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平南新闻 > 正文

奋进的青春最精彩

来源:贵港日报 2017-11-08 10:15   https://www.yybnet.net/

■2002年左右,我们先后进入报社。

■我们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新闻事业。

■15年来,我们齐心合力、同事共进。

■今天,让我们为自己喝彩、加油!

记者要有“四干”新作风

贵港日报社要闻部主任 张智荣

不知不觉,我当记者已经15年了,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变成了年轻记者眼中白发苍苍的“张老师”。回首15年记者生涯,有获奖时的喜悦,也有遇到挫折、犯错误时的沮丧。从单位环境来说,是报社包容、鼓励的氛围,让我能够坚持走下来。从个人来说,我觉得“敢干、实干、苦干、善干”的“四干”新作风,是我能够取得一定成绩的关键。

先说敢干。刚到报社时,由于完全不熟悉业务,也没老记者带教,自己就像无头的苍蝇,根本不知道该去采访什么,也不知道该去哪里采访,迈不出向外走的步伐。当时就整天坐在办公桌前,无所事事地看报纸、看书,其实内心很焦虑、很沮丧、很彷徨、很有挫败感。成为一个有经验的老记者之后,一直忘不了那一段经历,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鼓励年轻人,在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时要勇敢走出去,只有勇敢迈出第一步,才能看到广阔的世界。

再说实干。这个“实”对应的是“虚”,也就是工作作风不踏实。从采编工作来说,“虚”会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有些记者跟通讯员熟悉之后,往往直接使用通讯员发来的稿件,没有经过认真核实,这方面我也有深刻的教训。当时某地某单位有一个通讯员经常给我投稿,感觉内容很有价值、写得也不错,就不断地采用,也逐渐放松了警惕。直到有一天,该通讯员被别人揭发都是盗用网络上的稿件,属于剽窃。他立即销声匿迹,而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受到了惩罚。

再说苦干。记者经常需要在艰苦条件下工作,背着一大堆值钱也很重的器材,风吹日晒,饱一顿饥一顿,很多人落下了严重的职业病,这种时候,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坚持不下去的。记得2009年某地发洪水时,白天我们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受灾最重的地区采访。灾区一片狼藉,道路桥梁百分之七十被洪水冲毁,路上随时会遇到塌方和洪水,我当时也没考虑那么多,只想完成采访工作。尽管很疲劳,但采访完回到宾馆我还是立即写稿,一天时间发了五六篇重要稿件,圆满完成了报社交办的工作任务。

最后说善干。简单来说,就是个人的能力。能否从受访者口中了解到你感兴趣的内容甚至是你尚未了解到的“猛料”,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沟通,在于你事前有没有做足功课,在于你有没有把“猛料”写得精彩的能力。所以要做一名成功的记者,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语言、学习专业技能、学习沟通技巧,当你一身本事的时候,任何采访任务就都难不倒你了。

因为热爱,所以拼搏

贵港日报社办公室主任 曾礼国

今天是11月8日,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这一天却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是中国第18个记者节,不得不慨叹光阴似箭,自己已经在报社和青春赛跑了15年,不经意间,岁月的年轮已深深地镌刻在脸上。

2002年9月,我开始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当时挂点联系的是港南区平悦乡(现已合并到木格镇),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在外面跋山涉水、走村入屯,深入田间地头采访,村级小路遇到雨天就泥泞难行,晴天则尘土飞扬,坐着没有空调的中巴车,身上散发着汗味,每次采访回来总感觉身体很累,但是也很充实很快乐。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又懒于动笔,见报的稿子不多,愧对报社领导的器重。因工作安排,2004年开始转到办公室搞机关管理兼后勤服务工作。

在15年的工作中,我接触了很多人很多事,每一次采访,既是一次工作任务,更是一次学习积累的过程。报社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记者,不仅要记录和报道新闻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将新闻事件的真相客观公正地呈现于广大民众眼前;记者不仅要讴歌时代、反映进步,给民众以信心,更要鞭挞丑恶,给民众以公正;记者不仅要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更要当好民众意愿的代言人。正是如此,记者才体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可见,记者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而办公室工作,多是些迎来送往、公文写作、后勤服务等等工作,琐碎而繁杂,身心俱惫,却不易看出成绩,不像奋战在一线的编辑、记者,有白字黑字为证。在办公室工作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有任何差错。但是,每回看到领导和同事们肯定、关心、帮助、宽容、理解的眼神时,再多的苦累,也就不想言说了。

报社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向报社的各位领导、前辈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工作任务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党报的新闻工作者,我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助攻发力,为加快建成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新兴工业城市、打造“四力”新贵港贡献力量。

又到了属于我们的节日,此时此刻,我们不仅要快乐,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祝自己和所有同仁节日快乐!

