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平南新闻 > 正文

保护生态安全 促进绿色发展

来源:贵港日报 2017-11-22 10:56   https://www.yybnet.net/

龙潭风光近年来,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给野生猕猴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猕猴数量逐年增加。龙潭桃花亭2017年10月28日,全国重阳登高健身大会南方会场暨中国健身名山·平天山登山赛在贵港市平天山风景区举行。(记者张庆杰摄)覃塘林场培育的马尾松苗木。金田林场大藤峡风光由经营性林场向生态型林场转型

贵港市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本报讯(记者苏少珍)今年以来,贵港市紧紧围绕“保护生态、保障民生”两大目标,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截至10月20日,贵港市7家国有林场已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市属平天山林场、覃塘林场和平南县大五顶林场定性为一类全额保障林场,桂平市金田林场、覃塘区凤凰林场、港南区亚计山林场定性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得到自治区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围绕“保护生态、改善生态”开展改革

为了探索国有林场改革经验,贵港市去年在亚计山林场进行了改革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对6家国有林场全面铺开改革工作,包括平天山林场、覃塘林场和大五顶林场、金田林场、凤凰林场、黄练林场等。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贵港市紧紧围绕“保护生态、改善生态”的目标,把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长远的眼光着力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坚持公益性改革方向,为林场改革定位。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作为推动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在林场改革中的牵头作用,组成多个调查组深入各国有林场进行调研,全面掌握林场组织构架、人员编制、资源状况、林场债务等问题,了解林场干部职工的真实想法。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进行研究和部署,聚焦定性、定编、定经费“三定”问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梳理、协调解决,形成改革合力。全市从保护林业生态出发,把大部分国有林场改制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平天山林场、覃塘林场和大五顶林场改制转型为公益一类全额保障单位;金田林场及黄练林场与凤凰林场改制后合并成的凤凰林场,转型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后,这些公益型林场全面落实了财政保障,全额保障林场占比50%,差额保障林场占比50%。各级财政部门均启动了国有林场2018年预算。改革后,贵港市绝大部分国有林场不再作为赢利性的企业单位经营,而是把重心放在保护林业生态,改善林业生态上,走公益性的林业发展路子,围绕建设生态型的绿水青山环境履行生态保护职能。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过去,贵港市6家国有林场“不城不乡,不事不企,不工不农”生存步入尴尬境地。国有林场普遍存在经营单一,收入门路少,职工收入偏低等问题。林场名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际为“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部分林场甚至存在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无法保障等情况。改革后,林场面临着富余人员安置、职工养老保险资金短板、事业编制不足等诸多难题。

在这次改革中,市委、市政府明确找准国有林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国有林场摆脱困境,以人为本,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中,按照“保持国有林场现有在职在编人员稳定”的原则,6家国有林场原有330个事业编制,改革后,按照当前现有职工人数暂定事业编制人数,职工身份、工作职能不变,人员只出不进,执行动态编制,退休一个收回一个编制,逐步达到合理编制。如平天山林场、覃塘林场保持现有编制不变,退一减一,过渡到合理编制数。凤凰林场原有在编在职职工86人,改革过程中,核定2017年退休职工5名,离岗退养25名,还有56名职工全部核定事业编制,其中公益性岗位28个,经营性岗位28个,确保了改革后的富余人员得到有效安置。目前,贵港市国有林场改革后公益事业编制核定为306个,减少24个,减编率为7.2%。各国有林场完成了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职工生育险参保等工作。

在安置好职工的同时,全市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明晰林场职能,加快事企分开,让国有林地回归主业专心致志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各县市进一步拓宽渠道,落实改革配套政策,加强对林场的财政支持、扶贫支持和金融支持,拓宽国有林场融资渠道,发展国有林场优势产业。如金田林场改革中遇到社保资金缺口较大,社保补缴困难大,在国家、自治区没有二次补助资金扶持的情况下,桂平市采取“先进后补、分期偿还”的方式,帮助符合条件的职工办理了参保手续,国有林场改革难题迎刃而解。

