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平南新闻 > 正文

百香果香飘浔郁大地

来源:贵港日报 2017-10-31 11:02   https://www.yybnet.net/

游客到东和村采摘百香果。 (记者张庆杰 摄)庆丰镇万新村贫困户在收摘百香果。(记者谢海兵摄)桥圩镇东升百香果合作社社员正在对百香果进行分拣、装箱。(记者黄静华 摄)图为万圣庄园的百香果挂满枝头。(见习记者 蒙思帆摄)大坡镇雅水村:

荒地变宝地 农民变股民

本报记者 梁春梅

金秋时节,浔郁大地百香果飘香。10月26日,秋高气爽,记者来到平南县大坡镇雅水村百香果产业扶贫基地,只见蔓藤下挂满了诱人的百香果;在基地附近的分拣中心,村民们忙碌地将采摘回来的百香果进行分拣、装箱、发货,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大坡镇大力发展百香果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山村致富路,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雅水村是自治区级“十三五”期间的贫困村,有20个自然屯,共有村民556户2732人,其中,贫困户134户564人。过去,该村很多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常住村民或依靠耕种水稻、养殖家禽家畜为主,或在镇村周边打临时工、散工,经济来源很不稳定。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在***的产业主导项目选择上,大坡镇党委和村干部根据雅水村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群山环绕、水源充足、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2016年初,经过一番考察、学习,在后盾单位贵港市农业局的关心和支持下,该村选择了百香果这种短平快的扶贫产业,力争使百香果产业成为促进该村脱贫致富、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

为了发展壮大雅水村百香果产业及进行规范化管理,2016年2月,该村成立了平南县大坡镇奔康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贫困户或农户入股,为村民提供百香果种植技术指导,并提供就业岗位,吸引贫困户125户526人加入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多渠道增收脱贫,走出了一条“荒地变宝地、农民变股民”的脱贫之路。

去年4月,奔康合作社首先试种250亩百香果,针对雅水村多产毛竹的特点,合作社引导种植户利用毛竹搭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奔康合作社采用“百香果+鸡”的林下套种模式,养殖了近200只土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奔康合作社试种的250亩百香果,总产量约250吨,产值100多万元,并申请了百香果“雅水”商标和绿色无公害认证。

试水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据了解,雅水村百香果产业扶贫基地示范区规划面积为1000亩,从去年10月开始,奔康合作社组织村民在雅水村马儿屯庙冲岭集体开荒山种植百香果。今年4月,600亩荒山已完成百香果种植。此外,今年年初在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发动下,村民有的在房前屋后种植百香果,发展庭院经济;有的在自家田地、山地种植百香果,包括示范区种植的600亩百香果,全村共种植1000多亩百香果,逐步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加收入。“今年我在自己的田地种了0.5亩百香果,农闲时也来奔康合作社做短工,家里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雅水村竹城屯贫困户黄达贵喜笑颜开地介绍。

为解决百香果销路问题,去年4月份,奔康合作社与广西美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书,开展“公司收购+电子商务”为平台的多元化销售模式,对该合作社生产的百香果进行保价收购,最低保护价为3元/千克,有效地促进贫困户增收。目前,奔康合作社收购的百香果均价6元/千克,通过电商、微商等平台,均价不低于10元/千克销往广西、广东、四川、湖南等地。“今年雅水百香果供不应求,我们将在年底给贫困户分红。”奔康合作社理事长、雅水村支书凌兴泉高兴地说。

新塘镇东和村:

百香果带旺乡村生态旅游

本报记者 黄静华

“哇,真香!我最喜欢酸酸甜甜的果汁啦,快摘快摘,多摘点!”10月26日,记者刚走到位于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的合胜百香果种植基地,老远就听到几名年轻人的欢声笑语。走近一看,原来她们一群人正忙得不亦乐乎,吃果的、摘果的、拍照的、提袋子的,这群年青人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可以同时吃果、摘果,还能拍照片。