专心·专注·专长

贵港日报社摄影部主任 潘金强

2002年8月,我有幸进入贵港日报社工作,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得益于报社领导的关心培养、得益于同事的帮助,也得益于自身的努力。期间也走了不少弯路、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关键词与大家分享:

1.专心。想方设法喜欢上记者这个行业。15年来,我始终让自己更加喜欢看新闻、写新闻、 编新闻,更加乐意去采访、写稿、编稿。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我正是这么做,自己才有兴趣、有动力,拼全力让自己抓住更好的题材、拍出更好的照片、写出更好的稿件、编排出更好的版面。

2.目标。刚工作时,我觉得获得新闻奖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但我依然制订一些计划和目标督促自己去努力。2010年终于有了突破,作品《认亲》获得了广西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这已是我工作的第9个年头。从那年开始,我陆陆续续获得广西新闻奖,最多的一年是2015年度,一口气收了5张广西新闻奖奖状。

3.精品意识。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始终把出精品作为我新闻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不打无准备之战,做好策划、组织、后期处理等,努力使作品精益求精,创作出一批好作品。如《垃圾填埋场上的女工》等。

4.思考。要有提升,必须深入思考,找出自身的长处,发现存在问题,实现螺旋式成长。比如发出来的稿件,编辑为什么要这么改?理由是什么?好在哪里?又如,近段时间稿件质量怎么样?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每次活动我都进行一些总结,每年都会写业务论文,既是对一年来或近年来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回顾,也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

5.专注。一个人精力有限,而我又是一个慢半拍的人,当我发现我不能兼顾太多事情的时候,我决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面。我会长时间呆在办公室,看书、写稿,做有利于提升我新闻写作、拍摄能力的事情。对写出来的稿件或者排出来的版面,我会花大量的时间琢磨、推敲、修改,有时候达到钻牛角尖的程度。工作很苦,但有进步了,自己也觉得开心。

6.专长。努力让自己进步更大一些。 有一个“一万个小时定律”,说的是要想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的专家,一万小时是最基本的投入。我希望能通过不断的重复,自己的进步更大一些,成为专长于新闻工作的人。

小记者也有大使命

贵港日报社新闻网管理中心主任 郑瑞福

在过去15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我的经历可以说是分“三步走”。

——当了两年“运动员”。比起其他一起进入报社的年轻人,我似乎比较不走运,因为到报社工作的前两年时间里,我都是作为“运动员”被抽调到其他单位去工作。

“非典”自2002年11月在我国粤港地区出现病例后,疫情迅速向全国扩散。为了抗击“非典”,我在2003年2月底被抽调到设置在贵港市卫生局的“贵港市抗击‘非典\’办公室”,专门负责日常的材料撰写和新闻宣传工作,一直到2003年6月底市抗击“非典”办解散。随后,我又在2003年7月下旬被抽调到市纪委,参加一个为期3个月的专项检查活动。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我又作为市农村工作队队员下派到桂平马皮乡工作。

——十年记者生涯。2004年2月回到报社之后,我才成为名正言顺的新闻记者。从2004年2月至2014年3月,刚好在一线当记者十年的时光。这十年的一线记者生涯,是我过得最充实的十年,也是颇有收获的十年。

由于进报社的前两年我“不务正业”,我发现自己已经“掉队”了:同时进入报社的小伙伴们,经过两年的锻炼已经在记者一线站稳了脚跟。那段时间,我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总想着怎么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记者队伍中去。我当时自己定了个目标:决心用三年的时间,把贵港所有乡镇都走访过一遍。三年过去,全市乡镇差不多都走访过一次以上。