凤凰林场:围绕绿色做文章

本报讯(记者覃光英)覃塘区凤凰林场位于大岭乡、五里镇、石卡镇、横县云表镇四个乡镇之间。11月14日上午,细雨蒙蒙,记者一行进入凤凰林场场部,只见周边树木整齐林立,郁郁葱葱,恬静怡人的气息扑面而来。

两家林场合并,改革效应初显

“改革后我们凤凰林场和黄练林场实现了合并,以后都叫凤凰林场了。”一见面,凤凰林场场长刘荣良向记者说道。

据了解,改革前覃塘区有凤凰林场和黄练林场两个林场,其中凤凰林场总面积20499亩,黄练林场总面积6571亩。虽然两家林场都名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实际为“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只能依靠自主经营方式维持,凤凰林场的经济来源以林地租金收入为主,目前该场所有林木资产均属承包者;而黄练林场的经济来源以木材生产销售收入及林地租金收入为主。由于林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两家林场多年来均有过因经营困难,无法发放退休职工生活补贴,欠发在职职工的绩效工资现象发生,不少职工被迫停薪留职外出打工。

改革后两家林场合并,按目前职工人数暂定事业编制人数,所有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职工们的收入也有了保障。“如今我们总算能享受到真正国有林场事业单位职工待遇了。”原黄练林场场长杨育进笑着说。

土地回收有保障,围绕绿色做文章

“明天有个南宁老板来洽谈种植坚果树发展生态旅游的项目,我正在筹备相关工作。”刘荣良点开手机短信向记者说道。

目前凤凰林场所有林地都出租给他人经营,树木以速丰桉为主,占了90%,不少合约的签订时间很长,如何收回土地并重新发展生态林呢?

“如因国家政策改变而致使无法履行合同的,则按国家有关政策处理,收回出租林地由林场统一管理。”这是凤凰林场在签订出租土地合约时必不可缺少的条款。刘荣良告诉记者,由于有这一条款,林场所有外租地和职工自营经济地都将在2020年全部收回,部分将给予租户一定补偿。土地收回后将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优化树种结构调整,补种乡土阔叶树或珍贵树种,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甚至向森林旅游方面进军。黄练林场由于出租土地占比不高,将作为公益林进行公益性开发。

林场设施渐好,发展活力显现

“这个水塔是2013年修建的,如今场部里水电路都很方便。”说起这些年场部的变化,刘荣良越讲越兴奋。自2012年来到凤凰林场这个全广西最大的场部工作后,刘荣良见证了林场的发展,不仅场部的房子得以重新翻新,场地实现了硬化,还修建了水塔,林场也成了军民共建单位。在黄练林场同样的事情也在发生变化,在当地财政的支持下,2016年实现场部道路硬化12公里,结束了过去下雨天道路泥泞的历史。

“许多职工在外发展多年,都有归家的心愿。如今改革,很多人还打电话给我,问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工作呢。”刘荣良说。据介绍,由于之前农场经营不景气,许多职工被迫外出打工寻找发展,多年来两个场部都有人手不足的情况,最窘迫的时候凤凰林场只有6个人,例行巡山时平均每人要走5000亩的林地,结构不合理。改革后除去2017年退休职工5名以及符合离岗退养条件的职工25名外,核定事业编制56名,于12月1日起安排职务正式上岗,人手不足的窘境将不再出现。

“如今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改革各项基本任务已经完成,正在向市一级请求对凤凰林场改革验收。”覃塘区林业局改革办主任周海兵说。

覃塘林场:推进生态循环发展

本报记者 黄静华

“林场改革后,我们林业人的地位将明显提高,大家会更有干劲,身为林业人我感到骄傲。”近日,覃塘林场场长梁健敏说。

覃塘林场于今年10月31日完成林场主体改革工作。11月14日,记者走进覃塘林场,探访该林场改革前后的故事。

覃塘林场前身是广西桂南林业局贵县覃塘林场,经过4次整合,在1996年成立贵港地级市后更名为贵港市覃塘林场,由市林业局直属管理。林场总面积5796亩,其中林地面积4214.5亩。

