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郑文虹/摄
覃塘区委领导开展走访贫困户活动。 韦 宁/摄
覃塘区政府领导到重大项目现场办公。 韦东保/摄
久久星“V9智能轿车”下线。 韦东保/摄
林产品加工区一角 卢建军/摄
台泥厂区 覃博艺/摄
老乡家园-覃塘区布山移民安置小区 韦东保/摄
荷美覃塘景区 韦东保/摄
覃伟韦东保
2002年建区前,广西东南部的贵港市覃塘区,江面平缓,寥寥几艘轮船停靠江边,沿岸农田一望无际,蔗海翻滚。
建区15年后的今天,这段江河百舸争流,靠岸轮船千帆待发,沿岸厂房相映成趣,企业林立。
统计数据显示,覃塘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2002年的55.7:22.2:22.1,调整为2018年前三季度的15.8:54.0:30.2,第二产业占了主体地位,第三产业大大高于第一产业,标志着覃塘区从农业大区向工业港口新区阔步迈进,彰显覃塘区实施“工业兴区、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的伟大成果,凸现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15年来,覃塘区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全国均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同时,两度获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三度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荣誉称号。
1
一辆汽车横空出世
覃塘区勇立深化改革新时代潮头,依靠沿江优势,建立了占地2万亩的贵港市产业园石卡园,全力服务贵港市打造广西第二汽车生产基地,服务华奥、腾骏、久久星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壮大,开工建设年产500万平方米铝膜板、10万个铝车厢,推动汽车产业“无中生有”集群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该区新能源汽车产量1873辆,同比增(与上年同期,下同)203.1%,产值1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1%。覃塘区入选自治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点,并在现场做县域工作经验介绍。
2
一根木头金光灿烂
建区时,覃塘区只有几家小木板厂、木片厂,人造板产量只有3.1万立方米。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资金扶助、建立自治区三星级的林业生态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覃塘区木材加工业实现提档升级,落户板材家居项目15个,产品从建筑模板向生态板、定制家具转型,成为贵港市乃至广西的重要板材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各地。至今年9月底,覃塘区共有木材加工企业852家,2018年前三季度产值同比增长82.2%,预计年内成为覃塘区第一个百亿产业。
3
一袋水泥走向全国
覃塘区蕴含丰富优质的石灰石矿。建区前,覃塘区水泥产量仅有44.5万吨。
建区后,覃塘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先后引来了投资13亿元的华润(贵港)水泥公司、35亿元的台泥(贵港)公司,并于2006年前全部建成投产。
此后,覃塘区主动引导鼓励这两大公司合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兴建了余热发电设备、电机磨机变频节能改造、除尘除硝技改、水磨变频节能改造及台泥铁路专用线、华润装配式建筑成功落户,台泥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项目加快推进。促进这一传统产业由小到强、从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污染低能耗发展,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重要水泥生产基地。今年1-9月,覃塘区水泥产量达1037.1万吨,产值34.7亿元,占该区工业总产值的23.4%。
4
一朵荷花香飘万里
漫步荷美覃塘,只见天蓝水秀,小亭楼阁,游人如织,客船游弋。这个连片种植莲藕3000多亩的景区,先后获得广西五星级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2014年建设开园以来,累计吸引游客超百万人。
成功入围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大力建设精品景区,荷美覃塘建成荷家坞广场、藕遇荷田精品园、赏荷栈道、游客中心等,作为第32届全国荷花展分会场顺利开园。九凌湖风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灵龟宝山成功创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今年1-9个月接待游客总人数175.3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6.7亿元,同比各增75.0%、74.6%,踏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行列。
旅游的兴起,也带旺了本地农产品品牌。覃塘莲藕、覃塘毛尖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覃塘毛尖还入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五里六贡毛尖茶、“壮园”牌天然富硒黑米获“中国名优(特色)硒产品。有8家13个农产品得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5
一个港口走向世界
永泰码头江边,10多艘2000吨级货轮一字排开,吊车装卸正忙;岸边,车水马龙,工人运货拉物犹酣。这是今年11月底,笔者在覃塘区采访时看到的景象。
据悉,永泰码头及周边的台泥码头、华润码头,自2005年建设以来,共建有2000吨级泊位22个,2017年总货运量突破了1000万吨,成为华南地区的水泥、钢材、铝材、粮食、蔗糖、林纸材板等商品重要集散地。码头的兴起也引领船舶制造业从零起步高速发展。今年1-9月,覃塘区生产民用钢质船舶(载重)2.8万吨,增长10.6倍。
6
一座新城呼之欲出
远眺荷美新区,接待中心壮观别致;启源广场、稻作广场广阔亮丽;文化大街、旱河西路等街道宽广洁净;实验小学、海绵城市、商住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布山移民安置小区雄伟壮丽,这占地3平方公里、按“一心、两轴、两带、多园”打造的新小镇,渐渐呈现了“龙头山下、龙泉环绕、布山文化、荷美神韵”景观。
新城推动城镇建设提速。目前近10公里长的国道324覃塘路段扩建工程已完成半幅通车,实现投资1.9亿元。总长20公里的覃塘城区至石卡产业园一级公路完成投资1.2亿元。覃塘城区街道全面进行路网、绿网等建设。建区15年间,东龙、黄练等各乡镇圩镇均已完成新区建设或旧圩镇改造,各扩增了圩镇面积1倍以上。6个乡镇(街道)全部兴建了污水处理厂。蒙公镇新岭村、三里镇水仙村分别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称号,蒙公镇、五里镇、大岭乡荣获“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称号。
7
一面党旗飘红壮乡
覃塘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书记抓党建·点上看”、“一站一湾一盟一平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党小组引领、户主会议通过、理事会实施的“一组两会”,迅速在广西推广,大岭乡金沙村及覃塘镇龙凤村平田屯被国家确认为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单位。
今年以来,覃塘区设立了500万元的组织力提升发展基金,提升了党组织服务群众水平;投入200万元建成了广西首个县级村集体经济孵化器、第二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投入100万元建设了“覃塘区智慧党建平台”系统,实现了对所有党员的全覆盖管理和监督服务。
8
脱贫攻坚稳步推进
覃塘区共整合资金7503万元,先后完成了大岭金岭小区、覃塘布山移民小区建设,累计安排了313户15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这两个小区居住,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达100%,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今年,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拆旧复垦工作会议参会人员到覃塘区参观考察。
覃塘区45个贫困村,2016年脱贫18个,2017年脱贫6个,2018年16个预脱贫村“十一有一低于”的12项指标已全部达标,均按计划完成。覃塘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1638户7264人,2017年脱贫1119户5110人,2018年1769户(7810人)预脱贫户“八有一超”9项指标已全部达标,均完成计划任务。
各村集体经济也取得跨越发展,全部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村由25个增加到145个。
新闻推荐
“让我来做他们的避风港” 记2018年全市“最美家庭”张秀芳家庭
本报记者陈伟玲对于港南区航运新村东小区53岁的张绍堂及其86岁的母亲麦雪莲来说,生活很不易,因为他瘫痪在床,而...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