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易舟芹通讯员周金有)近年来,港北区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出现的综合治理难、劳动就业保障难、脱贫难、易返贫等问题,在老乡家园——港北区贫困户移民安置小区,创新“四强四促”举措,探索搭建“党支部+户主会+合作社”的“一部一会一社”平台,着力促进贫困户在老乡家园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协商自治、脱贫致富。
强党建,促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该区成立老乡家园党支部,选举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的居民组成党支部班子,建设老乡家园党员活动室、群众服务中心等,不断夯实阵地基础。通过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联系等活动,党员带头学习、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20多场次,引导老乡家园贫困户转变观念,充分激发和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强监管,促易地搬迁移民实现互助互治。港北区贫困户移民安置小区构建起户主会、户主代表会、业主管理委员会、事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小区自治体系。由业主管理委员会负责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加强对小区绿化清洁、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等日常事务的管理,事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研究制定“园”民会议、“园”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民主决策制度和党务、“园”务财务公开、“园”民理事会、“园规民约”等民主监督制度,强化老乡家园民主决策监督。
强增收,促产业合作社引领脱贫致富。该区立足于实现贫困户发展增收,建立老乡家园产业发展合作社,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由理事会负责聘请第三方平台公司开展合作社经营活动,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监事会负责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结合老乡家园土地宽广平整、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齐全、靠近西江产业园等优势,探索“田园保障,园区就业,产业和摊位商业”模式,着力抓好就业、产业、商业共同发展,助推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增收,确保易地搬迁贫困户实现“住得下”。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流转500亩土地,探索将财政专项扶贫、涉农等资金以入股的形式,完善农业设施,发展休闲农业等,分红折股量化给搬迁贫困户,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充分利用移民搬迁安置点楼房闲置架空层,建立了300平方米的就业扶贫车间。同时,由合作社牵头,实施“微田园”工程,开辟农耕菜地,分给搬迁贫困户耕作,解决搬迁户“菜篮子”问题。截至目前,已划分“微田园”菜地13.6亩给290户搬迁户,发放菜苗15000株,菜种8斤。
强机制,促“一部一会一社”规范有序运行。该区建立完善“党支部+户主会+合作社”治理新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了“一部一会一社”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共同推进老乡家园规范、有序管理。由老乡家园党支部负责调研收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意见建议,研究提出工作方案,指导管委会、合作社开展公共管理服务工作。合作社负责经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运营、产业发展等,管理老乡家园集体资产,推动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增收。按照“有利于管理服务,有利于生产经营,有利于互帮互助,有利于发挥作用”原则,整合老乡家园各种资源,党支部书记和上级党委签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联合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小区日常事务管理、结对帮扶、产业扶持等活动,充分发挥辖区内企业、党员在老乡家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老乡家园贫困户搬得进、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智坚)6月8日上午,自治区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巍率调研组到贵港市调研。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启威陪同...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