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新庆小学徐绍珍
新课堂改革下的小学教学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景—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造数学情景,以此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通过创设新的情景,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一、提的问题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学生小学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设问学生“你们见过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吗?”“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维状态积极兴奋,经过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渐接近圆的本质,教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拉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考之情。
二、提的问题要有悬念性,思考性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探究竟的冲动,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然后引出问题,在学生的心里上造成一种悬念,此时,学生思维正佳,学习的效果也会最好。教师要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规律的探究处设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迁移,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我在教“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提出问题:你能把圆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圆的面积与你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
三、提的问题要突出重难点
课堂提问需要在学生的疑问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才能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老师的引导,同学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使学生不仅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对于难点,设计什么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帮学生突破难点。比如比较质数与合数、合数与偶数、质数与互质数这些既有联系又容易混淆的问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对吗?为什么?2互质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对吗?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概念上区别,从而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严格区别。
四、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概念不明或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疏通。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提问:如果按照一个数所含的约数的个数来分类,1-10十个自然数可分为几类?学生把它们分为有一个约数的、两个约数的……等类别。接着问:如果按约数的个数分类,自然数应该怎样分?就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及时让学生观察2、3、5、7所含约数的个数有什么特征?4、6、8、9、10所含约数的个数与前四个数相比,有什么区别?学生豁然开朗。提问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但要把握好时机,教师必须善于观言察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老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寻找学生们的表现。
五、提的问题要有严谨性,简洁性
数学的语言特点是严谨、简洁,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严谨、简洁,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学生思维的方向。教师所涉及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这样设问:你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转化后的图形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要用底乘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教师要学会善问、巧问,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园园通讯员伍桥)6月16日,贵港园博园荷花基地里的4万盆盆栽荷花陆续开始搬运到园博园各景点,第32届全国...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