十年时间,收获也是蛮大的。大家能拿的奖项,我几乎都拿到了,比如广西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以及市里的优秀记者、十佳记者等。曾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了二等功一次,被评为第十二届中华全国农民报优秀新闻工作者。从2007年8月起,报社成立了书记市长宣传报道组,我得到了报社领导的信任得以加入到小组中去,这一干就是就是七年的时间。

——转战幕后。由于工作的需要,2014年4月之后,我转岗到贵港新闻网工作,从此由一线记者转到了幕后工作。主要负责组建贵港新闻网新团队,负责对贵港新闻网站进行改版,组建贵港市网络问政平台,顺应新媒体发展建立了贵港宣传、贵港日报两个微信公众号。

十五年的新闻工作者生涯,我深深地悟到两个“感”: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要有本领恐慌感,否则就会落伍;一个人,不管处在什么岗位上,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否则将一事无成!这是自己所悟,也想与大家共勉。

新闻最大的力量是感动

贵港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 方 朗

记者很苦,记者很累。但是在一次次苦与累的采访活动中,自己也收获不少:人生阅历的丰富、思想的成熟、一次次感动、生命变得丰富多彩……

2010年,我到桂平下湾一中采访,想写一篇关注贫困生的报道。6个贫困生怯生生站在我们面前,面对提问,大多除了哭,不懂得说什么。男生小奇,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病,靠伯娘抚养,自始至终,都在低头哭泣。我理解他们,谁会愿意一次又一次揭开自己血淋淋的伤口?贫穷,终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有一个叫黄单妮的贫困生,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远地,她和两个弟弟跟着70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单妮很懂事,面对镜头,她显得较为从容镇定,不卑不亢地回答我们的提问。班主任黄老师说,单妮学习勤奋,成绩在年级前十名。

这一群瘦弱单薄的孩子,站在空荡荡的操场上,就如在寒风中凋零的野草,飘摇不定。我的心情沉重,喉咙哽咽,几乎无法采访下去。他们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他们所不应该承受的沉重。采访完后,我资助他们每人100元钱,共600元,那是我刚领到的一个月稿费。

他们的校长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其实,在采访中,我和我的同事会经常遇到这些。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会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平静的外表之下,内心却波涛涌动。责任使我们无法转身。爱心的路上,我们一直有很多人并肩在走。在采访患重病求助一贫如洗的家庭时,我们的记者会捐款给他们;在“金秋助学”的公益晚会上,我们的记者拍完相片后,也会拿着100块钱走向了捐款箱;在一次煤气爆炸事件的采访中,有一名电视记者为烧成重伤的家属悄悄捐上600元……太多太多了,记者,不仅仅是公益善举的报道者,更多的还是参与者。每一次爱心付出,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都让我觉得,其实在命运的长河里,我们都是卑微的游鱼,我们应该互助互爱。

何况,我在采访中也得知,下湾一中的校长、广西特级教师黄继仁,10年来,先后“领养”了6名孤儿学生和8名特困生,其中有一个考上了同济大学。

2011年,单妮考上了浔州高中,我寄了300元钱给她。2014年,单妮考上了江苏师范大学,我又寄了500块钱给她,并写了一封信给她。在邮件中,我引用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鼓励她 :“苦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块垫脚石。”末了,我还说,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来信,我可以发动更多的人帮助你。

然而,除了给我来信感谢,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她没有提到过任何困难。我理解,她需要帮助,但更需要尊严。别人的帮助,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单妮说她参加了学校的勤工俭学,做家教、打暑假工等,解决生活费问题。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感动。记者虽然不是包打天下的救世主,但当自己的行动和采写出来的报道感动了别人时,就是最大的幸福!

