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讯“我们夫妻俩在这里上班,俩人每月有六千多元收入,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去年摘掉了穷帽子。”5月13日,贵港市港丰农牧有限公司饲养员何小忠说,离家近,可常回家看看,家门口就业不错。
何小忠是港北区中里乡平山村村民,前几年因病致贫,被认定为贫困户。病愈后,经驻村干部牵线,2016年他和爱人俩人已基本到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务工。目前,家里欠下的债务还清,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喜人的变化得益于港丰农牧有限公司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该公司负责人黎卓炎介绍,公司为贫困群众送技术、送鸡苗、送岗位,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公司长期聘用本地贫困家庭劳动力30多人,为9个贫困村560多户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
像何小忠享受产业扶贫红利的受益者,港北区还有许多。港北区把产业扶贫作为确保农民长效增收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优势,树立市场思维、特色思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夯实产业扶贫基础,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破解贫困户增收瓶颈,增强“造血”能力。
港北区加强特色产业扶贫规划,确定区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坚持长效增收产业和短期增收项目结合,调整完善产业扶贫规划。重点发展稻虾共作、瑶山鸡、百香果等新兴产业,同时借助益海嘉里米业、华西希望集团及海大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实力,挖掘优质稻、生猪等传统产业的增收潜力,打造贫困户增收的产业链条。
港北区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加快推进“一村一基地”建设,即每个贫困村建立1个100亩以上种植或规模以上养殖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实现“一产一业,一村一品”。同时,完善产业基地与贫困户联动发展利益机制,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实现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到村到户到人,带动群众融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增收致富。目前,该区35个贫困村已建立7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个扶贫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1236户,带动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达35.44%。
港北区还将电子商务与产业脱贫深度融合,在贫困村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点,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农资代售、快递代理等业务,让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全国。目前,该区贫困村均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为特色产品畅通销售渠道。(陆宏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蒙思婷)5月24日,记者在覃塘区三里镇吉塘村糖料蔗基地看到,一条正在升级改造的基地道路初具雏形,原来的泥...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