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品秋 唐利均 本报记者 袁 琳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说到驻村干部,老百姓都竖起了大拇指。
该乡土陂村有370多户村民,过去种水果,这几年因遭遇柑橘黄龙病,农民对今后生产发展在些茫然。农大毕业的驻村干部莫助元,在今年初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这个村有着大片土地,且很适合种植金银花。于是,他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了解政策,并带领部分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种植技术。在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几个月,该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2000多亩金银花长势良好。村干部冯玉林说,合作社为他们交流种植技术搭建了平台,今后与收购商、加工企业商议金银花价格更有底气了。
去年以来,平安乡深入开展镇干部定期驻村办公制度,为全乡15个行政村都配备了一名驻村干部。这些驻村干部按照“驻村不增负、亲民不扰民、帮忙不添乱、指导不越权”的工作原则,采取“听、访、议”等工作形式,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事项,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列席“两委”会议,参与村集体资产、财务开支等重大事项决策,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乡干部驻村,不仅让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同时也提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能力。”乡党委书记叶勇介绍,农村工作非常复杂,群众的需求也多元化,驻村干部要想解疑答惑、出谋划策,就必须储备一定的农村基层知识,主动提高农村工作能力,自觉到农村“接地气”。
陶庄村驻村干部姚靖力是2011年到该乡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几年来,她与群众同劳动,还经常为村里小孩辅导文化知识,陶庄村群众没有一个不认识这位小姑娘。“看着群众高兴,我也很有成就感。”姚靖力在日记里写道。如今,姚靖力这名年轻的驻村干部,已将养老保险、土地流转、诚信计生、良种补贴等涉农政策熟记于心,陶庄村获得“全国诚信计生示范村”,她也成为农村工作的“百事通”。
新闻推荐
让信息化优势“落地生根”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纪实
本报记者贺波罗琦本报通讯员陈松青作为一所科技大学,“信息化特色”含金量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来说举足轻重。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不断明晰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信息化...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