做一个学习型的人

贵港日报社广告部副主任 何 丽

15年前,我初入报社,领导安排我到广告部工作。虽然是在广告部,但身兼两职,一半设计广告一半外出采访写稿,记忆最深的是跟有着丰富经验的同事外出采访写稿,而初涉茅庐的我总是不敢开口提问,也不知道该问些什么,总是躲在同事的身后。还有一次,我遇到市区某路段修路,向民生版编辑反映,当时编辑鼓励我去采访,开始我不敢,在她一再鼓励下终于还是去到了修路路段旁边,但犹豫再三我还是走了。过后又觉得很懊悔,责问自己别人能做的为什么我不能?后来我再次返回,我停好车停顿了一会,咬咬牙还是冲了过去,心想豁出去了。经询问,找到该路段工程的负责人,我居然能很轻松把采访任务完成了,过程没有一丝紧张或尴尬。通过这件事,我学会了:真的没有什么完成不了的难事,只要有心并大胆去做一定会成功的。

我大学时的专业是设计,但不是平面设计,而是三维室内外设计,那时觉得平面设计很枯燥。毕业后来到报社从事的却是我认为“枯燥”的平面设计。但我对于与工作或兴趣相关的知识都是很乐意去自学,那时就买了一大堆专业书籍回来,不停地学习和钻研。随着在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发现平面设计其实一点也不枯燥,首先要把握好构图,还有字体的造型变化、排列,以及色彩的和谐搭配,版面整体效果等等,终于我也爱上了平面设计。现在工作我多数就用两个软件设计,如果设计中需要特殊效果的话,就用photoshop处理,这是个非常强大的图形处理软件,抠图、滤镜、蒙版等工具功能实用且运行灵活,我平日设计的公益广告、报纸征订版或其他广告,基本都是通过用photoshop完成底图设计的;而另一个软件是coreldraw,这也是一款专业的平面设计软件,专注于矢量图形编辑与排版等,我习惯于用它做矢量图、排版或者做文字特效等等。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还发现在工作上是非常需要方正飞腾排版软件,便又开始自学飞腾软件,有不懂的地方就向排版室的同事们讨教,通过虚心学习,现在我也能熟练操作飞腾软件排版了。这些都说明在工作上要倡导一种积极的态度,遇上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懂的工作不要一昧去否决它、害怕它,而是要大胆尝试去了解它、开拓它,迎难而上,这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我觉得我已经能做到了这点。所以我爱我的工作,因为爱它,所以我就有动力,不怕付出,加班加点也在所不辞;因为爱它,所以我时刻都记得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心怀感恩,幸福如期而至

贵港日报社摄影部副主任 陈榕玲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回顾进入贵港日报社15年的足迹,让我想到了这首情深义重的《感恩的心》。15年来,感恩贵港日报社这个平台,感恩我的职业。记者的职业,是我生存的基础、生活的来源,是我实现除工作外的其他梦想的物质基础。

2002年5月,我刚到贵港日报社的时候,还在试用期的时候工资就从原来在平南的270多块,一下子提高到450块。我高兴啊,从那时起我就把做记者这个工作当成了我赖以谋生糊口的职业,我对我的职业充满了深深的感恩之情。为了挣更多的稿费,我几乎天天白天采访,晚上写稿,熬成了近视眼,熬出了眼袋。但是我不后悔不抱怨,反而天天激情满满。所以有时候一天的报纸有两三篇我的稿件。我用我的工资收入养孩子,供孩子读书,租房过日子……记者这个工作,是能让我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以不犯错误为标准去努力去做好。

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长久。一件事做久了,就会对它产生感情,就想把它做得更好。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把工作当成事业了,这是一种责任和更高的精神境界,是有价值追求的,是不忘初心、用心如一地干事创业。

著名媒体人杨澜曾说过新闻的美妙之处:“采访其实像是一次探险,是一种对人心的探险。做专访常常是交浅而言深,一个从未见面的人坐在你面前,短短的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你希望挖掘出一些更深层的东西,人家凭什么要告诉你呢?这就好像你进入一个丛林,你只是大概知道一个方向,并不知道中间会遇到什么河流,什么沟壑,是否会在山穷水尽之际突然柳暗花明,眼前开阔。如果一直能有一份好奇心,访谈就变成一次有趣的旅行。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是的,只有珍惜工作,才能热爱工作,才能释放出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会全力以赴地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从而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因此,我努力地把每一张照片都拍好,把每一次采访都做好,不是因为这是工作要求,而是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记者这个职业。

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事业。当我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时,在工作时就会投入,投入就会富有激情,而激情使我变得活跃,我的工作就会有所成就。成就感让我心里充满了暖暖的幸福感。

我没有理由不把记者这个职业当成我的事业来做。

心中的地图

贵港日报社记者部记者 张日芳

从记17年,最骄傲的事,莫过于心中有张“贵港地图”——全市乡镇及去过的700多个村屯,我太清楚它们的所在了。甚至,我能准确画出一张标上它们名字的地图!

