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贵港新闻 > 正文

在新时代加快发展步伐 记革命老区大圩镇

来源:贵港日报 2018-12-03 10:5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覃光英

三年来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8个,投资额达28亿元,连年获得招商引资先进乡镇称号;米业加工、木业加工、新型建筑材料、富硒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效益凸显。2018年,预计全镇财政收入2200万元,比2015年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比2015年增长5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6亿元,比2015年增长2765.6%;农民人均纯收入8068元,比2015年的6050元增长33.4%。一个个成果,一组组数字,无不代表着港北区大圩镇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势头。

大圩镇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在大圩西端马鹿岭上(现大圩镇南梧公路边)建了一座抗战烈士纪念塔。塔门横额有“纪念塔”三个字,对联为“纪当年事迹,念不朽功勋”,塔门后壁有“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碑”题字。大圩人将其称为“笔塔”,是贵港市仅存的一处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纪念设施,见证了贵港军民抗日救亡的伟大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大圩镇人民继承先烈的抗战精神,在浔郁平原上建设家园,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记者来到贵港最美乡村之一新建村石坑屯。只见全屯水泥路环绕,小洋楼林立,村中央是一个占地2500平方米的小广场,村后有个绿树参天的小公园,屯内清泉、池塘清澈见底,游鱼灵动,好一个美丽的乡村!据了解,石坑屯村民有经商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吴燕萍和丈夫在贵县县城(即今贵港市城区)开办了一家钢管厂。由于他们的镀锌钢管质量过硬,很受市场欢迎,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同时也招收本村人进厂做工。在夫妇俩的带动下,石坑屯人慢慢掌握技能并熟悉了市场,也纷纷开办了自己的钢管加工厂、钢管销售门店,产业越做最大。如今石坑屯资产上亿的有2户,资产达千万元以上的就有14户,百万元以上的有50多户。富裕起来的石坑人积极改善本村的人居环境,组织成立了贵港市至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村边种植了2600多棵樱花树。春天樱花盛开之时,吸引八方来客到此观赏。

受益于达开水库的修建,浔郁平原成为广西的粮仓。在水库建设的年代里,不少库区居民搬迁至大圩镇,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据该镇民乐村党支部书记赵荣署介绍,民乐村是移民村,已有48年历史,由最初的900多人发展至今天的2900多人。刚搬迁到大圩镇时,各种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有的人难离故土又搬了回去,但大部分人坚持了下来,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建设家园。尤其是80年代“分田到户”后,更是激发了民乐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记得第一年我们家分配加上开垦的土地有18亩,一造就能收上万斤谷子,一家11口人从此都能吃饱饭了。”赵荣署感慨道。

“我们要继承抗战精神,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引进并培育相关产业经营主体,为大圩镇发展谱写新的篇章。”大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韦晖说。

新闻推荐

贵港海关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税收目标

贵港讯今年以来,贵港海关双管齐下,精准发力,综合治税,成效显著。截至今年10月底,该关入库税款1.231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新时代加快发展步伐 记革命老区大圩镇)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