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欧钰宇
近日,网友“qian1961”和“269647933”先后在市网络问政平台分别向市工商局和港北工商分局反映,位于港北区龙圣三小区有一家名为“红瑞乐邦”的商家,以免费发放鸡蛋、面条等形式,吸引老年人到店听讲座及体验产品,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开始唱歌、喊口号。扰民不说,网友还担心老人在工作人员的“关怀备至”下被洗脑,高价购买他们的产品,从而上当受骗。而事实的真相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实地采访。
老人热衷健康讲座
近日,记者来到龙圣三小区,小区位于拥军一路西路,以自建房为主,外围临街楼房一楼是商铺。在拥军一路西路150米处,其中一栋楼房的二楼挂有“红瑞乐邦”的字样。
记者穿过小巷,来到楼房的背后,只见后门敞开着,入门的墙面上贴有“CCTV央视上榜品牌”字样的广告。记者到时正值早上九时许,只见三三两两的老人陆续从楼上下来,年龄都在六七十岁,以女性居多。记者询问了几个老人:“上面有什么活动?你们过来做什么?”可老人支支吾吾并不肯多讲,只说:“没什么,好东西。”便匆忙地走开了。老人径直往距离“红瑞乐邦”只有六栋楼之隔,名为“友泰理疗试用中心”的商家走去。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记者在楼下便听到楼上传来了喊口号和鼓掌的声音。
“卖理疗产品的,电疗的坐垫,售价一万多元。”一名“落单”还没来得及上楼的梁阿婆说。七十多岁的梁阿婆之前在袖套缝纫厂工作,常年翻动手套手臂落下酸痛的毛病,听老工友说有免费理疗和礼品领,就跟着过来了。
据梁阿婆介绍,“红瑞乐邦”给老人们发放礼品、开讲座,并没有实体产品,但客户需要商家可以向南宁总公司订购。而“友泰理疗试用中心”则有实体产品理疗坐垫售卖,每天分时段、限人数让老人免费体验,也有不少老人购买了产品。梁阿婆认为工作人员夸大了产品的功效,真正生病了还是得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我来就是为了领礼品和体验的,就当是打发时间了。”梁阿婆笑笑说。
商家打“擦边球”高价卖产品
目前市场上以免费发放礼品、体检和体验的方式吸引老人前去,以健康讲座的形式向老人推荐器械和保健品的商家层出不穷。5月10日,网友“那些花儿”在市网络问政平台向港北工商分局反映,港北区龙凤嘉苑小区后面有一家保健品店,每天都聚集一大群老爷爷老奶奶,商家以送鸡蛋、纸巾的方式让他们介绍其他老人前来听保健讲座,店里的一张玉石椅售价高达一万八千元,一盒口服液九百九十元。5月20日、29日,网友“Candy88”先后分别向市工商局和港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在港北区中银大厦34楼15号,商家周一至周五早上八点开始给老人上课,喊口号、播放鼓动人心的歌曲。售卖的药品说能抗癌,售价九千多元两盒。
“商家这是在打‘擦边球\’。”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主任陈秋娟说。据了解,工商部门收到群众举报后,前去查看了解情况时,发现商家都有正规的经营许可证,产品也是明码标价。对于商家夸大产品功能,涉及虚假宣传的问题,老人们不但不配合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还偏袒商家,认为商家是合理的,给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带来了困难。
子女关爱是关键
陈秋娟说,工作中他们发现老人偏袒商家反而不信任执法人员,主要原因是商家给老人打“亲情牌”,赠送小礼品,对老人嘘寒问暖,进行感情销售。可最根本的源头还是在于子女,子女在举报商家时,只是一味地抱怨商家哄骗老人,让老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但是没有反思自身的问题,自己有没有及时关爱和陪伴老人,从心理上消除老人的孤独和不安,这是子女应深思的问题。
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杨德崇说,退休后的老年人,面临着社会角色的转变,老人由一线的忙碌、权威转向退休后的无所事事和普普通通,需要一个月到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过渡。在过渡期里,由于社会、场景、环境的变化,部分老人会出现适应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失眠甚至是心理疾病,还会产生孤独感,尤其是失独和空巢老人。此时的老年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商家正是抓住了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利用小恩小惠,夸大产品功能从而高价售卖产品。
杨德崇建议老人首先要接受自己退休的事实,找到新的兴趣爱好,比如不费体力的门球、有益于活动大脑的象棋等,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兴趣爱好上。要加强人际交往,拓展朋友圈。子女更要无条件接纳、尊重角色转换后的父母,多关爱、陪伴老人,哪怕只是散步、聊天,时刻关注老人的动态。同时呼吁社会给老人更多的关爱,建立老年人活动场所,完善心理健康指导等。
新闻推荐
黄钰雄主持人语: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近日在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指出:“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有责,人人...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