2000年,从记第一年的深秋,我乘车几经辗转来到平南县马练乡。那个偏僻的瑶乡,我采访所得诸事最平常不过。写什么好呢?回程中,我坐着摇摇晃晃的班车从深山出来,突然有了思路,后来写了《马练努力追赶外面的世界》。乡长为了我那700多个字竟激动了几天。接了乡长的电话,我也很激动。倒不是自己文章好,而是这点报道给了马练的乡亲很大的激励,意外之喜!

马练是贵港市北部最远的乡镇。回来后不久,我又到了港南区木梓镇。巧了,木梓位于贵港市最南端。这一南一北,无意间在我心中拉了一条长线。

经常出门,是要记路的。随着越来越多的采访,我的南北线上横出了东西线,纵横交错中又有越来越多长短不一的线路,心中积攒的乡镇和村屯名字也越来越多。

17年间,所记的确太多。一些偶然的行程,验证了自己的骄傲。

一个多月前,我去覃塘区三里镇龙田村采访。从覃塘镇去,准备到达三里时,同车的同事小覃问我知道怎么走吗,我说我来过,放心。但当我说“只不过是10年前的事了”时,他好像又不放心了:“打个电话问问村干部吧。”我说:“只要见三中就有办法”。几分钟后,我瞄见了三中,确信右拐进入它对面的岔路就好。通过一段桥不远又有岔路口,小覃又问:“哪边?”我右拐,走过很长的田垌,还是不见?小覃又纳闷了。我打开车窗享受田野芬芳:“不会错,别着急”。越过几个村庄后,我远远看到一面国旗,得意地叫起来:“啊哈,到啦!”

在同事面前,我无数次炫耀自己几乎记得所有去过采访的地方,记得每一段路,心中画有一张 “贵港地图”。他们赞叹或惊讶,有人会问“有什么秘招”?没有!我的答案是回味。每次下乡回来,我都坐在窗前,一次次回味采访中那些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纯朴的百姓、美丽的村庄,主宰着我的喜怒哀乐,融入我的写作。回味加深了记忆,再回味,就刻在心上了!

回味,不仅为了写作,也享受了乡情。心中有张“贵港地图”,是我最好的成长!在新闻的阵地上,我的地图还将不断扩大。

没有周末的日子

贵港日报社技术部主任 宁 柏

“周五,送审文采版、妇联专版,校对教育局两个专版;周六,送审汽车专版,画文采版、妇联专版;周日,筹划记者节两个连版,校对文采版、妇联专版,画汽车版……”

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台历上的工作安排。这是我2002年到报社工作以来形成的习惯。

大学我学的是经济政法专业,但偶然的机会能到某出版社当校对员。那两年,我以“第一读者”的身份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学会了一些编排技巧。这段经历使我大学毕业到贵港日报社工作后,一开始“起步”就很高,被社长委以重任,担任周一综合新闻版的编辑。由于党报采编工作是政治性、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种,编稿、画版、校对等流程花费很多时间,所以周一的版面,周五送审,周六画版,周日校对。这样,每周周末我都奋战在办公室里。一年后,周二综合新闻版也由我编辑,周末工作量更大,既要画版,又要送审,还要校对,忙得跟陀螺一样。年轻人都是有三五个狐朋狗友的,但是经过几次爽约后,朋友们渐渐有活动都不叫上我了,没办法,周末正是他们玩得最开心、而我工作最忙得时候,所谓“忙到没朋友”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吧。

2006年,我改编文采版,文采版作为副刊重点版面,当然得打头阵,每周一出版。2007年开始,我兼编时事版,每周日、周一、周五晚都上夜班。这样一来,周五、周日白天编辑文采版,晚上编辑时事版,有时候干脆午饭、晚饭都叫快餐来解决。我从小喜欢养狗,曾养过一条毛绒绒的小狗,但废寝忘食的我经常顾此失彼,忘记了小狗的存在,有一天夜里12点多回到大院里,小狗一听到我的脚步声就很委屈地叫喊,我这才记起除了早上出门前给它喂点东西,一天都没想过它了。楼上的阿姨说,它从傍晚就开始叫,她好心地从阳台扔些面包和猪脚进去,才没叫得那么凶。后来,假如工作量大,我早上出门前会把小狗寄托在楼上阿姨家。但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最后,纵有万千不舍,还是把它送给了一位南宁的朋友。