1996年开始,覃塘林场实际经营模式为自收自支,财政补贴甚微。为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林场将1300多亩林地通过职工自营或承包的方式外放,赚取收益维持林场日常开支。1996至2009年间,覃塘林场依靠培育优良苗木,给职工发放生活补贴。2010年前后,覃塘林木产品加工区租用林场土地700多亩,所得款项一定程度缓解了林场窘困局面。

2017年1月,覃塘林场着手改革。此次改革,主要遵循科技兴种,种苗一体,持续发展的原则,暂定30个事业编制,实行财政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

“职工对改革非常欢迎,工资待遇提高了,以后的生活有保障了,大家都高兴。”梁健敏说。截至10月31日,覃塘林场主体改革全部完成,30名在岗职工回到工作岗位,工资由原来的1300元提高到3000多元,大家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林场的建设中。

该林场的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占地面积1939亩,其中林地面积1639.5亩。基地始建于1977年,于1987年种子园开始投产,截至2016年底,基地生产马尾松优良种子约7800公斤,累计向全国11个省市共60多家单位或个人提供种子或苗木,可供造林300多万亩。近几年,该基地陆续改良原有品种,增加了300亩的高产脂种子园、300亩二代种子园,以满足更多客户需求。该基地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全国林木良种基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改革后,林场的功能将更多地往生态发展倾斜,以培育更多优良苗木为重点工作,推广和运用国内外先进林木良种繁育技术和经验,为推动全区乃至全国林木良种建设做贡献。

2016年12月,覃塘林场部分区域被纳入贵港市覃塘林业生态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规划,于2017年1月开始投入创建,该示范区以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及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为目标,建成以高端林木产品生产为核心,优良种苗培育为特色等循环经济示范区。覃塘林场借此契机,加快马尾松种子园等苗木科研项目建设,预计到2018年,该示范区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区内林木产业加工完善,种苗培育成熟,循环经济作用初步显现。

大五顶林场: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本报讯(记者梁春梅 见习记者龚济君)“为预防森林火灾,我们投入60多万元新建位明防火瞭望哨,11月初已经开工了。”11月14日,记者在平南县国有大五顶林场采访时,副场长蓝慧介绍道。

大五顶林场创建于1957年12月,位于平南县马练乡新利村,是平南县唯一国有林场。林场总面积2.69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1.37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3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2.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该林场主业为营造林,经营收入全靠木材等林产品销售收入。

今年2月,大五顶林场开始实施改革,10月底已全部完成改革主体任务。

大五顶林场坚持生态导向,提升森林生态功能。该林场公益林占场内面积比重逐步提高,计划2017年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60%以上,之后逐年增加。该林场商业性年采伐量逐年下降,计划2017年比2015年下降5%以上,2020年比2015年下降50%以上。该林场森林蓄积量显著提升,计划2017年比2015年增加1万立方米以上,2020年比2015年增加5万立方米以上。

大五顶林场与岑林公司联营的桉树商品林林地约1500亩,明年计划采伐后改种其它乡土树种,发展成为生态公益林。此外,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森林经营管理制度,10月底该林场完成2017至2025年度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明确了森林经营管理思路和方向。2013年,自治区林业厅批复成立了广西大五顶自治区级森林公园,目前森林公园与大五顶林场实行“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国家级森林公园还处在筹备阶段。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林业局提供。)

新闻推荐

引领农村青年振兴乡村

本报讯(记者方朗通讯员潘敏仪)农行平南县支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农担贷款为载体,完善农村青年创业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作贡献。10月30日,农行平南县支行携手团平南县委举行银团...

平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奋进的青春最精彩2017-11-08 10:15
评论:(保护生态安全 促进绿色发展)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