蒙海珍是百香果基地负责人伍智亥的朋友,知道伍智亥的百香果基地可以自行采摘后,她约上家人朋友共5人一同前往基地体验动手摘果的乐趣。摘了果,过足嘴瘾后,她们还结伴到水库边溜达,看看漂亮的风景,最后去到伍智亥的果蔬大棚,摘青菜、黄瓜。蒙海珍说,东和村的百香果香甜可口,品质比市面上常见的好,这一次她们摘了50斤百香果,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分享。她们认为,东和村是个周末游玩的好地方,她们几个人商量,等天气再凉爽些,还要带上老人小孩到东和村秋游,摘百香果和其它蔬果,还要窑红薯等。

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距离贵港城区15公里,村中有个4000多亩的岭蒙水库,村里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时下正值南方初秋,连片的甘蔗地绿油油的,不时夹杂着几小块黄灿灿的稻谷,岭蒙水库的水在艳阳下波光潋滟,好一副和谐绚丽的田园画卷。百香果基地里,1米多高的果棚一片接着一片,一个个翠绿欲滴的百香果挂在藤上,不堪重负的藤架只能吊下来,不少百香果已经变成浅紫色、深紫色,等着人们来采摘。

2016年4月中旬,伍智亥成立了贵港市合胜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租用村民土地120多亩,同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共种植百香果422.5亩,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生产,通过务工等形式带动帮扶当地贫困户。百香果陆续成熟,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多个渠道大力宣传推广,很多城里的朋友慕名来到基地采摘百香果。

“基本每天都有人过来,有些是朋友的朋友,有些是单位的职工,也有一些是公司、企业组织员工过来开展集体活动,周末基本以小家庭为主,带老人孩子过来体验农家的乐趣。”伍智亥说,百香果基地自去年产果后,就陆陆续续有不少人上门采摘。摘果之余,游人还三三两两结伴到岭蒙水库游玩、拍照,有兴致的朋友,还砌个窑,烤鸡烤红薯等。今年,伍智亥在原有种植基础上不断增加新品种,果蔬大棚由原来的21个增加到30个,一年四季轮番种植水果黄瓜、圣女果、青菜豆角等果蔬,直接供应市场的同时接待游人进园采摘。今年夏天,大棚里种出了长1.72米的蛇瓜,游人纷纷拍照合影,小朋友更是欢呼雀跃,大棚里每天都是欢声笑语。伍智亥在接受游人的反馈意见后不断改进,计划推出“私人订制”的东和村生态游套餐,为游人提供更丰富的服务项目。“私人订制”,即根据游客需要,提前为其预定农家产品,提供场地和设备原料供游人安排午餐和游玩活动。

“我们村的百香果种出来后,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到我们这里来游玩,她们来摘果、观赏水库、窑红薯、拍照片,有年轻人,也有带着老人小孩一起来的。人多了,我们村民家里的土鸡、土鸭、土鸡蛋都不愁销路了。”东和村村支书伍德世说。

桥圩镇徐村东升百香果示范园:

千亩百香果让村民过上甜蜜生活

本报记者 黄静华

“我要10斤百香果,拿个袋子帮我装一下。”摩托车还没有停稳,甘先生就说话了。停好车后,在销售工人的介绍下,他利索地拿起勺子勺百香果汁吃,吃完一个又拿一个。

10月24日下午,记者走进港南区桥圩镇东升百香果生态种植示范园,遇到慕名来买百香果的甘先生。只见他拿着袋子,从几大框百香果中挑挑拣拣,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两大袋紫红色的百香果,过称、付款、挂车头,在销售工人找零钱的空档,甘先生又拿一个百香果勺了起来。

“我们村里好多人都来这里买百香果,我吃着又香又甜,就沿着路牌找过来了。”甘先生说,他家住在桥圩镇良塘村,就在百香果示范园的隔壁。前几天在邻居家偿到示范园的百香果,酸酸甜甜的,清香十足,家里人非常喜欢,今天就来买些回去。