15年过去,我在领导的栽培、同事的帮助下,已经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能力越大,责任越重,许多重要版面领导都放心交给我去编辑,周末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我也收获了很多,广西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党报新闻奖副刊作品一等奖、中国第三届小小说园丁奖、几次广西小小说年度奖、第三和第五届贵港市人民政府“荷花”文艺奖等等。回望来时路,累并快乐着。展望未来,我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新闻事业,为把贵港建成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新兴工业城市、打造“四力”新贵港而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致那段有梦想、敢拼搏的岁月

贵港日报社新闻网管理中心副主任 谢静翔

回望到报社工作这15年来,心里感触万分,从记者到编辑,虽岗位有不同,但初心不改,一路上的酸甜苦辣都成了人生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做记者,是从碰钉子开始的。记得有一次我头脑一发热就直接去某单位采访。当我向对方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后,对方上下打量着我说:“你是记者?记者证呢?采访证呢?两证都没有总得有单位介绍函吧?”一连串的反问让我懵了。吃一堑,长一智,这事给我的教训是:采访最好先预约,要做好采访提纲,遇到突发事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不变应万变。

做记者,下乡是必不可少的。以前我们下乡多是坐中巴车先到乡镇政府,然后坐宣委的摩托车进村入屯,一路上尘土飞扬,女汉子般风风火火。难怪在新闻业内,有这样的调侃:把男记者当牲口使,把女记者当男人使。夜深人静后,摊开稿纸,让思想和笔尖在这个时刻愉快相遇,这和现在敲击键盘的感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做编辑,是从被撤版面开始的。刚开始当民生专版编辑时,觉得与民生有关的都有新闻价值,今天这里的下水道被堵了、明天那里的垃圾无人清理……整个版面全是负面新闻。值班领导看了大样后,马上撤下版面。这个事情给我的教训很深刻:编辑版面时要注意把握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平衡原则,过于集中的负面报道会出现导向错误。从2014年8月开始编辑民生特刊,上百个民生特刊版面编辑下来,大大提高了我编辑版面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所采写通讯《奔跑在“幸福路”上的雷锋车队》荣获广西新闻二等奖,《贵港期待“厕所革命”》、《没有血缘的爱》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编辑作品《贵港日报》2007年8月4日第4版版面获广西新闻奖二等奖……

今年5月,根据工作安排,我到贵港新闻网工作。刚刚接触新媒体,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通过学习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年7月18日,贵港宣传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好消息!罗泊湾大桥今天上午正式通车,最新现场美图带你领略大桥雄姿》,从大桥通车现场、小轩体验、视频效果图等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并茂地进行了及时、权威的发布,获得10万+的点击率。新媒体就像一扇窗口,向我打开了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少年辛苦终生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这15年,我可以大声地说,无愧青春,同时也期待今后更加精彩!

难忘的两次采编经历

贵港日报社综合新闻部副主任 杜 媚

从事新闻工作16年,在记者和编辑岗位上穿梭变换,把自己往高处抬便称“全能”,通俗点说就是“清凉油”,哪痛哪痒就往哪抹。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一直尽心尽力做好本分工作。

说到记者,当然少不了采访,让我今生难忘的采访应该是去平南县国安瑶族乡的采访。我工作第二年,便与平南县摄影协会的程海燊等摄影师去国安瑶族乡一个位于大瑶山顶的小瑶寨采访,刚出平南县城走的是水泥路,接着是石碴路,再后来是红泥山路。本以为,红泥山路应该是烂路的最高版,因为红泥很滑,摩托车常常滑入泥坑,我必须站在没脚眼的泥浆中配合司机推车或者帮挖去卡车轮的黏土。万万没想到,过红泥山路后的砾石红泥路才是烂路的终极版。车从一颗颗足球般大小的砾石通过时,激烈的颠簸,不仅把你的心甩向半空中,似乎还要把你抛进路边的河床里。最可怕的是,砾石表面十分光滑,摩托车随时会打滑陷入砾石间的红泥中,这可得要驾乘人员同心合力甚至还要救助他人一起抬车,而且是一路不断抬车,走完这段几千米的砾石路,全身几乎散架了。去年,和程海燊老师提起这段采访经历时,程老师给我吃了个定心丸:“小杜,那里的路修好了,可以一路开车到村里了。”

