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五里镇第一初级中学张汝林
“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建设伟大祖国的接班人,教师应加强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夯实思想文化基础。如何进行?以下我从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怀
在初中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具体表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在思想政治课程和语文文化课程中,有很多关于民族精神的教学素材,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都是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初中要建立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教学目标,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培育中学生的和谐理念
我国崇尚儒家学说的道德思想,主张“仁”“和”“礼”等思想。传统文化对培育学生的和谐理念有很大的意义。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论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和谐理念。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文化提倡“仁者爱人”“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在这种文化熏陶下,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会受到正确的引导,能够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和谐理念十分重要,能够使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信息科技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青少年犯罪案件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游戏和各种形形色色小说的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向学生宣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选择一些古往今来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物作榜样,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还可以让学生吟诵一些具有启发与引导作用的名句,比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孔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教导学生不要满足于物质需求,多重视一下自己的内在追求,重视人生的尊严和价值。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独立意志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些精神的引导下,能够不断奋进,自立自强,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开设地方文化课程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民族特色,发扬当地本土文化,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通识教育的范畴内,增加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通识类课程。完善初中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一个系统地接受文化知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课程平台。
五、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重视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这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想提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需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要加强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他们关心他人、孝敬父母,教育他们明理诚信、立志成才。我们呼吁家长和社会都行动起来,为加强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而通力合作、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思)3月的东湖畔,广汇东湖幼儿园的孩子们总爱骑着一辆辆小黄车,得意地穿行在林荫小道上,欢笑声荡漾在鲜...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