港南区桥圩镇东升百香果生态种植示范园核心区坐落在港南区桥圩镇徐村,距离镇上约1公里,紧靠G324国道,交通便利。该示范园从2016年初开始建设,先以种植柑橘、橘红等苗木为主,2017年初,开始大面积扩种植百香果。示范园按照“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进行布局,截至目前,占地1600多亩的核心区已完成建设,种植百香果1000亩,柑橘、青枣、番石榴、橘红等苗木600亩,各占地1000亩的拓展区和辐射区正在筹备建设。

该示范园由徐村8位村民成立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以每年每亩800元的租金租用村民水田、旱地、岭坡,采用“合作社+示范区+农户+村委经济+电商”的经营模式,种植百香果等,将村中闲置土地有效利用起来。截至目前,该示范园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和上门采购等形式将百香果销往全国各地,已收入15.5万元。

“不用干活就有租金,做点轻松的活也有工钱收入,何乐而不为?”今年65岁的徐子占说,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挑选鲜果装箱。徐子占是徐村下徐屯人,今年65岁,儿女都成家外出了,家中丢荒的5亩田地租给合作社,他平时到合作社里帮忙收果,每天可领到70元的劳务费。

“人来齐了没有?出发去摘果了。”几位大姐提着塑料桶,两人乘一辆电车,就往果园深处飞奔,远远还能听到她们的笑声。还有几位村民坐在专门售卖果品的大棚里,整理摘回来的鲜果装箱,接待随时上门的购买者,空闲时就按照网上订单打包等待快递员上门收件。

“家里的田地已经租出去,我已经没什么农活干了,空闲时候就来这里坐坐,大家聊聊天。”一位抱着孙子的阿姨说,她经常带孩子到园里来玩。示范园售果点就建在村委办公楼旁边,自从百香果上市后,每天都有不少村民聚集在村委,他们过来吃果或者闲聊,孩子们一放学就跑到果园里嬉戏,果园已经成村民们新的聚集地。

“我们村大部分的人像徐大爷一样,家里田地没人耕种就租给合作社。在园里工作比较轻松,年纪大些也能胜任。”示范园负责人徐余文说。全村共有244人与合作社签订租地协议,合作社长期聘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16人,吸收较固定务工劳动力40多人,农忙时节时候甚至需要聘请上百人工作。建设百香果示范园后,大部分村民的土地都集中起来了,随着该示范园后期建设,整村都将被果园“占领”。

庆丰镇万新村王殿山百香果基地:

“合作社+农户”助农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谢海兵

“当时一口气租地三百多亩,计划建设一个百香果园,通过规模种植,带动周边的村民都跟着种百香果,带领他们一起脱贫致富。”10月24日,记者前往港北区庆丰镇万新村王殿山百香果基地,该基地负责人黄增敏介绍了自己种植百香果的初衷。

当日,记者在基地内看到,百香果长势喜人,一根根铁柱搭建起的棚架上,挂满了鸡蛋般大小的果实,紫色、绿色的百香果,让人垂涎欲滴。黄增敏在辗转于多个领域后,百香果种植再次点亮他的“创业梦”。于是,他成功“转型”为果农。“种植百香果是好的创业路子,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黄增敏说道。

军人出身的黄增敏,在了解百香果产业有良好前景后,说干就干,全身心投入到百香果种植中。今年3月,他与合伙人先后动员农户租地,奔走于190户农户之间,最终租地350亩。黄增敏回忆说,一开始农户不理解,也担心种植百香果需要搭建的水泥柱会硬化土质,影响他们日后农作物的种植,部分农户不愿意租地。通过一户户走访解释,农户才相信了他们,约定好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地,这才有了现在规模的百香果园。

