。特别是每座房屋四周的壁画,算是一绝。笔者在大桂林采访过的所有古民居,像朗山古民这种多姿多彩的壁画,仅此一例,值得艺术界的探究。这种壁画,都采用彩绘的形式,内涵丰富。除福、禄、寿、喜诸多吉祥图案外,还有很多反映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及题词题诗。书法有正楷、行书、篆体、隶书等,更为有趣的是还有颇具意味的反书(将字体反向书写在檐下壁上)。像这样的壁画多达100余幅。比如“姜太公垂钓渭水”、“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图画,画旁有题诗:“梦卜殷勤矣,旁求渭水中。垂竿璜独钓,车载著奇功。”“三国纷争日,南阳卧草庐。百吟春抱膝,尔顾始登车。”“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还有《李白与韩荆州书》等古文,都饶有意趣,可见住宅原主人的风雅高致。虽历经百年,但壁画色彩鲜明依旧。之所以如此,则是因为当年使用的是矿物颜料。
朗山古民居建于晚清,融合了汉瑶民族的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建筑学方面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别具一格的壁画,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桂林市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赵乐秦要求:增强主动性、打好主动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赵乐秦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作讲话。记者何平江摄...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