后来,我当编辑了。按理说,编辑呆在办公室编辑稿件应该没有曲折吧?但是偏偏又给我遇上了,那天气象台发出台风预警信号:受强台风影响,贵港市当晚12点左右将出现大风大雨。“你马上回来调版面!”刚刚过了11点,就接到值班领导的加班电话,我老老实实骑着电动车赶去单位加班。不知道是台风前奏还是台风已来临,雨点打在眼镜上白花花的,根本看不清道路,风拼命拉扯着雨衣,让人寸步难行。反正,大家都躲台风去了,我大胆地在空旷的街道上狂奔!赶至中山路贵港市船舶检验局路口时,突然一阵狂风猛扑来,我感觉“小电驴”明显变轻了,赶紧双脚着地死死撑住“小电驴”。不行,车越来越轻……就在大风即将连人带车吹翻那一刻,我使尽全身力气连人带车冲向路边树木,紧紧抱着树干,这才躲过一难。走走停停,停停走走,10多分钟的路程,花了近半个小时才赶到单位。

16年来,就是这样一次一次的磨炼中,将自己从一个女生磨炼成一个女汉子,当然其中有失败过、感悟过、彷徨过、失落过, 但绝对没有放弃过——因为热爱新闻工作,所以我们一直坚持着。

做一个幸福的报社人

贵港日报社广告部设计员 甘琼琼

转眼间,我在报社工作已有15年。15年中,我不断成长,自我完善,当了十余年的幸福的报社人。回首往事,感慨万千,从点点滴滴的岁月积累,到默默耕耘洒下的辛勤汗水,从无言的劳累,到心里感受到的幸福,无不书写着我与报社的情缘。

2002年,我刚入报社的时候,领导把我安排在排版室工作,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学校学的都不一样,第一次见到竖长型的显示器,那是专门用来制作版面的,只需要键盘不用鼠标控制就能把一个版面排好,前辈说要学好这个需要有耐心,要记住很多的编码符号,但刚开始你还是先把打字的速度练好才行。过了没多久,“方正飞腾排版软件”很快就把它给淘汰,操作更简单易学,我很快就学会了,报纸也从双彩(以前的报纸只有黑色和红色)变成了全彩。后来,我开始负责二版和四版的排版,由于记者的稿件全都是手写的,所以可以一边打字一边学习如何写稿,也可以向编辑老师们学习如何画版、制版及编版,给我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根据工作安排,我到了广告部工作,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兼顾广告设计、文字排版、审核广告以及开具发票等,这些都成为我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在这里学会了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份工作。这里的工作跟排版室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工作更繁重了,除了会排版、会设计,还要记住各个版面尺寸的报价,遗失声明要刊登的内容,发过来的广告还要通过审稿看有没有违反广告法,是否适合刊登,都需要认真谨慎甄别。还要统计每天的广告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热情、礼貌、耐心地接待好每一位客户是我们广告部基本的要求,有时候,个别客户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性质,甚至无理地责问,都需要耐心地解释、解答客户的每一个问题,让他们不带疑问回去。

工作十余年,看尽了身边人来人往、潮起潮落。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个的工作岗位都不容易,虽然我并不像一线记者那样冲锋在前、上山下乡,也不用像编辑每天改稿、校对,但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岗位如同一部机器的某个部件,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不管身处何境,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能量,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我坚信: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付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一定会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新闻推荐

引领农村青年振兴乡村

本报讯(记者方朗通讯员潘敏仪)农行平南县支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农担贷款为载体,完善农村青年创业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作贡献。10月30日,农行平南县支行携手团平南县委举行银团...

平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车头塘屯的老人节2017-11-06 10:58
评论:(奋进的青春最精彩)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