今年4月,该基地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通过土地流转与吸纳就业等方式,吸纳43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对参与土地流转和就业的农户和贫困户,形成了利益共享、互惠发展的关系。该基地聘用固定工10多名,季节工40多名,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通过从事百香果种植、管护等工作,农户日工资达80元以上,月收入2300元左右,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黄增敏说,现阶段只能通过土地流转和就业这两个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只有百香果种植成功以后,大批农户才愿意加入种植的队伍。

“目前,基地内种植有百香果苗30000株,按照每株每年产果4至5公斤计,以每公斤6元销售价格计算,那么今年的收入在80万元左右。”黄增敏认为种植百香果风险与利润共存,虽然第一年种植经验尚且不足,但他还是满怀憧憬,接下来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产量,通过电商销售与吸引外地批发商前来收购果品,将产品推向外地。

面对贵港市百香果种植面积日益扩大,黄增敏坦言,他们也会担心销售问题,但当地一个果汁加工厂保价收购百香果,这让他们心里变得踏实。下一步,将扩大销售渠道,确保百香果种植效益,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种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大圩镇东塘村万圣庄园:

好泉水种出浓郁百香果

本报讯 (见习记者蒙思帆)山泉水种出来的百香果相对于市面上销售的百香果有何区别呢?“我们庄园在龙涡瀑布旁,用瀑布流下来的山泉水灌溉喷淋百香果苗,结出来的百香果香味不仅更浓,甜度也比市面上销售的百香果要高。”贵港市万圣庄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永强介绍。

10月27日,记者来到港北区大圩镇东塘村万圣庄园,一进到庄园,一片绿油油的百香果树映入眼帘,一些还没熟透的百香果挂在枝头,底下有一些鸡在啄着掉落在地上的百香果。据了解,该庄园占地约500亩,于2016年5月份开始投产种植,每年亩产量约1500公斤,是贵港市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休闲体验观光示范基地。“我们的百香果分为三个等级销售,等级最高的能卖到4元/公斤,果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福建等地,目前,优质的百香果都是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陶永强说,该庄园销售百香果渠道多样化,主要是固定的采购商前来采购,同时也在电商、微商的推广上多做文章,力争线上线下多点开花。记者随着技术人员走进百香果种植基地,只见一条条小渠把道路与种植百香果的土地隔开,清澈的水在小渠里潺潺地流动,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条水管伸进小渠里。技术人员介绍,这些小渠里的水都是龙涡瀑布流下来的泉水,庄园根据原有的水渠开凿了多条水渠环绕种植百香果的土地,浇灌百香果的泉水就是从这些水渠里抽上来的。另一块土地上,记者见到工作人员正在用旋耕机除草犁地,技术人员介绍,庄园正准备除掉一些2-3年树龄的百香果树,重新栽种新的树苗,再用山泉水浇灌以保证产出的百香果外观、色泽、糖分等都能达到优质果的标准,确保打响品牌。

记者了解到,该庄园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壮大经营的同时,还通过流转周边41户贫困户的土地,庄园还长期聘请30户贫困户打理庄园,带领他们摆脱贫困的局面,到了百香果收获的季节还会多请50人摘果。农户通过流转土地给庄园得到每亩每年700百的收入,实现一份土地两份收入,每年都增加七八千元收入。“以前这些地靠自己耕种,收入不稳定,现在把3亩土地租出去,不仅轻松了许多,还增加了不少收入。”农户何大姐说,现在轻松了一些之后,家里4个孙子、孙女都能够有多一点时间照看,挺满足的。该庄园也会偶尔请一些专家前来指导种植管理技术,在帮工同时也能学习新技术。

新闻推荐

哥哥拒执被拘 弟弟筹钱解难

平南讯近日上午,平南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经过多方查控、周密部署,成功将一名机动车交通事故执行案中的被执行人李某予以拘留。2016年5月1日,李某驾驶登记所有人为何某的轻型封闭货车从平...

平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平南县法治进万家2017-10-20 11:10
评论:(百香果香飘浔郁大地)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