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恭城新闻 > 正文

一个生态文明村的成功样本

来源:广西日报 2013-04-15 18:3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新雄 本报通讯员 韦夏妮

青瓦房、白粉墙,一幢幢具有瑶乡特色的别墅与大片的绿树相映成趣;小桥流水,翠竹成林,清溪蜿蜒,村前果海无垠,村里花果飘香……这是广西一个生态乡村的美景。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新街村被命名为2012年自治区级生态村,并于4月1日受到环保部门表彰。

近年来,我区加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工作力度。2012年全区19个乡镇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核查并获得命名,至此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总数分别达到26个和170个,树立了一批乡镇和村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生态乡镇和生态村该怎么建?黄岭村是平安乡新街村委所管辖的自然村之一,记者从该村30多年的发展路子中了解到了一个生态村的创建历程。

A沼气池一挖开 好日子上门来 

“不怕锅里无米,就怕锅底无柴”,30年前的黄岭村生活水平低、居住环境差。薪柴紧缺迫使村民大量砍伐山上柴草,黄岭村附近的山头被砍伐得土石裸露,就连山下20多公顷的禁封林也被砍伐得稀稀落落,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恶劣。

1983年10月,当地政府为保护森林资源,解决农村煮饭烧柴问题,最先在黄岭村试点沼气建设。同年黄岭村第一座沼气池建成并投入使用,创造了全国首个沼气池建设示范点。1985年底,黄岭村103户农户共建沼气池102座,基本实现户户有沼气。县沼气站还指导农户建起了省柴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了以沼气为主,省柴灶、太阳能为辅的用能格局,初步解决了农户用能困难问题。

“是沼气换来了现在的满山青绿。”平安乡工作人员林海燕告诉记者,“建一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年均产沼气400立方米,相当于替代1427公斤标准煤。”黄岭村成了广西第一个普及沼气能源示范村,沼气安全使用与管理技术普及率居全国第一、入户率全国第一。如今,全村从事沼气建池与管理的技术人员62人,占全县沼气技术员总数的6%,是全国平均数的310倍,沼气能源技术从业人员创全国第一。

随着沼气的发展,家庭养殖迅速扩大。黄岭村村民养猪、养牛、养鸡鸭,使沼气池有了充足的原料。沼气用来供能,沼渣用来养蚯蚓、种蘑菇,沼液和沼渣养鱼,给果树、蔬菜施肥。这样一种“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被誉为“恭城模式”,综合经济效应走在全国前列。

B换人换届不换路 接力发展生态农业

黄岭村建沼气、发展养猪、种植水果蔬菜的致富门路迅速传开,自发来黄岭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及时推广黄岭经验,并拓展了新的试点,按“一点带多点,多点带全县”的工作思路进行沼气建设。每个点之间也掀起了赶超致富热潮,逐步形成了“一池带四小”(一个沼气池,带猪圈、果园、菜园、鱼塘)的庭院经济格局。

尝到发展沼气甜头的村民开始大养生猪,大办沼气,大种水果。全县沼气池每年以3000座的速度发展,养殖业、种植业迅速突破了庭院经济的栅栏,步入了规模化的、基地化的轨道。面对分户养殖向大户养殖发展转化的趋势,恭城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创新,通过不断改进沼气建设和原料使用技术,加强沼气建后服务,进行“集中建池,统一供气”试点探索;以专业村、专业户和养殖小区为载体,实行规模化养殖,使沼气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养殖业也逐步走出了困境。

1983年黄岭村有农户91户,种有果树233株;2013年农户164户,种植果树41.86公顷。农户现建有沼气池154座,入户率达100%。沼气成了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纽带,把恭城农村生产带入了生态环保良性发展的轨道。沼气还改变了农村燃料构成,缓解了农村用能紧缺问题,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县80%以上的农户生活用能以沼气替代,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减少了薪柴和煤炭的消耗,保护了森林资源,有效地涵养了水源,减少旱涝灾害。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47%上升到现在的77.09%。

30年来,恭城认识到生态农业是立县之本,自觉接好发展生态农业的“接力棒”,不断增加新内容。目前,全县已建成20多个富裕生态家园新村。恭城生态农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生态良好”的目标要求,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生态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跨越了“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发展模式,获得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等殊荣,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等称号。

新闻推荐

铺就库区移民“幸福路致富路” ——来宾市水库移民管理局推进扶贫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卢彬彬本报通讯员龚秀宁文/图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在国家建设水库过程中,成千上万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离开世代耕作的土地移民他乡。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在与同区域村屯的竞争发展中,一些...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生态文明村的成功样本)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